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AN Xin-li  林波  刘庆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8):1637-1643
采用原位OTCs模拟增温方法,研究了川西亚高山人工云杉林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酶活性对温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在2005年11月—2007年7月的模拟增温试验期间,林下空气平均温度和土壤平均温度分别比对照提高了042 ℃和025 ℃.增温1年和2年后的0~10 cm和10~20 cm层土壤有机碳、C/N均比对照有所降低:增温1年后,在0~10 cm层分别降低了869%和852%;增温2年后的降低幅度比增温1年后有所缓解.与对照相比,增温1年后土壤呼吸速率显著提高;2年后,土壤呼吸没有明显差异,表现出对温度升高的适应性.增温1年后,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增强,其中0~10 cm土层的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对照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增温2年后,蔗糖酶、蛋白酶和脲酶活性仍有所增强,但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则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7~9d龄黄瓜无菌苗的完整子叶,经在添加不同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上培养8~20d左右,其营养芽和花芽直接从子叶基部的表面长出,直接形成花的最高频率达25%,1.5mgL-1左右浓度的KT有利,而生长素一般不利于子叶上花的形成,单独添加亚精胺对花形成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恢复过程中表层土壤碳动态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姜发艳  孙辉  林波  刘庆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11):2581-2587
对川西亚高山云杉原始林及其皆伐迹地上云杉人工林不同演替阶段(22、47和65年)表层(0~30 cm)土壤碳储量及活性有机碳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0~10、10~20和20~30 cm土层中,土壤总有机碳(TOC)储量分别由22年生云杉人工林的9587、7908和71.55 t·hm-2减少到65年生云杉人工林的56.12、34.75和31.06 t·hm-2,且47和65年生云杉人工林各层土壤TOC储量小于原始林(88.08、71.16和64.81 t·hm-2);各层土壤易氧化有机碳(EOC)含量分别由原始林的3589、26.91和26.00 g·kg-1 减少到65年生云杉人工林的20.25、14.50和12.36 g·kg-1,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由原始林的524.44、273.26和257.97 mg·kg-1减少到65年生云杉人工林的 312.41、186.95和152.18 mg·kg-1,颗粒态有机碳(POC)含量由原始林的40.23、27.10和19.55 g·kg-1减少到65年生云杉人工林的12.33、7.31和5.32 g·kg-1.川西亚高山云杉原始林在转变为人工林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碳一直处于净消耗状态.  相似文献   
4.
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土壤质量性状演变   总被引:59,自引:9,他引:50  
通过对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肥力质量性状的研究 ,结果表明 ,人工云杉林土壤肥力退化与土壤有机质有关 ,在人工云杉林地中 ,随着抚育林龄的增加 ,土壤全 N、碱解 N、全 P、腐殖质、HA、FA、CEC、EB、微生物总数、细菌及真菌数量随有机质的减少而降低 ,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总孔隙和毛管孔隙则先减少 ,之后随着云杉自疏而有上升的趋势 ,毛管持水量是决定林地自然含水量的主要因子。土壤 K素和酶活性变化较复杂 ,钾素主要与土壤母质有关 ,酶活性主要与林地微生态环境有关。土壤综合肥力评价表明 ,土壤综合肥力指标 (IFI)从人工云杉幼林向成熟林演替时 ,先迅速下降 ,之后随云杉自疏而缓慢上升 ,表现出非正“U”型的变化。解决当前人工成熟云杉林土壤退化的主要措施应因地制宜地进行间伐或轮伐 ,改善林地的微生态条件 ,尽量避免营造针叶纯林 ,建议营造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5.
何冬梅  刘庆  林波  蒋先敏 《生态学报》2008,28(10):4739-4749
人工林内两种主要生境(林窗和林内)的光照条件存在着显著差异,而这种差异也是影响人工林林下植物叶片形态和结构的重要环境因子。对川西米亚罗林区60a人工云杉林2种不同生境(林窗和林内)的11种植物比叶重、叶片解剖结构及气孔特征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林窗生境中11种供试植物比叶重(LMA)均显著大于林内生境;多数阔叶物种叶片厚度(LT)、栅栏组织厚度(PT)、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PT/ST)、栅栏细胞层数在林窗生境中更大或更多,但叶表皮细胞厚度(UET、LET)、海绵组织厚度(ST)在两种生境中无显著差异;林窗生境中生长的各物种栅栏细胞均为长形且长度大于林内生长的相同物种;不同物种气孔密度(SD)对两种生境有一致的响应趋势,但显著程度有异,除三褶脉紫菀外10种植物的气孔长径(SL)受两种生境影响不大,这与气孔特性受多种环境因素制约,且各种因素对气孔作用效应和作用方面不同有关。结合各物种喜光特性综合分析后认为同一群落的林下植物对光生境具有一定程度的趋同适应性;从可塑性方面分析发现叶片光合组织的可塑性大于非光合组织,且各物种叶片平均可塑性与喜光特性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短期增强UV-B辐射对青榨槭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左园园  刘庆  林波  何海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9):1682-1686
在中国科学院茂县生态站选择2年生青榨槭幼苗进行室外盆栽实验,以人工增强0.27 W·m-2(7.7 kJ·m-2·d-1)的UV-B辐射剂量,研究模拟当地平流层臭氧削减15%时近地面太阳UV B的增强对木本植物幼苗生理生态适应性的影响.处理50 d后,移除UV-B处理装置,就地测定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并取样测定叶绿素及UV吸收物质含量.结果表明,增强UV-B辐射显著降低了青榨槭幼苗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对照为6.214,处理为4.452),显著增加叶片暗呼吸速率Rd(对照为0.413,处理为1.295)和光补偿点LCP(对照为21.629,处理为59.861),但对表观量子速率a(对照为0.021,处理为0.032)影响不明显;它降低青榨幼苗每日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П).此外,增强UV-B辐射使叶片叶绿素a、b含量降低(对照为16.23,5.39,处理为13.17,4.93),但对叶绿素b含量影响未达显著水平.增强UV-B处理降低了青榨槭幼苗UV吸收物质含量(对照为0.87,处理为0.79).光合指标、叶绿素荧光指标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增强UV-B对青榨槭幼苗的光合作用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乙酰胆碱结合蛋白(acetylcholine-binding proteins,AChBPs)的基本特征、结构特点和激活机制与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the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ror,nAChRs)相似.通过对AChBPs晶体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能准确阐明nAChRs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通过对配体和AChBPs的复合物的晶体结构解析,有助于我们理解配体与nAChRs相互作用的机理,为开发治疗疼痛、成瘾、帕金森症、阿尔茨海默氏症和癫痫等疾病的新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自觉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与美国的医学微生物学工作者于今年5月29日至6月1日在香港召开了一次东南亚—美国医学微生物学21世纪展望的学术会议,我国有15名代表赴港参加(本次会议6月4日在广州续开一天)。大会主要讨论了三个专题,  相似文献   
10.
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 AFP)是一种在胎儿发育时期高表达的蛋白质,它又是一种穿梭蛋白质,能够将营养物质输送给胚胎细胞。相似的是,在肝癌等恶性肿瘤发展时期,肿瘤细胞也高表达AFP及其受体,它们通过AFP受体摄取AFP及其运载的物质。因此,可以将AFP与抗癌药物结合,选择性攻击肿瘤细胞。AFP与药物的结合方式有多种,它可以和药物非共价结合,药物被包裹在AFP的疏水袋中;也可以通过共价键与药物结合,或者利用AFP与纳米颗粒和脂质体连接来提高输送药物的效果,肿瘤细胞的酸性环境能促使结合的药物有效释放。为了避免AFP致癌的风险,还可以通过改造AFP或利用AFP片段来输送药物。由于AFP介导的肿瘤靶向治疗主要是攻击具有AFP受体的癌细胞,因此对正常细胞影响并不大。AFP携带药物不仅能促进肿瘤细胞对药物的吸收、提高药物的抗肿瘤活性,还能克服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问题。另外,AFP携带药物还具有免疫治疗的效果。AFP携带药物不仅能激活T细胞受体,消除免疫耐受,抑制肿瘤的生长,还能利用改造好的AFP靶向抑制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激活NK细胞和T细胞,从而破坏癌细胞以及阻止癌干细胞的转移。因此,AFP携带药物治疗是免疫治疗与靶向化疗相结合的新疗法,它将成为治疗癌症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