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10月15—18日,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分会儿科微生态学组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儿科承办的全国小儿微生态第五次学术会议,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召开。会议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儿科界微生态领域研究论文近60篇,大会代表共60余人,邀请到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分会主任委员熊德金教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歧双歧杆菌和不同剂量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WPG)对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分泌IL-12的影响。方法以双歧杆菌全菌(量)和不同剂量双歧杆菌WPG(1-8μg/ml)与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共培养,用ELISA的方法测定培养上清中IL-12的量。结果双歧杆菌和其WPG(1-6μg/ml)与树突状细胞共培养后,树突状细胞分泌的IL-12的量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当WPG量为1-5μg/ml时树突状细胞分泌的IL-12的量呈剂量依赖性,其中WPG量为5μg/ml时作用最为显著,WPG量为6μg/ml时分泌IL-12量减少,WPG量为8μg/ml时,分泌的IL-12量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歧双歧杆菌及其WPG能够刺激脐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IL-12分泌;双歧杆菌WPG的免疫刺激作用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第二届全国儿科微生态学研讨会于 2 0 0 0年 1 0月 1 8日至2 0日在美丽的山城——重庆召开。本次学术研讨会由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承办 ,并得到了珠海丽珠集团的大力支持。来自全国 1 8个省、市、自治区的 77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大会收到论文和专题报告 75篇 ,其中专题发言和讲座 1 1篇 ,大会报告论文近 30篇。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主任委员康白教授 ,分会常委、临床微生态学组组长周殿元教授 ,口腔微生态学组副组长、四川省微生态学会主任委员肖晓蓉副教授专程到会 ,并做了微生态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儿…  相似文献   
4.
王丽  胡燕  程茜  王永明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23(12):1057-1059,1063
目的 比较腺病毒重组CTLA4Ig/α4β7诱导的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对卵清蛋白(OVA)致敏小鼠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 BALA/c小鼠32只,分为4组.基础致敏24h后回输耐受性树突状细胞为预防组;肠道激发4h后回输耐受性树突状细胞为治疗组;回输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组和OVA过敏小鼠为阳性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过敏症状缓解情况;HE染色观察空肠形态;甲苯胺兰染色观察小肠固有层肥大细胞聚集及脱颗粒现象;ELISA测定各组血清中OVA特异性IgE水平.结果 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小鼠OVA特异性IgE水平显著降低(0.25±0.05 vs 0.17±0.03) (P <0.05);体重增长明显(3.16 g±0.75 g vs 5.04 g±0.49 g)(P <0.05);腹泻症状减轻;HE染色可见治疗组小肠绒毛中上皮细胞局灶性坏死、脱落,固有层炎症细胞浸润现象明显改善;肥大细胞聚集和脱颗粒现象改善.而预防组较阳性对照组过敏症状、小肠形态学及OVA特异性Ig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d CTLA4Ig/Adα4β7修饰的致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对卵清蛋白过敏小鼠具有治疗作用而无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双歧杆菌对肠上皮细胞生长和白介素-8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人肠上皮细胞株HT29生长及其IL-8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HT29细胞在96孔板上生长24h后分为正常细胞对照组、高剂量双歧杆菌共培养组(细菌终浓度为1×10^10CFU/m1)、低剂量双歧杆菌共培养组(细菌终浓度为1×10^6CFU/ml)、轮状病毒感染对照组,分别加入不同剂量双歧杆菌和感染轮状病毒共培养,继续培养24h,光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情况,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8表达水平。结果光镜下观察到双歧杆菌与HT29细胞共培养后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共培养24h后MTT检测双歧杆菌对HT29细胞增殖和调亡无明显影响,但轮状病毒感染对照组细胞病变脱落,活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共培养6h,其余3组细胞培养上清中IL-8分泌较正常细胞对照组增加(P〈0.05),高剂量双歧杆菌组增加较低剂量双歧杆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个剂量组均明显低于轮状病毒感染阳性对照组的IL-8分泌增加水平(P〈0.05);感染后24h,细胞培养上清中IL-8分泌水平高于正常细胞对照组(P〈0.05),但高、低剂量双歧杆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个剂量组IL-8分泌增加水平均明显低于轮状病毒感染阳性对照组(P〈0.01)。结论两歧双歧杆菌共培养不影响HT29细胞的生长,双歧杆菌能够促进HT29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8,但明显低于致病微生物刺激引起的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改变,这种促进作用无时间-剂量依赖关系,提示双歧杆菌与肠道内致病微生物对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不同,双歧杆菌促进肠上皮细胞分泌IL-8可能与其参与的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发育成熟相关。  相似文献   
6.
黏膜免疫系统(mucosal immune system,MIS)亦称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包括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和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等,是人体重要的防御屏障,机体50%以上的淋巴组织和80%以上的免疫细胞集中于此,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7.
双歧杆菌对小鼠肠道树突状细胞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对小鼠肠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 ll,DC)数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活双歧杆菌菌液(1×109CFU/m l)、灭活双歧杆菌菌液(1×109CFU/m l)、双歧杆菌耗尽培养上清(Spen t cu lturesupernatan t,SCS)、无菌生理盐水给BALB/c小鼠灌胃,均为0.5 m l/(只.d),连续7 d,取小肠空、回肠段,SP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检测肠道DC数量。结果DC分布于整个空、回肠的黏膜固有层。细胞大小不一,外形不规则,胞核外形亦不规则,多数呈偏心位,且DC有不规则突起,与周围细胞有紧密的接触。计数发现,双歧杆菌灌胃后小鼠小肠黏膜固有层DC数量增加(P<0.05),以活菌作用最明显,死菌次之,培养上清作用最弱,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外源性双歧杆菌能增加小鼠小肠黏膜固有层中DC的数量,活菌作用最明显。提示双歧杆菌通过胃肠道途径可能影响DC的分化、发育;对DC的作用可能就是双歧杆菌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环节;且保持活菌状态对机体免疫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2004年11月6~8日在海口市举行了第四届儿科微生态学术交流会。来自全国近20个省市、自治区的从事儿科微生态工作的儿科临床医生、妇幼保健医师、研究生和一些相关企业的科研人员等近60名代表会聚一堂,就儿科微生态关心和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与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食物过敏小鼠为动物模型,通过灌喂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Whole Peptidoglycan,WPG),观察其对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方法 4~6周龄SPF级无鸡蛋喂养BALB/c雌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取其中2组建立食物过敏模型,分别为OVA致敏阳性对照组、OVA激发后灌喂双歧杆菌WPG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OVA特异性IgE、IL-10和TGF-β1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脾脏单个核细胞悬液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 OVA组IL-10、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分别0.05和0.01);WPG组血清IL-10和TGF-β1水平显著低于OVA组(P0.05)。OVA组脾CD4+CD25+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WPG组与OVA组相比有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VA组脾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WPG组与OVA组相比有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歧杆菌WPG可以增加食物过敏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刺激细胞因子IL-10和TGF-β分泌。  相似文献   
10.
双歧杆菌体外对STM拮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休外双歧杆菌对鼠伤寒沙门菌的拮抗作用,方法将两歧双歧杆菌STM混合培养。观察STM生长情况。结果STM和B.bifidum混合培养与STM单独培养对照相比较,菌量明显降低。结论B.bifidum在体外对STM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