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温室中建立红树林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Buch-Ham)模拟湿地系统,分别用正常浓度(SW)、5倍浓度(FW)和10倍浓度(TW)3种人工配制的生活污水定时定量对模拟系统污灌4个月,无瓣海桑模拟湿地系统对人工合成污水中污染物总净化率平均为N 84.6%,P 91.2%,Cd 91.2%,Pb 94.8%,Zn 84.9%,Cu 87.1%,其中土壤子系统在总净化率中所占比例平均为N 54.5%,P 76.5%,Cd 99.1%,Pb 99.6%,Zn 99.3%,Cu 99.2%.重金属有99%以上是积累在土壤中,表明土壤子系统是本模拟湿地系统净化的主体,这也是植物借以避免污染物伤害的原因之一.与不栽种植物的比较,栽种无瓣海桑的系统中土壤子系统的重金属净化率高,说明红树植物在模拟湿地净化系统中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土壤中N、P被无瓣海桑吸收用于生长,栽种了无瓣海桑的土壤子系统的积累量比不栽种的子系统少.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广州市中心城区城市森林可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耀军  王成  贾宝全  粟娟 《生态学报》2011,31(8):2290-2300
城市森林是城市中主要的生态功能景观,已经成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基于居民方便获取城市森林服务的要求,根据大型城市森林斑块、道路网和街区单元数据,利用ArcGIS9.2的Network Analyst工具,分析了广州市中心城区在2km步行距离内街区单元到达城市森林斑块的可达性以及城市森林斑块的承载力,并结合航片解译的树冠覆盖数据对具有不同可达性的街区单元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广州中心城区的外环高速以内的区域范围,分别有73%、46%和18%的的街区单元在步行2km、1km和0.5km距离内能够到达大型城市森林绿地斑块。从街区单元的行政归属看,以越秀区的街区可达性最好,而海珠区和原芳村区的街区可达性较差。研究范围内,0.5km内不能到达大型城市森林斑块且树冠覆盖超过30%的街区类型中,以公共管理单位类型为主,单位绿化对于树冠覆盖的贡献率大;而绝大多数以住宅类型为主的街区单元的树冠覆盖率低于10%,其中64%的街区树冠覆盖率低于5%。以街区单元为基本对象进行可达性度量,分析城市森林斑块现状分布和服务状况,并结合其树冠覆盖特征,可以明确需要重点关注区域的空间分布,可为广州市在较小尺度上的城市森林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朱耀军  王成  贾宝全  粟娟 《生态学报》2011,31(7):1962-1969
林地边界是景观边界中一种特殊类型,受综合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动态变化,其发生位移的位置和方向能清晰地反映出该地段的土地利用过程和强度。通过对广州市1985年、1995年和2007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基于市内主要公路的分布进行景观可达性分区,提取林地边界并根据边界性质进行分类分析,着重研究了林地边界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广州市林地面积相对稳定,而林地斑块数量和林地边界总长度持续增加,林地呈现出边界复杂化和景观破碎化的趋势。广州市林地的邻接景观以耕地为绝对优势的局面因建设用地和水域的增加而打破,表现为林地与耕地邻接边界长度迅速减少,而林地与水域、林地与建设用地邻接边界显著增加。从1985年到2007年,林地与耕地邻接边界的减少速度随着与主要公路距离的增加而变缓;林地与建设用地邻接边界增速最快的区域逐渐远离主要公路;林地与水域邻接边界更多分布于主要公路1km以外的区域,且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靠近主干道路。  相似文献   
4.
广州南沙人工红树林湿地小气候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自动气象站定点对比观测的方法对广州南沙区万顷沙镇十九涌内红树林小气候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树林具有良好的遮荫效果,不同季节太阳辐射的日变化格局基本相同,但夏季遮荫效果可以达到64.98%,是其他季节的4倍以上;红树林的保温效果非常显著,秋冬季林内温度变幅小于林外,而春夏季则相反;红树林对提高林带湿度具有显著作用,全年林内空气相对湿度较林外高出5.40%以上;红树林具有很高的防风效应,平均可以降低风速73.92%,其中春夏季的效果更加显著.研究结果揭示了红树林湿地系统的区域小气候调节作用,并为评价红树林湿地围垦对环境的影响提供了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5.
广州新垦红树林湿地鸟类多样性动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5年1月(冬季)、4月(春季)、7月(夏季)和10月(秋季),对广州市南沙区新垦红树林湿地区利用样带法进行了鸟类多样性动态研究。广州新垦红树林主要是以人工种植(海桑)为主,研究该湿地鸟类群落多样性,对于红树林生态恢复和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广州新垦红树林鸟类多样性指数(Hˊ)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月Hˊ=3.051;4月Hˊ=2.6314;7月Hˊ=2.6867和10月Hˊ=3.0382。该湿地鸟类多样性动态表明出明显的季节性。新垦红树林湿地是广州市鸟类重要的繁殖地和越冬地。  相似文献   
6.
朱耀军  王成  贾宝全  粟娟 《生态学报》2011,31(20):5910-5917
城市树冠覆盖是城市森林在小尺度上的景观表达,是衡量城市森林生态功能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在ArcGIS9.2中对广州市中心城区的高分辨率航片进行目视解译,对形成的树冠覆盖专题图分析并生成栅格数据,利用Fragstats3.3软件分别选择标准方法和移动窗口方法分析研究区景观格局特征.其中基于移动窗口法形成了一系列基于所选择格局特征的连续栅格表面,每一个栅格单元代表的是设定的移动窗口半径尺度下景观类型的格局特征.分析表明,研究区景观格局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梯度特征.基于样带区尺度效应分析的结果表明,粒度3-5m和移动窗口半径400-600m可适合于研究区的景观格局梯度分析,选择的景观指数能够形成较为平滑的栅格表面.基于移动窗口的分析结果以连续变量图的形式对景观格局空间异质性进行可视化表达,能够为小尺度上的城市森林景观格局优化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金钟藤和葛藤在干旱与复水条件下的生理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外来入侵种金钟藤和本地种葛藤进行干旱胁迫和水分恢复处理,比较了两种植物抗氧化酶(SOD、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研究表明,干旱胁迫下两种植物SOD、CAT活性均高于复水后,金钟藤高于相同处理下的葛藤;金钟藤在干旱与复水条件下的MDA含量无差异,而葛藤干旱下高于复水后,不同处理下葛藤均高于金钟藤;干旱条件下金钟藤比葛藤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膜脂过氧化水平明显较低,MDA与SOD、CAT呈明显的负相关。两种植物在复水后Fv/Fm、ETR与ΦPSⅡ值均显著高于干旱时,葛藤变化程度略大于金钟藤。复水后金钟藤的NPQ值增加而葛藤降低,且干旱时葛藤大于金钟藤,复水后金钟藤大于葛藤。综合比较,金钟藤比葛藤对干旱的生理适应能力强,这可能是其入侵性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金钟藤入侵危害的群落学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练琚蕍  曹洪麟  王志高  李静  叶万辉  粟娟   《广西植物》2007,27(3):482-486,492
对入侵广州市东北郊龙眼洞林场的金钟藤生长状况及其对三种不同森林群落的危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的无性繁殖能力极强,带根茎比例高,生存策略明确,目前未发现其天敌。金钟藤通过极强的攀附能力,盖幕危害附主植物,且对群落的入侵并无选择性,对群落中所有的乔木都具有危害性,尤其是对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的马占相思林危害相对最为严重。它可能还可以通过改变所在森林生态系统的氮循环,间接影响群落中其他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无瓣海桑与三种乡土红树植物混交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人工种植红树林的生态效应,对2001年种植于广州市南沙区的三种人工混交红树林进行了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状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红海榄的不耐荫导致样地3无法形成复层结构,但也不排除是红海榄化感作用的影响;无瓣海桑 木榄群落、无瓣海桑 秋茄群落的群落结构和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效果优于无瓣海桑 红海榄群落,因此在该实验的立地条件下营造红树林混交林时可以考虑无瓣海桑与秋茄、木榄混交,不应将无瓣海桑与红海榄混交;随着演替的进行,该实验地在无重大干扰的情况下将向着近天然红树林生态系统演化.  相似文献   
10.
无瓣海桑模拟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温室中建立红树林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Buch-Ham)模拟湿地系统,分别用正常浓度(SW)、5倍浓度(FW)和10倍浓度(TW)3种人工配制的生活污水定时定量对模拟系统污灌4个月,无瓣海桑模拟湿地系统对人工合成污水中污染物总净化率平均为N 84.6%,P 91.2%,Cd 91.2%,Pb 94.8%,Zn 84.9%,Cu 87.1%,其中土壤子系统在总净化率中所占比例平均为N 54.5%,P 76.5%,Cd 99.1%,Pb 99.6%,Zn 99.3%,Cu 99.2%。重金属有99%以上是积累在土壤中,表明土壤子系统是本模拟湿地系统净化的主体,这也是植物借以避免污染物伤害的原因之一。与不栽种植物的比较,栽种无瓣海桑的系统中土壤子系统的重金属净化率高,说明红树植物在模拟湿地净化系统中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土壤中N、P被无瓣海桑吸收用于生长,栽种了无瓣海桑的土壤子系统的积累量比不栽种的子系统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