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长春市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长春市1985年、2000年和2015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提取3个时相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通过构建网格尺度下的生态风险指数,借助空间分析、地统计分析等方法定量评价长春市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并应用地理探测器对其影响因子进行探测。结果表明:(1)1985-2015年,长春市土地利用变化明显,建设用地持续扩张,耕地波动式收缩;土地利用中耕地转为建设用地、林地与耕地间的相互转换是地类转移的主要形式;(2)长春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呈小幅下降趋势,在地域内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异特征,生态风险热、冷点区空间分布相对稳定并具有一定程度扩张趋势;(3)生态风险快速增长时期,经济、人口与发展活力的空间格局成为长春市生态风险的主导因子,而海拔与三者的协同作用进一步增强了生态风险的解释力。总体来看,建设用地扩张会加剧中心城区生态风险,但与区域整体生态风险增高并不存在必然联系;为防止高风险区持续扩张,城市应设定“增长边界”、转变空间发展方式、高效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加强城市生态系统自然保育、防止景观破碎化,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境质量对城镇化的时空响应——以长春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境质量是评价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指标,掌握其对城镇化发展的时空响应,有利于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行。本研究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在综合利用空间分析及生态模型分析基础上,从网格尺度对长春市景观格局、生境质量及其样带进行时空特征分析,并进一步探讨生境质量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响应状况。结果表明: 长春市景观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及Shannon多样性指数低值多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带,聚合度指数高值区则在市域东部及南部呈现片状格局。2000—2015年,长春市生境质量呈退化趋势且空间异质性显著,大致呈现出“东高西低”分布态势,建设用地扩张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生境质量退化起到主导作用;不同样带内生境质量变化存在显著差异性,水域整体变化相对较小,而山脉、城市扩张及交通的变化频度及幅度处于较高水平。坡度及高程等自然因素基本塑造了长春市生境质量整体分布格局,而人口密度、国内生产总值、夜间灯光指数等城镇化要素与生境质量总体呈负相关关系。为缓解城镇化带来的生态压力、促进生境质量的回升,本研究提出防止大黑山脉林区滥砍乱伐、以生态手段修复生境退化地区,提升城镇建成区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镇“精明增长”,设定丘陵地带耕地红线、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等差异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