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强在低温弱光胁迫后番茄叶片光合作用恢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研究光强在低温弱光胁迫后番茄叶片光合作用恢复中的作用,以番茄品种浙粉202为材料,研究了低温弱光后恢复期全光照与遮荫对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弱光(8℃/12℃,PFD 80 μmol·m-2·s-1)导致番茄叶片PnΦPSⅡqPFv′/Fm′的下降,但诱导了NPQ的上升,未引起Fv/Fm的变化;全光照(100%光照)下恢复1 使得植株叶片PnFv/FmΦPSⅡqPNPQFv′/Fm′均大幅下降,随后光合和荧光参数可缓慢恢复至对照水平;遮荫(40%光照)恢复植株Fv/FmΦPSⅡFv′/Fm′仅在第一天稍有下降,而PnqP还略有上升,NPQ虽有所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对照水平,随后光合和荧光参数均可迅速恢复到对照水平。说明低温弱光虽抑制了光合作用的进行,但并未引起光抑制的发生;全光照恢复加剧了叶片光抑制的发生,而遮荫恢复可通过叶片PSⅡ光化学活性的快速恢复和天线色素热耗散能力的增强以保护光合机构免受伤害,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2.
以辣椒品种“超辣九号”为试材,采用15%的PEG6000模拟干旱,研究了0.1μmol·L^-1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EBR)处理对干旱胁迫下辣椒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降低了辣椒叶片的光化学效率和光合性能,导致干旱光抑制的发生。干旱胁迫既损伤了辣椒叶片PSⅡ供体侧放氧复合体(OEC),同时也对PSⅡ反应中心和受体侧造成伤害,阻碍了光合电子传递;干旱胁迫还导致单位叶面积有活性反应中心数目(RC/CS)的下降,并降低了单位叶面积吸收的光能(ABS/CS)、捕获的光能(TRo/CS)和进行电子传递的能量(ETo/CS),同时诱导了单位叶面积热耗散(DIo/CS)的增加。这说明辣椒遭受干旱胁迫后启动了相应的防御机制,一方面通过PSⅡ的可逆失活减少光能吸收与传递,另一方面通过促进热耗散减少过剩激发能的积累。EBR处理改善了干旱胁迫下辣椒叶片PSⅡ受体侧的电子传递,缓解了单位叶面积有活性反应中心数目的减少,优化了光合电子传递的进行,并维持相对较高的热耗散能力,从而减轻了干旱光抑制程度,对干旱胁迫下辣椒叶片光合机构和光合性能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光强较高的纯林和阔叶林内,长柄双花木净光合速率呈“双峰曲线”,并伴随有胞间CO2的下降和气孔限制值的增大;随着日间光强的增大,叶片PQ还原程度和非光化学猝灭(NPQ)增加,ΦPSⅡ则下降,但后者午后随着光强的下降可得到完全恢复;叶片吸收光能分配于光化学反应的比例随着光强的增大而迅速减少;而天线色素热耗散部分及反应中心过剩的光能则显著增加,在午后光强减弱后两者均可恢复到早晨的初始水平。在低照度光的竹林内,净光合速率呈现“单峰曲线”,叶片PQ还原程度、NPQ以及ΦPSⅡ均无明显变化,叶片吸收光能也主要用于光化学反应,热耗散及过剩光能比例均较低。  相似文献   
4.
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自然种群年龄结构及其生态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自然种群的年龄结构、图解生命表以及生殖价分析等途径,研究了其种群结构动态及生态对策,结果表明:长柄双花木种群为衰退型种群,虽然种群中也存在一定数量的幼龄个体,但个体死亡率较高。长柄双花木种群表现出r~K对策的混合生态适应策略。该种群数量在下降过程中还存在波动,仍具有一定的实现生殖和恢复的可能,但依靠有性生殖途径实现恢复的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5.
江西井冈山蕨类植物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井冈山地处中国南岭山地湘赣边境的罗霄山脉中段 ,北纬 2 6°2 2′~ 2 6°48′,东经 1 1 4°0 5′~ 1 1 4°2 3′。在植被分区上被认为是“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 ,东部 (湿润 )常绿阔叶亚地域的中亚热带南部亚地带”。该地植物种类繁多 ,区系成分复杂 ,保存着比较完整而古老的第三纪型的植物和森林生态系统 ,是许多古老植物种属的著名“避难所”〔1〕。笔者在多年野外调查和查阅标本及资料的基础上 ,系统分析了井冈山蕨类植物区系和生态分布特征。旨在为蕨类植物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1  井冈山的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  相似文献   
6.
为了比较光系统II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II)对光的响应机理模型(简称机理模型)、负指数模型和指数模型的优缺点, 用LI-6400-40B光合作用测定仪控制CO2浓度和温度, 测量了剑叶金鸡菊(Coreopsis lanceolata)、黄荆(Vitex negundo)和大狼杷草(Bidens frondosa)的电子传递速率(ETR)对光的响应曲线(ETR-I)和ΦPSII对光的响应曲线(ΦPSII-I), 然后用这3个模型分别拟合了这些数据。拟合结果表明: 3个模型都可以较好地拟合这3种植物的ETR-I的响应数据和ΦPSII-I的响应数据, 但由指数模型拟合ETR-IΦPSII-I的响应数据得到相应的饱和光强(PARsat)和光系统II最大光能利用效率(Fv/Fm)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且估算的饱和光强远低于实测值。由机理模型可知, ΦPSII不仅与光强的函数有关, 还与植物的内禀特性有关, 即与天线色素分子的本征光能吸收截面、激子的传递效率、能级的简并度、光化学反应常数、热耗散常数和处于最低激发态的平均寿命等参数有关。此外, 由机理模型还可知, ΦPSII随光强的增加而下降的原因是捕光色素分子的有效光能吸收截面随光强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暖正持续影响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异速生长关系被认为是生物界中的一种普遍规律, 但我们对于气候变暖如何影响植物异速生长特征所知甚少。该文采用开顶式增温小室对野外自然生境进行模拟增温的方法, 研究了气候变暖对江西武功山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优势种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和芒(Miscanthus sinensis)异速生长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野古草和芒的大多数形态指标之间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生长关系和异速生长关系, 气候变暖强化了两种禾本科植物大多数形态特征之间的异速生长, 或改变了其原有的生长关系。气候变暖还导致野古草和芒的基部茎粗与其高度、穗长间由原有的等速生长关系转变为异速生长关系; 野古草基部茎粗与小穗数间的异速生长随着温度升高而趋于增强。气候变暖导致野古草个体高度与其叶片长度的异速生长关系转变为等速生长关系, 而芒有相反表现。同时, 增温促进了野古草株高及叶鞘长的生长, 较强增温则改变了芒株高和叶鞘长之间的生长关系; 野古草和芒的叶片形态特征之间几乎都表现为类似的异速生长关系, 增温对其异速生长指数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对不同植物和植物构件具有差异性影响, 这种差异性往往与植物的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植物通过提高光能利用能力和光保护途径以响应环境光强的增加, 但不同植物对环境光强增加的生理响应存在差异, 从而导致植物对光环境的适应性不一致。为探讨植物对光环境变化的生理响应及其适应机制, 该文以遮阴条件下培养1年的2种杜鹃属(Rhododendron)植物比利时杜鹃(R. hybrida)和杜鹃(R. simsii)为材料, 对其由遮阴后转入全光照下培养5天时的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其快速光曲线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 以期从叶片吸收光能分配和光保护机制的角度探讨这2种植物对光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 全光照降低了喜阴植物比利时杜鹃叶片的光化学反应和热耗散能力, 且其吸收光能分配于光化学反应和调节性能量耗散部分的比例减少, 导致光系统II反应中心过量激发能积累, 造成了叶片光抑制甚至光破坏。杜鹃作为耐阴喜光植物对光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具有较高的光化学反应、热耗散和环式电子传递能力等内在生理特性; 在遮阴和全光照两种光环境下均能维持较高的吸收光能在光化学反应和调节性能量耗散部分的分配比例, 从而保护了光合机构的正常运行, 是其全光照强光未造成叶片光抑制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光合电子流对光响应的机理可以揭示植物光合电子流与光强、植物捕光色素分子物理特性之间的关系。该文讨论了光合电子流对光响应的机理模型的特性以及捕光色素分子的物理性质, 并利用此模型拟合了山莴苣(Lagedium sibiricum)、一年蓬(Erigeron annuus)和紫菀(Aster tataricus)的光合电子流对光响应的曲线。由此模型不仅可以得到植物的最大光合电子流、饱和光强、初始斜率等参数, 还可以获得捕光色素分子有效光能吸收截面和处于最低激发态的捕光色素分子数对光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 随光强的增加, 山莴苣的捕光色素分子的有效光能吸收截面下降最快, 紫苑的下降速度最慢; 山莴苣处于最低激发态的捕光色素分子数增长速度最快, 紫苑的增长速度最小。捕光色素分子的有效光能吸收截面随光强增加而下降、处于最低激发态的捕光色素分子数随光强增加而增加的特性将减少其光能的吸收和激子的传递, 因而有利于减少强光对植物产生的光伤害。  相似文献   
10.
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自然种群生殖构件的时空动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野外观测数据,研究了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longipes)在不同生境条件下自然种群开花物候变异以及生殖构件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不同群落类型中长柄双花木开花物候存在一定差异,在纯林中个体的平均花期最长,达75d,而个体间开花同步性最低,仅为0.717;竹林中的个体花期最短,只有47d,而同步指数最高,达0.968.生殖枝数量及花序数均随个体年龄增长而增加,在年龄为30~35年时达最高,此后又呈下降趋势;在海拔为810m左右处,个体生殖枝数及着生的花序数均达最大值,且冠层间差异明显.纯林中个体着生的生殖枝数及每生殖枝上着生的花序数均最高,分别为411.39和7.857;竹林中个体每生殖枝着生的花序数显著低于其它群落.年龄小的个体,各时期生殖构件败育率均高于年龄大的个体;另外,生殖构件的败育与海拔高度间无相关性,而与构件发育时间、分布的树冠层次以及所处的群落类型相关.影响生殖构件败育的主要因子是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