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在鼠间垂直传播的问题一直未被证实。1985~1986年我们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疫区现场研究,采用的基本方法是从感染的孕鼠子宫内剖取胎鼠,用免疫荧光法作抗原、抗体检查和病毒分离,结果从流行性出血热疫区捕获的4只黑线姬鼠孕鼠的胎鼠体内检出了特异性抗原和抗体(IgM和IgG)。从24只抗原阳性的褐家鼠孕鼠中检出抗原阳性胎鼠18只,垂直传播率达75%。从褐家鼠孕鼠和胎鼠中分离出病毒六株,经特异性试验和单克隆抗体鉴定确认为EHF病毒。上述事实证明,在自然条件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在疫区鼠类中存在着经胎盘感染或垂直传播。这一证实对于阐明疫源地形成、延续和扩散,以及人类发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大林姬鼠体内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用A-549细胞从5份流行性出血热(EHF)免疫荧光(IF)阳性的中国东北林区的大林姬鼠鼠肺中分离出两株与EHF相关的病原体,现已稳定传至第10代。用第8代感染细胞制成滴片标本,经IF染色检查,细胞浆内有特异性颗粒荧光。并对其中一株(A54)进行了系统鉴定,经特异性阻断试验、过  相似文献   
4.
Balb/c乳鼠用标准病毒(EHF)H8278感染后取鼠脑、鼠肺进行电镜观察,结果证明:在鼠脑及鼠肺细胞内均发现有病毒,病毒特点:呈园形或椭园形,单位膜结构清楚,内含有比较疏松的丝状或颗粒状结构,单位膜外有微突。病毒的大小在90~120mm之间。此外在细胞浆内并发现有包涵体。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用ANDERSEN生物粒子采样器在沈阳市对大气真菌粒数中值直径及粒度分布进行了一年的观测。结果表明,沈阳市大气真菌粒子年平均粒数中值直径为3.9μm。四季中,大气真菌粒数中值直径夏季较大,为4.2μm;冬季较小,为3.6μm。不同地点中,造纸厂大气真菌粒数中值直径较小,为3.4μm;其余9个地点的大气真菌粒数中值直径在3.8~4.2μm之间变化。一天中的13:00~16:00为大气真菌粒数中值直径的高峰时,19:00为低谷时。大气真菌粒子的粒度分布为单峰型,高峰在第4级,峰值为31.5%;<8.2μ  相似文献   
6.
用EHF病毒76/118株、陈株、H_(8278)株、,A_(54)株经脑内注射BALB/C小鼠,乳鼠均能发生感染,并引起规律性发病,表现为耸毛、个体瘦小、动作迟缓、后肢麻痹僵直,直至死亡。在乳鼠脑、肺、肝等脏器内均可检出病毒抗原,并可分离出病毒,传3代的乳鼠脑悬液经VeroE—6细胞滴定,病毒滴度有明显增高,说明Balb/C乳鼠对EHF病毒是敏感的,可作为EHF的实验动物模型。幼鼠和成鼠虽然也能感染EHF,但在脑、肺、肝等脏器中均查不出病毒抗原,而抗体水平却很高,最高可达1∶1280。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Balb/c鼠为动物模型用IF技术进行EHFV垂直传播的研究。结果证实EHFV可由孕鼠经胎盘感染胎鼠,在胎鼠的脏器中不仅能查出和分离出EHFV,其血中也可检出EHF的IgG抗体。并对孕鼠不同时期感染EHFV进行观察证实母鼠在妊娠前、后接种EHFV均可引起胎鼠感染,但在妊娠早期和中期对胎鼠存活无影响,而在妊娠晚期感染EHFV,可造成死胎和流产。从而确切地证实了EHFV在鼠体内的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8.
林姬鼠型EHF病毒McAb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瘤细胞合成单克隆抗体(McAb)是近年来生物医学领域中的一项突破性新技术,它和“遗传工程”一样被认为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发展前途的。迄今为止,国内已制备了几种流行性出血热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经口感染的可能性,1985-1987年,我们以Balb/c鼠作为动物模型,把EHFV悬液经口灌入和食饵浸毒喂饲进行感染,用免疫荧光法(IF)检测。结果,实验用鼠可感染发病,从其脑、肺脏器检出抗原,从血清干查出抗体。并从脑、肺脏器中分离出EHFV。经单克隆抗体抗原决定簇鉴定,分离株与感染株一致。因而证实EHFV可经口感染,此研究结果对今后EHF流行病学的深入研究预防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EHF)由啮齿动物传播,已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证实。但其传播途径问题至今尚未定论。国内外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研究认为虫媒传播的可能性最大,例如早在1942年,日本人北野政次氏,就用人体试验方法,从寄生在疫区黑线姬鼠身上的革螨(耶氏励螨)中分离过EHF病原体。但是由于当时缺乏特异性的病原学、血清学检测手段,影响了这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