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从信号转导这一层次探索青春型双歧杆菌预防大肠癌生长的机制.方法:以大肠癌裸鼠移植瘤为动物模型,用膜结合法和免疫组化分别测定了大肠癌组织蛋白酪氨酸激酶(PTK)的含量以及NF-κB的表达.结果:双歧杆菌预防组大肠癌组织PTK的活性以及NF-κB的阳性细胞密度均明显低于肿瘤对照组(P<0.01).结论:青春型双歧杆菌体内预防大肠癌生长的途径之一为降低其PTK的活性,同进抑制NF-κB的活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1例难辨梭菌性肠炎(CDEC)患者的粪便进行10种肠道菌的定量分析,并与20例其他原因腹泻病人和22例健康成人的肠菌比较。结果表明CDEC病人的粪中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明显低于两对照组,其他菌类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提示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减少在CDEC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此外,我们对CDEC病人发病前所用抗生素作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使用较多的有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先锋霉素  相似文献   
3.
次最低抑菌浓度抗生素对双歧杆菌粘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观察了八种抗生素在次最低抑菌浓度(Sub-MIC)下对双歧杆菌和体外培养肠上皮细胞间粘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次最低抑菌浓度的抗生素均能显著地抑制双歧杆菌的粘附,青霉素和万古霉素对双歧杆菌粘附的抑制有剂量及时间效应。提示抗生素抑制双歧杆菌的粘附可能是其引起肠道微生态失衡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抗生素对老年住院患者肠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35例联合用广谱抗生素的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腹泻后,进行了肠菌群分析,部分做了难辨梭菌的培养。结果表明,全部被检患者应用广谱抗生素后都发生腹泻,应用抗生素种类繁多,其中以氨苄加庆大或先锋加庆大最多。取患者新鲜便作肠菌群分析。8例曾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其中4例肠粘膜有小片状伪膜附着。在使用大量、多种抗生素后,最短在半天内,大多在2周内即发生腹泻,菌群中酵母菌没有显著差异,其它九种均明显低于正常。难辨梭菌的检出率为40%。文章强调对老年住院患者使用广谱抗生素时应进行肠菌群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小肠内容物菌群及膜菌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借助小肠镜及结肠镜于正常国人空肠及回肠中取材,共检测了30例的肠内容物菌群及膜菌群,对10种有代表性的需氧及厌氧菌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并对各菌株均作了生化鉴定,其结果显示空肠梭菌、回肠梭菌、乳杆菌及双歧杆菌的肠内容物菌群与膜菌群有显著差异。30例空肠内容及粘膜组织中均未培养出肠球菌。大肠杆菌在空肠的腔菌群及膜菌群有16/30,10/30例,类杆菌有12/30和10/30例生长,并讨论了上述结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以大肠癌裸鼠移植瘤为动物模型,将实验分为双歧杆菌注射组以及肿瘤对照组,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了移植瘤组织的凋亡细胞百分率。结果显示:双歧杆菌注射组大肠癌移植瘤的凋亡细胞百分率为26428±1862,而对照组则为2062±880,两者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青春型双歧杆菌可诱导大肠癌组织的凋亡,这可能是其抑瘤机理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双歧杆菌对裸鼠腹腔巨噬细胞激活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青春型双歧杆菌注射于裸鼠腹腔,分别以中性红吞噬法以及M TT 法检测了裸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能量代谢水平。结果显示双歧杆菌注射组裸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能量代谢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提示青春型双歧杆菌能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其吞噬功能,提高其能量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9.
难辨梭菌在地鼠肠粘膜中粘附定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难辨梭菌(C.d.)在地鼠肠粘膜中的定植进行了细菌分离和超微结构的研究,以探索C.d.的定植及C.d.性肠炎的发病机理。结果表明,用抗生素处理再接种C.d.的地鼠肠粘膜和盲肠内容物均分离到C.d.并证明正常菌群对C.d.定植有拮抗作用。不同肠段内C.d.的定植量有较明显的差别。无毒株与毒力株定值量亦稍有不同。接种C.d.自第5天起逐渐减少。接种C.d后24小时扫描电镜可见肠粘膜粘液层内和上皮细胞表面有大量C.d.定植。透射电镜亦观察到在上皮细胞表面有C.d.定植。毒力株定植12小时可引起上皮细胞线粒体和细胞基质肿胀。  相似文献   
10.
本室对57例慢性腹泻患者肠道微生态的菌群变化作了初步探讨,现将结果与52例健康人的材料作了比较。实验中我们挑选肠道微生物群中具有代表性的需氧和厌氧菌10种做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健康人组10种细菌的检出率为94%~100%;病人组的检出率则为75%~96%。二组间“t”检验的结果:说明包括肠杆菌科,葡萄球菌,类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和真杆菌属在内都表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梭菌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结果表明慢性腹泻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发生了显著失调。本文从4个方面讨论了微生态失调发生的原因:1.慢性腹泻与肠道微生物群间的相互关系;2.慢性腹泻影响了肠道微生物群的生长、繁殖、以及它们的定植受阻;3.肠粘膜牯液丢失可使肠道微生物群发生紊乱;4.抗生素与肠道内微生物群的微生态失调有关。我们认为发生肠道微生物群失调时应尽快重建其间关系的平衡。治疗时不宜使用以抗生素为主的方案,而应尽可能地使用生物制剂,此外,还应减少肠道蠕动,避免肠粘膜粘液的大量排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