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鳄龟感染蛙病毒的PCR检测及组织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3年3月成都市某海洋馆送检2只发病大鳄龟(Macrochelys temminckii),临床特征表现为:精神状态萎靡,爬行无力,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颈部和四肢局部红肿,腹甲溃烂,严重部位甚至穿孔,最后死亡。为明确患病大鳄龟的病因,进行了细菌学、组织病理学和PCR检查。细菌学检查阴性;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大鳄龟多组织、器官均发生严重病变,尤其是肾、肝、肺和心的损伤最为严重,表现为明显的变性、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并在一些病变组织细胞浆内见嗜酸性或嗜碱性包涵体。针对蛙病毒(Ranavirus)病毒的特异性PCR检测扩增出蛙病毒主要衣壳蛋白(MCP)基因500 bp目的片段,测序后的DNA序列与Gen Bank中已知核酸序列进行Blast比对,发现其与Gen Bank中的蛙病毒主要衣壳蛋白基因同源性达95%~99%。根据组织病理特点及PCR检测结果推测大鳄龟的死亡是感染蛙病毒所致。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不同鱼源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分子分型特征, 分析菌株之间的相关性和同源性, 研究在采用S. agalactiae特异性cfb基因对分离菌株鉴定的基础上, 对26株不同鱼源S. agalactiae进行了荚膜多糖血清型(CPS)多重PCR鉴定, 同时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特征比较与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 26株菌CPS型存在Ia (n=22)和III型(n=4)两种类型, 其中黄河裸裂尻鱼源和罗非鱼源菌株均为Ia血清型, 齐口裂腹鱼源菌株存在Ia (n=2)和III (n=4)型两种CPS型; 多位点序列分型共得到3种STs序列型(ST-891、ST-103、ST-19), 其中黄河裸裂尻鱼源和罗非鱼源菌株均为新的序列型ST-891, 齐口裂腹鱼源菌株存在ST-103和ST-19两种STs型; PFGE聚类分析可分为16个PFGE谱型(A-P), 其中优势带型为P型(n=9)。相同荚膜多糖血清型—MLST分型菌株在PFGE带型中呈现高度聚集。CPS分型与MLST分型、PFGE分型有很好的相关性, 而CPS型、STs序列型、PFGE带型与宿主的来源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不同鱼源S. agalactiae分子特征的相似性, 提示其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而齐口裂腹鱼源S. agalactiae分子特征的多样性, 提示其存在遗传变异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根据Gen Bank中鮰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外膜微孔蛋白N(porin N)基因序列(Gen Bank No:NC_012779.2)设计了1对引物,预计目的片段大小为381 bp。通过对反应体系和条件的优化,并进行特异性试验、敏感性试验及人工感染组织样品检测,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鮰爱德华氏菌的PCR方法。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鮰爱德华氏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杀鲑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鲁氏耶尔森氏菌、海豚链球菌、不动杆菌、产气肠杆菌、大肠杆菌、拟态弧菌、荧光假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15种细菌中仅鮰爱德华氏菌扩增出特异性条带;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最小核酸检出量为9.35×10-3ng·μL-1;同时对人工感染的病料肝脏、细菌基因组DNA、细菌菌液及菌落进行扩增,结果显示4种材料均能检测出大小为381 bp的基因片段。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特异强、灵敏度高,适用于鮰爱德华氏菌感染病例的高效、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4.
从发生急性流行性传染病的斑点叉尾NFDA5肝、肾分离到一高致病性的菌株(CCF00024),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为该病的病原菌。对该菌的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为非发酵型,严格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极生多鞭毛,对除麦芽糖和甘露糖以外的多种糖类不能利用产酸,氧化酶阴性,DNA酶、蛋白酶、脲酶、赖氨酸脱羧酶阳性,MR阴性。在以该菌16S 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AY970826)和GenBank及RDP数据库内同源性较高的细菌16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分离菌CCF00024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聚在一簇,特别是与S. maltophilia M51的同源性最高,其序列相似性达99.6%,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特点将其鉴定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相似文献   
5.
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豚链球菌Srr蛋白微球疫苗, 并检测其对斑点叉尾鲙的免疫效果。采用乳化法利用海藻酸钠-壳聚糖包被Srr蛋白, 测定其包封率、载药率及包被蛋白的抗原性; 通过拌饲投喂免疫斑点叉尾鲙, 分为Srr组、Srr微球组、空微球组以及对照组, 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后斑点叉尾鲙的血清抗体水平, 试剂盒检测多项血清非特异性指标; 于免疫后第4周利用海豚链球菌攻毒, 计算各组相对保护率, 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 通过乳化法制得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较为均一的微球疫苗, 粒径为(4.26±1.13) μm, 包封率为92.38%, 载药率为19.41%, Western-blot分析表明Srr蛋白微球具有较好的抗原性; Srr微球组的抗体效价峰值出现在第4周, 明显高于其他组, 血清总蛋白、T-SOD以及溶菌酶活力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 并获得60%的相对保护率。荧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 Srr微球组攻毒后24h和48h各免疫基因表达量均有所上调。Srr蛋白微球疫苗能够提高斑点叉尾鲙抵抗海豚链球菌的能力, 对海豚链球菌起到了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是一种同时具有免疫增强和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但其主要作用是免疫抑制。病毒在感染宿主时,能通过上调宿主IL-10的表达或通过编码与宿主相似的IL-10,即病毒IL-10(viral IL-10,vIL-10),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和清除。目前已知有21种病毒能够编码vIL-10。本文根据已有的报道,从vIL-10的基因结构、转录表达、来源及进化、生物学活性和潜在应用研究共5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为vIL-10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鲤亚急性喹乙醇中毒的血液生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饲料中分别以 10 0 0mg/kg、2 0 0 0mg/kg、30 0 0mg/kg的喹乙醇剂量对鲤进行了亚急性毒性试验 ,并对中毒鱼进行了血液生化指标的研究 ,经 6周的试验 ,各组的发病率分别为 35 %、70 %、92 .5 % ;死亡率为 2 7.5 %、5 7.5 %、82 5 %。中毒鱼表现为特征性的“应激性出血综合症” ,且Hb含量与RBC数量减少 ,表现为贫血 ;红细胞SOD酶活性降低 ;血清AST、ALT活性升高 ,血清K+ 浓度升高 ,Na+ 浓度降低 ,表现为高血钾和低血钠症。试验组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对照组间存在着显著 (P <0 .0 5 )或极显著的差异 (P <0 .0 1)。  相似文献   
8.
杂交鲇恶臭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病理损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一起杂交鲇皮肤溃疡症的病原,实验从病鱼体内分离到几株优势菌(DYJ140914-DYJ140917),根据4株分离菌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测定(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P693689和KP693690)与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在此基础上以腹腔注射的方式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为杂交鲇溃疡症的病原菌。病鱼组织器官具有典型的病理变化,其主要靶器官为肝脏、皮肤肌肉以及肾间质,分别引起多灶性坏死性肝炎、坏死性肌炎及坏死性间质性肾炎。此外,还可引起心外膜、心内膜炎及坏死性脾炎。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强力霉素、诺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敏感;对青霉素、氟苯尼考、磺胺甲基异恶唑、头孢西丁、阿奇霉素等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病原类型和造成虹鳟低死亡率的原因,研究对患病虹鳟进行了病理学观察、病毒的分离和鉴定以及动物感染实验。临床检查发现发病虹鳟体色变黑,肌肉和腹壁点状出血。病理学观察发现虹鳟造血器官脾和肾间组织严重坏死。通过反转录PCR法检测坏死组织和病变细胞中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出血性败血病毒和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并对得到的371 bp大小片段进行测序和构建进化树分析,发现感染病原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同时,给体重为1.5 kg健康虹鳟腹腔注射104 TCID50的组织滤液,累计死亡率达到35%。除此之外,将组织滤液接种到鲤鱼上皮瘤细胞系后出现了特征性病变。在实验过程中未发现细菌或寄生虫感染。结果证实引起虹鳟低死亡率的病原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相似文献   
10.
【背景】研究发现PrtV基因编码含多囊肾病(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结构域的金属蛋白酶,其在多种细菌的致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拟态弧菌是一种感染多种水生动物的重要病原菌,PrtV基因在拟态弧菌致病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究PrtV基因对拟态弧菌致病相关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然转化的方法构建拟态弧菌PrtV基因缺失株(ΔPrtV),同时通过基因与质粒重组后电转化导入缺失株构建回补株(ΔPrtV/pPrtV),对突变株的生长特性、生化特征、生物被膜形成、自聚集能力、胞外产物卵磷脂酶和蛋白酶活性,以及致病性和细胞毒性等进行分析。【结果】与野生株相比,缺失株的生长特性、生物被膜形成、自聚集能力和卵磷脂酶活性无变化,但分解尿素、甘氨酸、香豆酸盐、鸟氨酸和赖氨酸的理化特性改变;胞外产物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细胞毒性显著下降(P<0.05),对杂交鲇的致病力下降10倍。【结论】PrtV基因与拟态弧菌的细胞毒性及致病性等多种生物学特性有关。该结果为进一步解析拟态弧菌PrtV基因功能及其致病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