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添加氧载体及表面活性剂对番茄红素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添加氧载体(正十二烷、正己烷、过氧化氰),有效改善发酵体系中的氧传递速率,从而促进了三孢布拉氏霉菌合成番茄红素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第0d加入1.0%的正已烷、正十二烷时番茄红素的生成量分别提高了25.32%、72.84%,在第1d,添加50μL/100mL过氧化氢时番茄红素的生成量提高了40.35%,在加入正十二烷的同时,再加入表面活性剂Trilorl—x100,Tween20,Tween80,Span-20等,可使番茄红素的产量最多提高114.83%.  相似文献   
2.
为开展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免疫学研究提供细胞平台, 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半滑舌鳎外周血淋巴细胞, 采用短期细胞培养法分离悬浮淋巴细胞, 悬浮淋巴细胞在含有0.3 μg/mL的PHA的DMEM完全培养基, 于24℃条件下可连续培养3—4d左右, 采用自制的尼龙毛柱可将悬浮淋巴细胞中的非黏附淋巴细胞和黏附淋巴细胞成功分离; 利用流式细胞仪结合特异抗体检测对非黏附淋巴细胞和黏附淋巴细胞进行鉴定, 结果表明, 非黏附细胞与鼠抗人FTIC-CD3单克隆抗体特异结合, 为T样淋巴细胞; 黏附细胞和鼠抗人FTIC-CD19单抗特异结合, 为B样淋巴细胞。T细胞表面抗原受体TCRβ基因可特异性的在非黏膜细胞中表达, 而在黏附细胞中不表达, 证明分离获得的非黏膜细胞为T淋巴细胞, 采用qRT-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方法检测TCRβ基因表达, 结果表明, TCRβ基因在半滑舌鳎肝、脾、头肾、后肾、小肠、胃、血液、鳃、皮肤、肌肉、心脏、脑、卵巢组织中均有表达, 其中在肠、胃、脾、头肾中表达量较高; 鳗弧菌感染后TCRβ基因在肝、脾、鳃中呈现明显的上调表达, 且表达峰值出现在感染后72—96h, 表明TCRβ基因在获得性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不同浓度2-苯乙醇作用下,酵母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规律,为优化2-苯乙醇生物合成过程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膜渗透性、胞内ROS浓度、线粒体膜电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关键酶基因表达。【结果】随着2-苯乙醇浓度增加(从0到4.0 g/L),酵母细胞分解代谢能力、细胞膜渗透性及aro10基因表达量逐渐降低;线粒体膜电位逐渐增加;胞内ROS浓度先增加后减少。当2-苯乙醇浓度从2.4 g/L增加到3.0 g/L,酵母的分解代谢能力、细胞膜渗透性、aro10基因表达水平等生理生化特性都发生较为显著的变化。【结论】产物原位转移过程中水相2-苯乙醇浓度可考虑控制在2.4 3.0 g/L。  相似文献   
4.
对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lmo1711基因编码的氨基肽酶进行克隆表达与纯化,并研究该重组蛋白的体外酶学特性。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Lmo1711与氨基肽酶家族成员的亲缘关系及关键活性位点的保守性。利用SWISS-MODEL模拟预测该蛋白的空间结构;构建Lmo1711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入E.coli Rosetta中,诱导表达重组目的蛋白,并利用镍离子亲和层析方法纯化目的蛋白;以氨基酸-对硝基苯胺偶联物为底物,Lmo1711通过水解底物N端氨基酸残基产生游离对硝基苯胺单体,405 nm处检测吸光值对该产物进行检测从而分析Lmo1711的酶学特性。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Lmo1711对不同氨基酸残基底物的催化特异性,及不同金属离子对该酶活性的影响。经原核表达纯化获得49.3 kDa的重组Lmo1711蛋白,与预测分子量一致;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Lmo1711属于M29氨基肽酶家族,且存在保守关键氨基酸活性位点(Glu250、Glu316、His345、Tyr352、His378、Asp380);酶活分析显示,Lmo1711具有较强的氨基肽酶活性,针对不同底物的结合和催化能力差异较大,对亮氨酸残基的亲和程度最高;Lmo1711氨基肽酶活性具有金属离子依赖性,Co~(2+)、Cd~(2+)、Zn~(2+)等多种金属离子均能显著增强其活性,其中Co~(2+)的激活效应最显著。本试验首次发现并证实,单增李斯特菌Lmo1711属于M29氨基肽酶家族成员,具有较强的催化活性,且对金属离子具有不同程度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王灏  王航  孟春  郭养浩 《微生物学通报》2007,34(4):0705-0708
当以f4、f5、f6作为出发菌株,用酵母菌原生质体紫外诱变的方法,在不同温度下,用含有不同浓度乙醇的平板筛选,分别获得了在耐高温和耐乙醇性状有较大提高的f4.2、f5.1、f6.2、f4.5等正突变菌株。以这些菌株作为出发菌株,进一步用硫酸二乙酯诱变,获得了f5.1.1、f4.2.1两个乙醇耐受性能较高的菌株。在建立了上述不同突变株后,通过基因组改组(genome shuffling)的方法,将上述不同特性的菌株经过两轮genome shuffling,获得了耐高温性能和耐乙醇性能都较好的酵母菌株。经过摇瓶发酵后证明,R24株在35℃发酵过程中,发酵液中的最高乙醇浓度12.93%(W/V),比原始出发菌株f4在35℃的发酵液中最高乙醇浓度8.11%提高了近5%。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制鸡Toll样受体21(chTLR21)单克隆抗体,考察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及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感染鸡组织中的chTLR21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以人工合成的多肽免疫原chTLR21(203–225aa)与KLH偶联蛋白免疫6周龄BALB/c小鼠,以多肽免疫原chTLR21 (203–225 aa)与BSA偶联蛋白作为检测抗原,通过间接ELISA技术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同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检测单克隆抗体的荧光反应性;上述单克隆抗体用于chTLR21在鸡巨噬细胞(HD11)中的定位;在APEC O1血清型E516菌株、HPAIV H5N6亚型毒株感染35日龄SPF鸡模型中,应用获得的单克隆抗体以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IHC)方法检测感染鸡组织中chTLR21的表达情况。【结果】建立了间接ELISA检测方法,确定最适抗原包被浓度为2.5μg/mL,最适血清稀释度为1:6400。经ELISA、IFA筛选,获得4株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G3、2C10、3B6和4F11。上述单克隆抗体亚类分别为IgG2...  相似文献   
7.
基于遥感与模型耦合的冬小麦生长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彦  朱艳  王航  姚鑫锋  曹卫星  田永超 《生态学报》2011,31(4):1073-1084
遥感的空间性、实时性与作物生长模型的过程性、机理性优势互补,将两者有效耦合已成为提高作物生长监测预测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空遥感信息与生长模型耦合的冬小麦预测方法,该方法基于初始化/参数化策略,以不同生育时期的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和叶片氮积累量(LNA)为信息融合点将地面光谱数据(ASD)及HJ-1 A/B CCD、Landsat-5 TM数据与冬小麦生长模型(WheatGrow)耦合,反演得到区域尺度生长模型运行时难以准确获取的部分管理措施参数(播种期、播种量和施氮量),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冬小麦生长的有效预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LNA较LAI对模型更敏感,以之作为耦合点的反演效果较好。另外,抽穗期是遥感信息与生长模型耦合的最佳时机,对播种期、播种量和施氮量反演的RMSE值分别达到5.32 d、14.81 kg/hm2、14.11 kg/hm2。生长模型与遥感耦合后的模拟结果很好地描述了冬小麦长势和生产力指标的时空分布状况,长势指标的模拟相对误差小于0.25,籽粒产量模拟的相对误差小于0.1。因此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尺度冬小麦生长的监测预测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诱变、驯化等传统手段获得理想性状的酵母菌株,其性能在传代和保存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性状丢失现象。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出发,初步探讨酵母菌株在传统的诱变、驯化等育种过程及其性状丢失的表观遗传的分子机理。采用驯化等手段选育耐乙醇酵母,并通过无压力方式传代,研究此过程中酵母乙醇耐受性状遗传的稳定性与耐受相关的pro1、tps1、sod1基因启动子区域结合组蛋白上H3K4甲基化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酵母乙醇耐受性状的变化受到酵母表观遗传控制。控制表观遗传的修饰过程易受环境改变的影响,因此经过选育获得的乙醇耐性性状遗传的不稳定性可能与表观遗传分子机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将遥感与作物模型耦合有利于提高作物模型在区域尺度应用时的精度。基于集合平方根滤波算法(Ensemble Square RootFilter,EnSRF)和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以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和叶片氮积累量(Leaf Nitrogen Accumulation,LNA)共同作为同化耦合点和过程更新点,将同化与更新策略相结合,研究建立了基于遥感信息与水稻生长模型(RiceGrow)耦合的水稻生长与产量预测技术。结果表明,将更新和同化策略结合后,利用RiceGrow模型模拟的水稻生长指标和产量结果更接近于实测值。其中LAI、LNA和产量与实测值间的RMSE分别为0.94、0.47 g/m2和320.15 kg/hm2;RiceGrow模型直接模拟LAI、LNA和产量的RMSE为1.25、1.24 g/m2和516.83 kg/hm2;而单纯基于同化策略模拟LAI、LNA和产量的RMSE为1.01、0.59 g/m2和335.70 kg/hm2。此外,基于该技术的模型区域尺度预测结果能较好地描述水稻生长和产量的时空分布状况,生长指标及区域总产量的模拟相对误差均小于20%。显示基于更新和同化策略相结合的遥感与模型耦合技术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从而为区域尺度作物生长和产量预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生物化学是生物学和医学学科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是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最为迅速和最具活力的学科之一.生物化学理论教学极具抽象性,所以其实验教学是理解相关理论与掌握实际技能的重要环节.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及时掌握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热点,紧跟教学发展趋势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