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测定了蜂猴属线粒体DNA中的D-loop控制区部分序列和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1140 bp),对其变异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采用Mega 4.0软件中构建了分子系统树。无论是基于D-loop控制区部分序列构建的系统树,还是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构建的分子系统树的拓扑结构图,都清晰地表明蜂猴属由两个分支组成,分支置信度较高,一支由N.pygmaeus聚成,另一支由N.coucang聚成,即支持蜂猴属由N.coucang和N.pygmaeus两物种组成。  相似文献   
2.
专一识别脱落酸甲酯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一识别2-顺(S)ABA甲酯的单克隆抗体来源于以ABA分子中的1-COOH为偶联位点合成的免疫原。它与游离态ABA和结合态ABA葡萄糖酯的交叉反应仅分别为1%与3.5%,而与ABA类似物,如2-顺-黄质醛、紫黄质以及ABA的2-反式异构体和(R)-对映体则无交叉反应。利用该抗体建立的高度灵敏和精确的ABAme酶联免疫测定法,其检测线性范围为0.048~1.52pmol。通过ABAmeELISA和GA1+3ELISA分析可知羊蹄叶片衰老与内源GA1+3/ABA比值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3.
动物行为和生理活动的适应性调节是应对食物资源变化的主要策略。为探讨禁食和重喂食对大绒鼠体重、产热和血清瘦素的影响,测定了禁食和重喂食条件下大绒鼠的体重、体脂重量、静止代谢率、身体组成、血清瘦素含量以及禁食后重喂食期间的摄食量。结果显示:禁食导致大绒鼠体重、体脂重量和静止代谢率显著下降,重喂食后体重和静止代谢率能够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而体脂重量却不能恢复。禁食12 h 后血清瘦素含量快速下降,重喂食后未能恢复到对照水平。此外,大绒鼠在禁食后重喂食期间摄食量没有补偿性增加,血清瘦素含量与体脂重量呈正相关关系。这些结果很可能反映出大绒鼠能调节自身生理状况以适应短期的能量缺乏,主要通过降低体重、血清瘦素含量和代谢活性器官重量以减少能量消耗。禁食后重喂食时大绒鼠没有摄食过量。血清瘦素的下降早于体重和体脂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是位于褐色脂肪组织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解偶联蛋白,该蛋白可以诱导质子漏从而产热。通过设计简并引物进行RT-PCR从大绒鼠BAT中获得UCP1基因cDNA核心序列,RTPCR所得产物长约458 bp,包含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456 bp,编码151个氨基酸。通过BLAST搜索,所得大绒鼠UCP1基因cDNA氨基酸序列与黑线仓鼠、橙腹草原田鼠、金黄仓鼠、小家鼠和褐家鼠等哺乳动物的UCP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在80%以上,而与鱼类和两栖类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61%以下。研究结果表明UCP1在哺乳类中高度保守。同时,通过NJ方法以UCP1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表明大绒鼠与橙腹草原田鼠聚成一支,构成田鼠类分支。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禁食和重喂食对栖息于横断山地区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消化道形态的影响,对禁食和重喂食条件下大绒鼠消化道各项指标进行了测定.实验分别测定了大绒鼠禁食12h、24 h、36 h和重喂食12 h、48 h、7d后的总消化道、胃、小肠、大肠、盲肠的长度及其含内容物重、去内容物重、干重.结果表明:禁食后,总消化道含内容物重、胃含内容物重和胃去内容物重增加,重喂食7d后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小肠含内容物重在禁食12h时最大,在重喂食12h时最小,重喂食48 h后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禁食和重喂食条件下,大绒鼠的大肠和盲肠各指标均没有显著变化.以上结果表明,大绒鼠在食物受到限制、饥饿等胁迫因子作用下,可能通过调节消化道形态来满足部分能量需求,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大绒鼠的消化道在禁食和重喂食中表现出的变化模式,可能与其食物资源时常波动的野外生存环境有关,从一方面反映了该物种在食物胁迫下的生存机制和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专一识别脱落酸甲酯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周燮  章迪 《植物生理学报》1996,22(3):284-290
  相似文献   
7.
体质量调节对哺乳动物生存适应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哺乳动物在面对环境变化时的体质量调节机制及其体质量调控的4种理论模型:调定点模型、适应点模型、普通摄入模型和双干预点模型。旨在为哺乳动物适应环境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同时也为解决人类的肥胖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小型哺乳动物通过产热能力的调整来应对环境的胁迫。为探究外源瘦素对不同地区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适应性产热的影响,选取云南昆明和大理地区捕获的大绒鼠各14只,置于25℃±1℃,光周期为12L∶12D的环境中,每日腹腔注射瘦素,持续28 d。以LT502电子天平每两天测定大绒鼠的体重,采用食物平衡法每两天测定大绒鼠摄食量,以便携式呼吸代谢测量系统每7天测定静止代谢率(RMR)、非颤抖性产热(NST)。第28天处死动物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线粒体蛋白含量、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活性、解偶联蛋白1(UCP1)含量、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瘦素水平以及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水平。结果表明,注射瘦素后昆明和大理地区大绒鼠的体重和摄食量显著降低,RMR和NST增强,肝脏中线粒体蛋白含量和COX活性,褐色脂肪组织(BAT)中COX活性和UCP1含量,及血清T3、T4、T3/T4比值、TRH和CRH浓度均增加。瘦素水平与体重、摄食量呈负相关,血清T3水平与NST和UCP1含量呈正相关。此外,注射前昆...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温度驯化条件下大绒鼠体重、体温和能量代谢水平的可塑性变化,本实验测定了热驯化(30℃ ;12L∶ 12D)转脱热驯化(5℃ ;12L∶ 12D)和冷驯化(5℃ ;12L∶ 2D) 转脱冷驯化(30℃ ;12L∶ 12D)条件下,大绒鼠体重、体温、能量收支、静止代谢率和非颤抖性产热的变化。结果表明:大绒鼠在热驯化转脱热驯化过程中,随着热驯化时间的延长,大绒鼠体重和体温增加,摄入能、静止代谢率和非颤抖性产热逐渐降低,在28 d 时降到最低;转到脱热驯化条件下,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冷驯化转入脱冷驯化过程中,随着冷驯化时间的延长,大绒鼠的体重和体温降低,摄入能、静止代谢率和非颤抖性产热逐渐升高,28 d 时达到最高;转移到脱冷驯化条件时,表现出相反的趋势。以上结果说明大绒鼠在不同温度驯化条件下,其体重、能量代谢和产热具有可塑性变化,即通过调节体重、体温和能量代谢来适应不同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10.
动物通讯是动物个体通过不同的信息交流方式实现信息传递及共享的过程。尿液是动物化学通讯中传递和分享信息的重要信号来源,尿液化学通讯是动物种内乃至种间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阐述了不同物种之间信息交流和相同物种不同个体之间的尿液化学通讯,对于了解动物个体尿液化学成分组成、繁殖、行为以及社会识别等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