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血细胞发生发育的模式,采用Wright’s、碘酸雪夫氏(PAS)和苏丹黑B(SBB)染色方法对齐口裂腹鱼的头肾、中肾、脾和肝组织印片进行染色,了解其发生的具体组织和发育的一般过程。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粒细胞系和其他细胞,且这些细胞系的发育均经过3个阶段,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通过观察和统计不同阶段各种血细胞的形态、大小、比例及染色特征,发现原始阶段的血细胞体积较大,其中原始单核细胞最大,大小为(18.90±1.59)μm×(16.32±0.70)μm,在4种组织中原始阶段的红细胞和单核细胞在头肾中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0.64%和0.59%,原粒细胞和原淋巴细胞分别在中肾和脾中比例最大,在肝中少量存在,此外在各组织印片中均发现血栓细胞的存在,在肝中发现巨噬细胞。因此头肾、中肾和脾是齐口裂腹鱼的主要造血组织,少量细胞在肝中产生。粒细胞发育过程中,除原始粒细胞PAS染色阴性外,其他阶段均呈阳性,且阳性随不断成熟逐渐增强;单核细胞从原单核细胞到成熟的单核细胞,PAS阳性逐渐增强;而SBB染色发现,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均呈阳性,未成熟的细胞染色程度不一致,成熟的细胞阳性染色最为强烈。在红细胞系发育过程中经历了细胞由大变小再变大的过程,而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仅出现由大变小的过程,在红细胞的发育过程中还出现了染色质固缩和血红蛋白增加。  相似文献   
2.
添加物对D-核糖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枯草杆菌D201转酮醇酶缺陷型突变株,研究菌种生长与D-核糖合成优化工艺。在培养剂中添加山梨醇、KH2PO4和芳香族氨基酸,发现对菌的生长有刺激作用,特别是山梨醇,它可缩短延迟期,促进菌的生长。此外,用葡萄糖酸钙部分代替葡萄糖能增加D-核糖的产量,用葡萄糖和葡萄糖酸的混合碳源合碳源发酵,D-核糖产量可达到52g/l。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yper-CVAD/MA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26例经系统化疗后复发或难治的DLBCL患者接受Hyper-CVAD/MA方案化疗,21-28天为1周期,连续2个周期评价疗效及安全性,分析生存情况。结果:全组26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46.15%,其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3例(11.54%),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9例(34.61%),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0(2-25)个月,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28.57%、14.29%。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III-IV度骨髓抑制及继发的肺部感染,其他包括胃肠道反应、口腔炎、肝功能异常等。结论:Hyper-CVAD/MA治疗复发难治DLBCL有一定的疗效,且患者可耐受,可作为二线方案的一个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nuEPO)治疗肾性贫血的效果及机制.方法:对38例处于慢性肾脏病(CKD)3~5期的贫血患者给予佳林豪1.2万IU皮下注射,每周1次,连续12周,同时补充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骨髓穿刺进行铁染色和显微图像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及铁粒幼细胞计数,对总红系所占百分数(E(与SI、SF、红细胞压积(Hct)行相关分析,治疗前后取血检测红细胞压积(HCT)、RBC、血红蛋白(Hb).结果: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患者在EPO注射12周后HCT、RBC、Hb均比用药前有显著增高,骨髓红系增生较治疗前明显活跃,各类幼红细胞比率及E(总红系所占百分数)均显著升高,其中以晚幼红增生最为明显,SI、SF及铁粒幼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骨髓△E%与血△RBC%、△HCT%呈高度正相关,△E%与△SF%、铁粒幼细胞计数变化率呈中度负相关,△E%与△SI%两者呈低度负相关.结论: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无陪护护理的实施情况,分析了该模式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和面临的挑战,针对人力资源数量和结构的不适应、护理队伍积极性不够、医院护理支持系统不完备、尚无合理的无陪护护理收费机制等问题,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分子量透明质酸(high-molecular-weight hyaluronic acid,HMW-HA)是重要的肝脏基质,分子量高达2×10^6Da以上,可被活性氧分子(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等降解成低分子量透明质酸片段(hyaluronic acid fragments,HA fragments),后者能被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识别并激活免疫细胞诱发炎症反应。基于枯否细胞表达TLR4,推测HA fragments通过激活枯否细胞TLR4信号系统而启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从TLR4基因突变型(C3H/HeJ,TLR4^Mut/Mut)及野生型(C3H/HeN,TLR4^+/+)小鼠分离肝脏枯否细胞常规培养,用酶降解及色谱柱分离方法制备HA fragments,观察HMW-HA及HA fragments激活枯否细胞的差异,检测培养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或白介素-1β水平变化;枯否细胞p38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用特异性p38MAPK阻断剂—SB-203580,阻断p38MAPK活化后,观察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或白介素-1β水平变化。结果显示HA fragments可以促进TLR4^+/+枯否细胞分泌促炎因子,不能诱导TLR4^Mut/Mut枯否细胞分泌促炎因子。而HMW-HA既不能促进TLR4^+/+枯否细胞也不能促进TLR4^Mut/Mut枯否细胞分泌促炎因子。采用多黏菌素中和脂多糖后,HA fragments促进TLR4^+/+枯否细胞分泌促炎因子的能力不变,这一过程伴随p38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当运用p38MAPK信号通路的特异性阻断剂SB-203580,抑制p38MAPK活性时,HA fragments促进TLR4^+/+枯否细胞分泌促炎因子的能力显著下降。因此与基质组成成分HMW-HA不同,HA fragments可以通过TLR4激活枯否细胞,促进其分泌促炎因子诱发炎症反应,这一过程依赖于p38MAPK的激活。  相似文献   
7.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导致较高的病死率,由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十年来,随着诊疗模式的逐步完善,初级预防及二级预防的建立,新型抗真菌药物的应用,其发病率较前下降,但死亡率仍高。合理有效的防治可降低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相关死亡率。该综述简述了恶性血液病患者中侵袭性真菌病预防、治疗策略的更新及目前真菌治疗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的肾小管功能改变,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将64例2型DM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量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30mg/24h)21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0~300mg/24h)20例和临床蛋白尿组(>300mg/24h)23例,测定各组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和尿渗透压(U-OSM)。探讨年龄、DM病程、24h尿白蛋白量、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水平与肾小管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2型DM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尿β2MG增高及尿渗透压减低,在正常蛋白尿组即有4例尿β2-MG和7例尿OSM存在异常;方差分析显示,随尿白蛋白量的增高,尿β2MG逐步增高,尿渗透压逐步减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123和13.889,P均<0.01),任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线性回归显示,尿β2MG及尿OSM改变与DM病程、尿白蛋白(U-ALB)、收缩压(S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独立有关。结论:2型DM肾脏损害并非仅累及肾小球,在尿微量白蛋白出现之前即可出现肾小管功能异常。联合检测24h尿白蛋白量、尿β2-MG、尿OSM有助于全面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损害情况。严格控制血糖,尽早纠正代谢紊乱对肾小管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三种蛋白尿测定方法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肾脏病患者晨尿尿蛋白/尿肌酐(Up/Ucr)和晨尿尿蛋白/尿渗透压(Up/Uosm)与24h尿蛋白定量(Pr24h)的相关性,探讨二者代替24h尿蛋白定量的可行性.方法:106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留取晨尿及24h尿,测定晨尿尿蛋白/尿肌酐和晨尿尿蛋白/尿渗透压比值及24h尿蛋白定量,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分5组,确定各组中两者与24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根据ROC曲线确定二者分别对于24h尿蛋白定量≥1.0g、≥2.0g、≥3.0g的临界值.结果:Up/Ucr在GFR≥15ml/min时与Pr24h相关,GFR<15ml/min时无关.Up/Uosm在所有分组中均与Pr24h相关.二者分别对于Pr24h≥1.0g、≥2.0g、≥3.0g的临界值为0.98、1.96、2.98及0.96、1.99、2.95.结论:Up/Ucr和Up/Uosm均可替代24h尿蛋白定量预测蛋白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的肾小管功能改变,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将64例2型DM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量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30mg/24h)21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0~300mg/24h)20例和临床蛋白尿组(〉300mg/24h)23例,测定各组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和尿渗透压(U-OSM)。探讨年龄、DM病程、24h尿白蛋白量、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水平与肾小管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2型DM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尿β2MG增高及尿渗透压减低,在正常蛋白尿组即有4例尿β2-MG和7例尿OSM存在异常;方差分析显示,随尿白蛋白量的增高,尿β2MG逐步增高,尿渗透压逐步减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123和13.889,P均〈0.01),任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线性回归显示,尿β2MG及尿OSM改变与DM病程、尿白蛋白(U-ALB)、收缩压(S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独立有关。结论:2型DM肾脏损害并非仅累及肾小球,在尿微量白蛋白出现之前即可出现肾小管功能异常。联合检测24h尿白蛋白量、尿β2-MG、尿OSM有助于全面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损害情况。严格控制血糖,尽早纠正代谢紊乱对肾小管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