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因诱捕(gene trap)是基于小鼠胚胎干细胞、报道载体(诱捕载体)建立的一种基因突变方法。诱捕载体在整合位点利用内源基因调控元件模仿内源基因表达,使其表达终止,从而可以阐明内源基因的功能。由于诱捕载体及其报道基因的特点,基因诱捕技术可用于高通量生产,便于小鼠基因功能的大规模研究.为各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具有两种不同的多能性状态-原始态多能性(naive pluripotency)和始发态多能性(primed pluripotency),这两种多能性干细胞在形态、自我更新维持条件、基因表达、表观遗传学特征以及单克隆形成率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别。传统条件下分离和培养的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 ESCs)生物学特征更接近始发态多能性状态,需依赖转基因操作才能获得和维持原始态多能性状态。本研究通过在培养体系中添加化学小分子成功地将已建系的始发态多能性h ESCs转化为原始态多能性干细胞,转化后h ESCs呈紧密、圆形、隆起的三维克隆结构,具有两条活化的X染色体,单克隆形成率提高,基因表达更接近原始态多能性特征。结果提示h ESCs也存在两种多能性状态,不同的体外培养环境可获得具备不同多能性特征的h ESCs。原始态多能性状态的获得使h ESCs在基因治疗、器官再生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仅改变培养条件,不依赖基因操作的培养方式大大提高了原始态多能性干细胞应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一种以PCR介导的、可对任意长度靶DNA片段上的核蛋白结合位点进行DNA足纹作图分析的新方法.原理是:采用被随机降解靶DNA分子作为模板,用标记的跨越整个模板的足够多条特异性引物进行单链扩增.首先,利用某种化学试剂或酶如DNaseⅠ对已与蛋白质结合或未结合的双链靶DNA进行随机降解,在一定条件下使每一个DNA分子恰好只有一个位点被切割.然后,这些被随机降解DNA分子即可作为模板,用同位素标记的跨越整个模板的足够多条特异性引物(正向或反向)进行单链扩增.最后,扩增的单链产物通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放射自显影形成DNA片段梯队,而被蛋白质保护的位点则在DNA片段梯队中形成位置缺口,从而确定DNA与蛋白质相结合的精确位点.该方法被应用对人干细胞因子基因5′旁侧-1190~-273区域的DNA足纹部分作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新肝炎病毒TTV在各类高危人群中的感染状况、基因分型及其在肝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在日本株TTVORF1保守区设计了两对套式引物,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血清TTVDNA,并对产物进行分子克隆和部分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在非甲-戊型和非庚型肝炎病人、血清HBsAg阳性的肝炎病人、正常献血员、肝炎肝硬化病人、原发性肝癌病人、静脉内吸毒者和女性与男性性乱者中,血清TTVDNA阳性率分别为43.2%(16/37)、28.8%(15/52)、9.3%(4/43)、51.9%(14/27)、38.5%(5/13)、35.0%(14/40)、17.3%(8/45)和18.8%(3/16)。其中非甲-戊型和非庚型肝炎病人、血清HBsAg阳性肝炎病人的ALT平均为(472士276)u·L-1和(385士218)u·L-1;肝炎肝硬化病人TT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HBsAg阳性肝炎病人。同时,从非甲-戊型和非庚型肝炎病人、血清HBsAg阳性肝炎病人、正常献血员、静脉内吸毒者和女性性乱者中,分别获得6份TTVDNAORF1克隆,其基因序列与日本株TTVORF1部分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99%,均属于TTV1a型。结论TTV感染和ALT升高存在一定的关系;我国各类高危人群感染TTV以1a型为主,TTV基因型与疾病发生和传播方式关系不大。国内首次报导性传播的TTVDNA基因型。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一个表达上调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收录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 (ARH 77)表达上调ESTAF4 2 5 30 0设计引物 ,运用RT PCR检测了 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 4例正常人骨髓细胞中该EST的表达水平 .Northern印迹杂交分析该EST在多种组织中的表达 .进一步利用该EST作探针 ,筛选ARH 77cDNA文库 ,获得全长cDNA克隆 ,对该序列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 ,该EST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细胞中亦有较高的表达 ,而在正常人骨髓细胞中低表达 .经测序证实 ,该cDNA全长为 4 5 2bp(GenBank收录号 :AF4 87338) .预测其编码一个 5 7个氨基酸的小分子量蛋白质 ,属于与DNA复制有关的解旋酶 引物酶基因家族的新成员 .该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表达上调 ,其表达水平的改变可能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克隆与鉴定恶性相关基因并试图阐明其发病分子机制,建立了一种改进的快速表达克隆法,简单、快捷、直接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ARH-77 cDNA文库中克隆恶性相关基因。其特点是常用的表达克隆法与经典的DNA介导的NIH/3T3转染实验相结合,直接从cDNA表达文库中克隆恶性相关基因。首先建立高质量的cDNA表达文库,将cDNA表达文库分成几个基因池,转染NIH/3T3细胞;将转化活性最强的基因池再分成几个亚基因池,转染NIH/3T3细胞;将转化活性最强的亚基因池再分成次级亚基因池,直到获得有明显转化活性的单个cDNA克隆。该技术亦可用于从其他肿瘤细胞中克隆恶性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7.
为克隆位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染色体13q14.2~13q21.1区域候选抑瘤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取疾病基因定位区域内代表新基因的ESTs,并运用半定量RT-PCR检测它们在正常人与MM患者骨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发现一条在MM患者骨髓组织中明显表达下调的EST(GenBank收录号:H86826).Northern印迹杂交显示H86826在骨髓组织中转录本大小为1.5kb.通过购买商品化克隆IM-AGE223589测序获得了H86826所代表的基因的1491 bp全长cDNA序列(GenBank收录号:AY368652),人类基因组命名委员会将其命名为MYETS1(myeloma tumor suppressor 1).生物信息学分析其为一个编码分子质量为15.1 kD、等电点为6.13的135个氨基酸的新基因.该基因的功能正在进一步的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从蛋白水平上检测DAZAP2(deleted in azoospermia associated protein 2)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研究DAZAP2的功能,以正常人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DAZAP2完整编码序列,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QE30-DAZAP2,转化大肠杆菌JM109后,加IPTG诱导表达4h时,表达蛋白显著增加,Ni-NTA层析柱纯化蛋白。以该纯化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DAZAP2抗体,ELISA检测抗体的效价在1:6400以上,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的特异性较好.用该抗体检测出DAZAP2雀6例正常人及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有表达,其他7例患者中没有表达,与RT-PCR结果一致,该抗体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并能进一步用于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9.
李荣  胡维新 《生命科学研究》2012,16(2):169-171,180
Legumain是一种溶酶体半胱氨酸蛋白酶,是半胱氨酸蛋白酶C13家族的新成员.研究表明,Legumain作为一种应激性蛋白,在多种实体瘤、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肿瘤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中高表达,与恶性肿瘤的血管生成、肿瘤侵袭、扩散和转移密切相关,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类靶标蛋白酶.对Legumain的深入研究将有利于阐明恶性实体瘤的发病机制,明确其作为肿瘤基因治疗新靶标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东方田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影响东方田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fEF)分离和培养的因素进行探索,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室内繁殖饲养不同胎龄的东方田鼠胚胎分离成纤维细胞,通过原代和继代培养,分析比较不同胎龄、不同血清浓度、不同胰蛋白酶浓度等因素对MfEF分离及培养的影响,观察MfEF的生长形态及其生物学特性。结果 MfEF为贴壁型生长,细胞形态多样,呈梭形、不规则多边形;采用0.125%的胰蛋白酶室温消化12~13 d胚胎组织5 min,以DMEM培养基添加15%小牛血清分离培养MfEF的效果最佳;MfEF2~7代增殖最旺盛。结论获得了实验室分离、培养MfEF的有效方法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机制以及开展不同动物成纤维细胞间比较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