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详细观察和描述了稀有鮈鲫眼发育的形态变化,并分别对视网膜发育早期神经层、色素上皮层的厚度及眼发育后期视网膜的总厚度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稀有鲫眼的发生始于神经胚时期形成的眼原基,与两栖、哺乳类动物不同,其眼原基是由间脑向左右伸出的对称外突实体;在尾芽期眼原基向腹侧弯曲、侧向伸长,随后开始内陷,在尾泡期形成视杯。眼原基外层与外胚层紧贴的部分将发育为视杯的内层、神经视网膜,而眼原基其余部分将分化为视杯的外层、视网膜色素层。在尾泡期之后,视网膜色素层停止有丝分裂开始形成色素颗粒,此时视网膜神经层开始分化。视网膜这两层结构在发育早期分化的有序进行可能与早期胚胎头部内空间以及附近的间充质细胞有关。从神经胚期到尾泡期,视网膜色素层厚度由42.3±0.8μm减小到4.8±0.4μm,视网膜神经层厚度从37.1±0.2μm增加到43.7±0.6μm,而从尾鳍期到孵出期视网膜总厚度从42.7±1.2μm逐渐增加到98.3±2.1μm。与所有脊椎动物一样,稀有鲫眼的视网膜分化也是按照由内向外的顺序进行,晶状体、角膜及其他结构在孵出时已基本发育完全。  相似文献   
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在强光照和全黑暗条件下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 prezewalskic)视网膜内生长相关蛋白GAP-43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在正常光照条件下,视网膜内GAP-43阳性表达部位主要存在于内网层;强光照条件下,GAP-43免疫染色部位主要出现在内网层、节细胞层和内核层的部分细胞核。在全黑暗条件下,在视纤维层和内网层呈阳性染色;提示视网膜在不同环境条件下GAP-43的不同定位,可能与其在相应的环境下参与不同的视觉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花背蟾蜍眼形态发生过程中角膜上皮细胞表面形态结构的变化,大致可分三个阶段。1.从神经管期至肌肉感应期预定角膜上皮表面无明显变化;2.在心跳期和鳃血循环期预定角膜上皮表面出现较多的细胞缢束和其下细胞表面的下陷;3.在以后各期,角膜上皮中纤毛细胞的纤毛逐渐退化消失,在右鳃盖封闭期纤毛细胞全部消失。上述变化与视网膜及其中光感受器的发育分化密切相关,纤毛的退化和消失更精确地反映了这种依赖关系,似可作为角??膜上皮分化的一个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4.
p66ShcA蛋白是哺乳动物原癌基因Shc家族成员中的一员,除具有该家族特有的保守结构域(PTB和SH2)外,在N端具有特有的CH2结构域。当细胞在外界压力(H2O2、UV)刺激条件下,p66ShcA蛋白CH2结构域中36位的苏氨酸磷酸化,参与p53介导的凋亡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凋亡。近年的研究阐明了氧应激引起的细胞凋亡和机体衰老之间的关系,因此,p66ShcA蛋白是联系细胞凋亡和衰老的交汇点。目前通过对p66ShcA蛋白转录方式的研究发现,p66ShcA蛋白启动子甲基化和p66ShcA蛋白的表达有负调控作用,所以对p66ShcA蛋白表达的调控,为延缓机体衰老及治疗由衰老引起的各种疾病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对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 przewalskii)冬眠前及冬眠中期的肝脏、胰腺和脂肪体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荒漠沙蜥肝脏、胰腺和脂肪体中的糖原颗粒、脂滴、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结构有明显变化。冬眠中期胰腺腺泡细胞线粒体中出现致密颗粒,核周间隙增宽,核中出现无定形体。文中对上述结果的生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体温,荒漠沙蜥喜好晒太阳的同时增加了紫外线对其皮肤的损伤。本实验研究了不同的紫外线强度(110、300、500、800mJ/cm2)对荒漠沙蜥皮肤形态、蜕皮、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显示:皮肤损伤和丙二醛含量的最高峰发生在暴露紫外线300、500、800mJ/cm2后的96、48、24h;SOD活性的最低峰发生在暴露紫外线110、300、500、800mJ/cm2后的24、48、12h;CAT活性在暴露紫外线后立即抑制,然后恢复提高。CAT活性的高低往往伴随皮肤的损伤程度和蜕皮的发生,这表明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与皮肤的脂质过氧化密切相关,CAT是一种主要的抗氧化酶。皮肤的角质层对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损伤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生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鱼类和两栖类的视神经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具有再生的能力。已知在损伤视神经后,对与视神经纤维直接相连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形态结构,数量和分布等产生一系列的影响。视神经再生过程中细胞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示踪方法和其它技术的发展,结合光镜和电镜,它们仅对神经细胞末梢的精细结构和神经细胞间突触连接构筑等研究较准确详实,但对视网膜神经节细  相似文献   
8.
花背蟾蜍蝌蚪变态期角膜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子仁  仝允栩 《动物学报》1989,35(4):370-375
作者用光镜和电镜研究了花背蟾蜍蝌蚪变态期角膜的发育。在后肢发育晚期,内、外角膜在中央部位首先愈台,在完全变态期角膜完全愈合,此时角膜上皮细胞增殖,上皮基质变为Bowman’s膜,内、外角膜之间的成纤维细胞和由它分泌的胶原纤维形成角膜基质,内角膜细胞形成单层的角膜内皮,它与角膜基质间的Descemet’s膜最晚形成。  相似文献   
9.
河豚毒素对金鱼再生的视网膜顶盖投射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子仁麦.  RL 《动物学报》1995,41(3):291-298
本文用微量注射荧光染料DiI顺行标记的方法,研究了河豚毒素(TTX)阻断神经传入活动对金鱼再生的视网膜顶盖投射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TTX处理后再生的视网膜顶盖投射,象正常再生过过程一样,经历了修整的过程,包括再生到顶盖错误区域是视神经纤维的消失和在再生的视神经纤维主干上生长的侧支的消失,与正常再生过程不同是,再生晚期到达顶盖靶区的视神经纤维的终末分支不再相互重叠,而是彼此分离,另外,终末分支数和  相似文献   
10.
金鱼再生的视神经在顶盖投射精确化的DiI顺行标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微量显微注射法,在金鱼视网膜的背侧用亲脂类荧光染料DiI标记水量神经节细胞,通过顺行标记研究了视神经再生过程中视网膜顶盖投射的精确化过程。在损伤视神经后的不同时期观察了再生视神经纤维在顶盖整装片上的分布。在再生早期它们以超出正常的途径由背腹两侧进入顶盖,广泛分布。但其中大部分仍分布于顶盖腹侧的靶区。在再生晚期通过精确化,重建如正常鱼一精确的视网面盖投射。这个精确化过程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