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室内条件下,通过双通道选择实验比较艾虎在不同饥饿条件下对固定食物量斑块和变化食物量斑块的利用程度,确定艾虎对食物变化量的敏感性,以验证风险敏感取食原理。研究结果表明,训练期实验中,艾虎对固定食物量斑块中的取食量和利用频次明显高于变化食物量斑块,而对两个斑块的利用时间基本相同;艾虎饥饿一天后对固定食物量斑块中的利用频次明显高于变化食物量斑块,而对两个斑块的利用时间和取食量基本相同;艾虎饥饿两天后对两个斑块利用程度与训练期的结果相同;同时,艾虎在两个斑块中的取食量均与饥饿程度无关,而对两个斑块的利用时间和利用频次均随饥饿程度明显降低。因此,艾虎对固定食物量斑块和变化食物量斑块的利用程度基本相同,食物变化量对艾虎的取食行为没有明显影响,艾虎对食物变化量是不敏感的。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艾虎的能量代谢水平较低,在食物受到限制时主要采用降低活动使单位活动时间内所获得的能量值达到最大的取食对策增加自身的存活机率。  相似文献   
2.
青藏公路对高原鼠兔种内遗传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采用7个微卫星标记分析在青海省西大滩区域,位于青藏公路两侧的4个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种群的遗传变异情况。分别采用软件TFPGA和GENE POP3.4计算各种群间的Nei’s标准遗传距离,基因分化系数(Fst)等参数,并对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路同侧种群间平均遗传距离和基因分化系数分别为0.0808和0.0541;异侧种群间平均遗传距离和基因分化系数分别为0.1037和0.0705,公路东侧和西侧的两个种群分别聚为一类。青藏公路对分布于公路两侧的高原鼠兔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产生了一定的阻隔效应,并导致种群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3.
2006年10-11月和2007年10-11月,在京杭运河邵伯-高邮段的西侧堤坝上,采用样方法测定了狗獾3个不同类型栖息地的特征变量和利用强度,结果表明:狗獾主要生活在郁闭度较高的森林中,对泡桐、泡桐-杨树次生林的利用强度显著的高于杨树人工林(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洞口数主要受灌木密度、大树密度、草本植物盖度、土壤含水率和人为干扰强度的影响(P=0.002),而粪堆数主要受灌木密度、大树密度和人为干扰强度的影响(P=0.012)。整体来看,影响狗獾栖息地选择的因素主要是郁闭度、人为干扰水平有关的因子。  相似文献   
4.
高原鼠兔种群的性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The sex ratio (♂ / ♀ ) of plateau pika's (Ochotona curzoniae) population was studied by re-captured method in the region of the Haibei Mpine Meadow Ecosystem Research Station, Northwest Institute of Plateau Biolog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from April of 2001 to August of 2002.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1:1 in adult's sex ratio in whole breeding season, whereas the sex ratio of juvenile had some fluctuations among different age stages. The sex ratio of the second litter varied significantly from embryo to 60-day-old, but no difference at the first and the third litter. We concluded it was caused by conflict between maternal strategy and juvenile's strateg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sex ratio were found both in adult and juvenile between 2001 and 2002. The sex ratio of plateau pika before and after overwintering did not vary. In summary,we proposed that sex ratio of plateau pika's population was not influenced by exogenous factors, but some serf-regulation mechanisms may be involved.  相似文献   
5.
戴鑫  殷宝法 《四川动物》2007,26(3):706-708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功能的科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精选教学内容,尝试了5种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教学、(2)语言形象直观教学、(3)联系实际法、(4)归纳比较法、(5)问题情境法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室内条件下,通过双通道选择实验比较艾虎在不同饥饿条件下对固定食物量斑块和变化食物量斑块的利用程度,确定艾虎对食物变化量的敏感性,以验证风险敏感取食原理。研究结果表明,训练期实验中,艾虎对固定食物量斑块中的取食量和利用频次明显高于变化食物量斑块,而对两个斑块的利用时间基本相同;艾虎饥饿一天后对固定食物量斑块中的利用频次明显高于变化食物量斑块,而对两个斑块的利用时间和取食量基本相同;艾虎饥饿两天后对两个斑块利用程度与训练期的结果相同;同时,艾虎在两个斑块中的取食量均与饥饿程度无关,而对两个斑块的利用时间和利用频次均随饥饿程度明显降低。因此,艾虎对固定食物量斑块和变化食物量斑块的利用程度基本相同,食物变化量对艾虎的取食行为没有明显影响,艾虎对食物变化量是不敏感的。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艾虎的能量代谢水平较低,在食物受到限制时主要采用降低活动使单位活动时间内所获得的能量值达到最大的取食对策增加自身的存活机率。  相似文献   
7.
游客密度对动物园中黇鹿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9月20日-10月10日,以江苏省扬州市茱萸湾公园半散放鲇鹿为研究对象,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研究了不同游客密度条件下黇鹿日行为时间分配.并探讨了游客密度对鲇鹿日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游客高峰期与低峰期,雄性取食、观望行为,雌性观望以及幼鹿取食、观望和修饰行为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游客低峰期,雄性与雌性取食、反刍、卧息行为,雄性与幼鹿观望、其它行为,雌性与幼鹿取食、卧息、观望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游客高峰期,雄性与雌性取食、卧息,雌性与幼鹿取食、卧息、观望及移动行为均差异极显著(P<0.01),雄性和幼鹿观望行为差异显著(P<0.05).不同游客密度条件下游客活动对鲇鹿的取食、观望具有显著影响,当游客密度达到6人·min-1以上时,雄性观望行为显著增加,当达到16人·min-1以上时,雄性取食行为差异极显著(P<0.01),此时雌性和幼鹿观望行为差异亦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因此,在旅游管理中,应将游客密度限制在16人·min-1以下,以减少对鲇鹿日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室内条件下通过双通道选择实验确定艾虎(Mustela eversmanni)在通过不同气味源的场所中的取食量以及利用时间和利用频次,由此分析捕食者气味和猎物气味对艾虎取食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无任何气味源存在时,艾虎在对照气味和对照气味组这两个场所中的取食量、活动时间和活动频次基本一致。在猎物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气味和对照气味组及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气味和对照气味组的两组实验中,艾虎在通过猎物气味的场所中的取食量、活动时间和活动频次与对照气味场所中比较也无明显的差异,但是在天敌动物赤狐(Vulpes vulpes)气味存在的条件下,艾虎明显减少在通过赤狐气味的场所中的取食量、活动时间和活动频次。同时,当间接捕食风险天敌动物赤狐气味存在时,艾虎明显增加了总的取食量,减少了在巢箱中居住的时间,而将更多的时间停留在无风险的场所中,这说明艾虎能够利用天敌动物赤狐的气味,采用增加取食量和减少高风险区域活动时间的策略来降低被捕食风险。  相似文献   
9.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高原鼠兔的繁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2002年4月至8月,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附近,采用标志重捕法对高原鼠免的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高原鼠兔的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4月下旬和5月为繁殖高峰期,雄性的睾丸重而饱满,雌性的怀孕率最大。雄性成体的体重和睾丸重在繁殖期的不同时段具有显的差异,在4月11日至5月10日、6月11日至7月10日体重和睾丸重之间呈显正相关。雌性怀孕早期胚胎数与临产前胚胎数没有显差异,未发现胚胎吸收现象;同时,胚胎数在繁殖期的不同时段存在显差异。采用种群统计学中同生群的划分方法,将5~8月份出生的幼体依次记为L1、L2、L3、L4。在出生后20天内L1、L2幼体存活率明显高于L3、L4;在从出生50天至80天期间L4的存活率显高于L2。当年出生的雌雄幼体在发育上存在不同步现象,当年出生的雌性幼体性成熟早,有的可以直接参加繁殖,但当年出生的雄性幼体却无此现象。结果表明:在海北地区,经过综合治理后,高原鼠兔的生境发生改变,其繁殖策略也随之发生改变,即,减少每次繁殖活动的投入,增加繁殖次数,延长繁殖时间。  相似文献   
10.
华咏乐  谢燕锦  殷宝法  魏万红 《生态学报》2022,42(21):8618-8627
放牧活动对小型啮齿动物种群数量的影响是草原生态系统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确定绵羊和小型啮齿动物的营养生态位关系对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运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分析了内蒙古草原动物生态研究站大型野外围栏内布氏田鼠和绵羊在6-9月份的食谱组成,确定两种草食动物食性选择和营养生态位的变化,从食物利用途径揭示放牧活动对布氏田鼠种群数量的影响方式及二者之间的竞争与共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围栏中共有23种植物,其中糙隐子草、克氏针茅、羊草和刺藜是围栏中的优势植物;布氏田鼠共取食10种植物,绵羊共取食8种植物,禾本植物为两种动物的主要采食植物。布氏田鼠和绵羊的喜食植物种类都存在季节性变化;除7月外,两种动物的食物多样性与围栏植物多样性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动物的食性选择受植物资源变化的影响。布氏田鼠和绵羊具有很高的营养生态位重叠度,除8月(0.691)外,6、7、9月份的营养生态位重叠度均高于0.9,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激烈的食物竞争;放牧活动极显著地降低了禾本科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导致布氏田鼠的食物数量减少;放牧处理下布氏田鼠的喜食植物的物种数和营养生态位宽度(除9月)增加,导致布氏田鼠的食物质量下降。以上研究结果说明,较高的营养生态位重叠度引起动物间激烈的食物竞争;放牧会影响围栏中植物资源的变化,进而影响布氏田鼠的食性选择,放牧活动可能通过降低布氏田鼠的食物数量和质量对其种群数量产生负面效应;这也说明适度的放牧活动在增加人类对草场利用的同时,又可降低小型啮齿动物的数量及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