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与叶和果实相关的30个形态性状(包括20个定性性状和10个定量性状)对中国杏属( Armeniaca Scop.)11种3变种进行了UPGMA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构建了中国杏属植物的OTU散点图;并且,结合降水量分布图绘制了中国杏属植物分布图。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杏属植物被分成2支。若包含毛叶梅( A. mume var. goethartiana Koehne),则毛叶梅、梅( A. mume Sieb.)、洪平杏( A. hongpingensis C. L. Li)以及政和杏( A. zhengheensis J. Y. Zhang et M. N. Lu)聚为一支,其余8种2变种聚为另一支;若不包含毛叶梅,梅则被划分在后一个分支中。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仅60.3180%,说明中国杏属植物的形态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在前3个主成分中,树高、叶片下表面被毛情况、叶长/叶柄长比值、叶长/叶宽比值、果核形状、叶宽、果核宽、叶柄长、果柄长和叶缘锯齿形状的绝对权重值均在0.7以上,表明这10个性状在中国杏属植物的分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OTU散点图显示:中国杏属植物在二维散点图上的分类结果与其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并且,其聚类结果中的各分支在三维散点图上也能够明显区分,说明可以采用前3个主成分中绝对权重值较高的性状对中国杏属植物进行分类。分布图显示:杏属植物遍布中国各省(区),且主要集中分布在400和800 mm等降水量线之间的区域。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及他人的研究成果,支持“将藏杏﹝A. holosericea ( Batal.) Kost.〕作为杏( A. vulgaris Lam.)的1个变种”以及“将政和杏作为梅的1个变种”的分类处理,并支持“将洪平杏作为独立种”的分类处理。此外,建议将仙居杏( A. xianjuxing J. Y. Zhang et X. Z. Wu)和华仁杏( A. cathayana D. L. Fu et al)作为杏属的栽培种。  相似文献   
2.
报道迎春樱桃Prunus discoidea(T.T.YuC.L.Li)Z.WeiY.B.Chang、浙闽樱桃Prunus schneiderianaKoehne和郁李Prunus japonica Thunb.等3种李属植物的省级新记录,确定郁李在安徽的分布,并对采自湖南省的迎春樱桃标本1404254(CSFI)进行重新认定。  相似文献   
3.
中国天山野果林种子植物组成及资源状况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国天山野果林种子植物共计60科237属435种,种类组成趋向于集中在少数科内,区系优势现象相当明显,反映出野果林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与区系的过渡性。在这些植物种类中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9种、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3种、自治区重点保护植物9种;林区野生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统计结果表明:野生果树40种、食用植物30种、饲用植物以种、蜜源植物111种、观赏植物132种、香料植物如种、药用植物131种。文中对各类资源植物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就野果林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浙江省磐安县红叶树种资源及其应用情况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该县共有乔木、灌木、藤本红叶木本植物37种,分属19科26属,其中,落叶乔木所占比例最大,有21种,占该县红叶树种的56.8%。根据叶片变色规律可分成秋叶变红、嫩叶红色、秋叶和嫩叶均呈红色、常年有红叶等四大类型,种数最多的是秋叶变红类,有26种,占该县红叶树种的70.3%。本文对部分重要的红叶树种的园林应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该县红叶树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菊科植物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Linn.)DC.]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中草药之一,近年来又被逐步开发成野菜资源。现对其药用价值、食用价值进行综述,并对其观赏价值做了初步探讨,再依据华南地区的供需状况对其市场前景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广东栽培益智(Alpinia oxyphylla)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66份种质的遗传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对SSR引物共检测到88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检测的有效等位基因为1.198~3.279,平均2.599;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为0.736~1.890,平均1.107。方差分析表明20.87%的变异来自组间,79.13%的变异来自组内。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遗传结构分析表明,供试166份益智样本可分为4大类群,但没有反映出形态特征的规律性。因此,益智种质资源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且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较低,且基于表型性状的类型划分和基于SSR分子标记的聚类未能实现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观察油茶插穗不定根发育的解剖学特征。结果表明:油茶当年生插穗茎内无潜伏根原基,插条的皮部存在连续排列成环状的厚壁细胞,这些结构特征可能与油茶插条生根时间较长有关。不定根由诱生根原基发育形成,诱生根源于形成层、韧皮部及愈伤组织等部位,不定根属于诱导根原始体型、混合生根型。只有极少数插条的不定根由愈伤组织长出,不定根的发生与愈伤组织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8.
运用比较形态学和比较解剖学方法,使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紫花苜蓿复合体(Medicago sativa complex)6个分类群的叶片形态特征和叶片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并以15个叶片表征形态性状为基础,采用聚类分析法(UPGMA)和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对6个分类群进行了数量分类研究.观察结果表明:各分类群叶片的上、下表皮多为不规则形细胞;垂周壁呈深浅不一的波状;气孔器为不规则型,具有蜡质气孔盖,气孔密度有一定差异.6个分类群的叶片均为薄纸质型,厚度130~170 μm,表皮细胞切面近圆形或近长方形;栅栏组织细胞1~2层,厚度41~68 μm,细胞排列紧密;海绵组织厚度32~75 μm,细胞排列疏松;不同分类群叶片的组织疏松度和组织紧缩度有一定的差异,大花苜蓿(M. trautvetterii Sumnev. )叶片的组织疏松度最高,紫花苜蓿叶片的组织紧缩度最高.UPGMA结果显示:在结合线1.53处可将6个分类群划分为2支,其中,黄花苜蓿(M. falcata L. )独立为一支,其余5个分类群聚成另一支;在结合线1.18处,第2支又被分成2个亚支,其中一个亚支包含紫花苜蓿和天山苜蓿(M. tianschanica Vassilcz. ),另一个亚支则包含西锡金苜蓿(M. schischkinii Sumnev. )、座垫苜蓿(M. rivularis Vassilcz. )和大花苜蓿.PCA结果表明:对紫花苜蓿复合体而言,叶片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轴性分化特征、组织疏松度和气孔密度等特征具有较好的分类价值;基于主成分分析的Q分布图与聚类分析结果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根据本研究结果及前人的研究结果,认为国产的紫花苜蓿复合体应包含3个分类群,即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及多变苜蓿(M. varia Martyn).此外,西锡金苜蓿、座垫苜蓿、天山苜蓿和大花苜蓿等杂交后代分类群的性状分化不稳定,应属于多变苜蓿的同种异名植物.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就栽培条件对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 )生长、产量及总黄酮含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合育苗基质(果园土:花卉通用栽培土:蚯蚓粪 = 6:3:1)可显著提高一点红幼苗的成活率和健壮度,并缩短成苗时间.栽培基质厚度、光照强度和株距等生态因子对一点红的生长和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一点红根的生长受光照强度和栽培基质厚度影响较大,光照充足、基质深厚根系茁壮而发达;茎的生长受光照强度影响最大,其次为株距;叶的生长差异不明显.一点红的产量与株距有密切关系,受其影响最大,而受光照强度影响较小,受基质厚度影响甚微,可见合理密植能有效提高产量.合理遮光可提高一点红总黄酮含量,但会延长现蕾时间.实验证明,一点红最优栽培条件为基质厚度7 cm,光照50%,株行距5 cm×25 cm.  相似文献   
10.
苜蓿属和胡卢巴属植物的形态特征及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苜蓿属(Medicago L.)与胡卢巴属(Trigonella L.)间的亲缘关系,寻找两属间的分属依据,解决中间过渡类群的分类归属问题,对苜蓿属与胡卢巴属种类的种皮结构和花粉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并以苜蓿属和胡卢巴属植物的40个形态性状为依据、应用数量分类方法对供试的16个种类进行了聚类分析(UPGMA)和主成分分析(PCA).此外,还根据具有重要分类学意义的形态性状,编写了供试的苜蓿属和胡卢巴属16个种类的分类检索表.观察结果表明,供试的两属植物(11种)的种皮结构基本相同,均由栅栏组织细胞、厚壁细胞和薄壁细胞组成,但胡卢巴属种皮的帽状结构和栅栏组织的厚度均小于苜蓿属.供试的两属植物(9种)花粉形态特征相似,均为椭球形或近球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极轴和赤道轴长分别为22.67~34.67 μm和17.34~31.60 μm;花粉表面纹饰较简单,呈小穴状.种皮结构和花粉特征显示两属的亲缘关系较近,仅种皮结构中的帽状结构差异具有一定的属间分类学意义.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10.85处,供试的苜蓿属(11种)和胡卢巴属(5种)的16个种类被划分为2组,A组均由胡卢巴属种类组成,B组均由苜蓿属种类组成;在欧氏距离9.32处,B组可被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组,所包含的种类分别为苜蓿属的阔荚亚属(Subgen. Platycarpos D. F. Cui)、镰荚亚属(Subgen. Medicago Tutin)和天蓝苜蓿亚属(Subgen. Lupulina Gressh.)的种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较低,仅57.50%;在前3个主成分中,果实和小叶的长宽比、花萼长和被毛状况、茎和小叶的被毛状况、小叶尖形状、花序长等相关性状的绝对权重值均在0.6以上,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基于前2个主成分所做的二维散点图中供试的16个种类组成4个表征类群,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