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心叶凹唇姜的开花格局和雄性先熟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心叶凹唇姜(Boesenbergia longiflora)是分布于亚洲热带的一种姜科植物, 在我国滇南地区成片生长于石灰山贫瘠的岩石缝隙和路边林下的冲积土壤上。心叶凹唇姜的花寿命为两天, 第1天为严格的雄性阶段, 第2天为严格的雌性阶段, 是典型的花内雄性先熟, 一朵花的雌、雄性阶段没有重叠, 因而完全避免了自花授粉的发生。对这两种生境(石灰山贫瘠的岩石缝隙和路边林下)下的心叶凹唇姜的4个野外种群(在云南省普洱市的翠云乡彩虹洞、南岛河、澜沧县惠民乡和西双版纳州绿石林森林公园)和栽培植株的开花格局进行调查后发现, 大多数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花序开花, 并且每隔一天才开一朵花, 只有10%左右的植株同时具有雄性阶段和雌性阶段的花, 这样的开花格局有效地降低了同株异花授粉发生的可能。心叶凹唇姜的平均花粉-胚珠比(Pollen-ovule ratio)为291, 应该是以异交为主的混合交配系统。其自然种群存在着花粉限制, 彩虹洞、南岛河和绿石林3个不同种群的平均结籽率都不到60%, 这可能与其较小的花展示有关。心叶凹唇姜为泛化传粉植物, 不同种群的有效传粉昆虫种类各不相同。在两种不同的生境条件下, 心叶凹唇姜花的大小和开花格局都没有显著的差异, 大多数个体同时只具有一种性阶段的花, 说明心叶凹唇姜这种独特的开花格局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心叶凹唇姜通过隔一天开一朵花的开花格局, 配合雄性先熟机制, 有效地降低了自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的电压与载样量下,分别使用溴化乙锭(EB)与新型核酸染料GoldViewna II及GoldView对凝胶中的DNA进行染色,观察电泳条带扭曲程度,了解电压、载样量与核酸染料对琼脂糖凝胶电泳条带扭曲程度的影响.使用GoldViewna II染色,当电压≥10V/cm时,DNA条带的扭曲程度随载样量增大而加剧;当DNA载样量≥10ng时,DNA条带的扭曲程度随电压升高而加剧. 使用EB染色,仅当载样量≥50ng时,条带出现轻微扭曲,扭曲程度与电压无明显关系.结果表明使用GoldView染色,当电压不超过20V/cm或载样量不超过100ng时,DNA条带不扭曲.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若要避免DNA条带扭曲干扰实验结果,使用GoldViewna II染色,若DNA载样量≥10ng,应控制电压≤5V/cm;使用EB染色,载样量应≤50ng;使用GoldView染色,可以使用20V/cm的电压缩短实验时间.  相似文献   
3.
鸡卵黄抗体IgY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溶稀释法结合硫酸钠二次盐析沉淀法分离纯化鸡卵黄中蛋白IgY,实验中比较了不同pH值的水溶稀释液对卵黄除脂效果的影响;并采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对提取产物进行鉴定。结果显示,pH值5.2水溶稀释液除脂效果最好,IgY得率最高。实验优化了鸡卵黄抗体IgY分离纯化技术,得到的IgY产量高、纯度高,特异性强;此外,水溶稀释法制备IgY具有利用小体积样品获得大量蛋白及纯化效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王辉  杨淑霞  石嘉 《蛇志》2013,(4):389-390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抗缺血、调整血压、调整血糖、调整血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两组治疗后随访6个月评价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74%。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心电图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改善心绞痛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1994~1995年,在山东禹城棉田进行了田间释放螟黄赤眼峰Trichogramma chilonis试验,结果表明:①螟黄赤眼峰的有效扩散距离与日照时数有关, 日照时间越长,有效扩 散距离越远;②螟黄赤眼蜂在棉田的群体有效扩散距离与放蜂期间的田间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 田间气温较高时(>24℃),螟黄赤眼蜂可扩散到25m以远;当田间平均气温较低时(<20.7℃),使100%的蜂个体都仅仅分布在距放蜂点25m的范围内。6~8月份, 螟黄赤眼蜂在田间的有效扩散距离为10~25m;③降雨可严重抑制赤眼蜂的田间扩散;④湿度与螟黄赤眼蜂在棉田有效扩散距离呈显著负相关,当湿度太大时(相对湿度>89%),使螟黄赤眼蜂聚集在放蜂点附近;⑤风速和风向不仅可影响螟黄赤眼蜂的田间有效扩散距离,而且也影响赤眼蜂的田间扩散方向。  相似文献   
6.
1994—1995年,在山东禹城进行了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在棉田的扩散方向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①螟黄赤眼蜂在棉田的扩散方向主要是受当时的风向和风速影响,其次是光照;②当平均风速为1.6 m/s时,螟黄赤眼蜂非常明显地顺风扩 散;当平均风速为1.1 m/s时,顺风扩散稍高于逆风扩散;当平均风速为0.9—1.0 m/s 时,逆风扩散高于顺风扩散;当平均风速为0.6 m/s时,各方向上扩散差异不大。③第二代棉铃虫发生期(7月上旬以前),螟黄赤眼蜂主要向西南和西北方向扩散;第三代棉铃虫发生期(7月),螟黄赤眼蜂各方向均等扩散;第四代棉铃虫发生期(8月中旬以后),螟黄赤眼蜂主要朝东和东北及北扩散。④总结6次放蜂情况,西和南两个方向上扩散均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播散性隐球菌病1例临床及实验研究.方法 患者男,72岁,红皮病1年2个月,口服醋酸泼尼松治疗,双下肢出现结节、溃烂6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皮损组织真菌培养、尿素酶试验、PCR扩增测序比对明确诊断,同时做胸部及脑部CT.结果 皮损组织病理显示为感染肉芽肿改变,可见大量圆形和椭圆形酵母细胞.皮损组织真菌培养可见酵母样菌落生长,菌株尿素酶试验阳性,ITS区测序比对鉴定为新生隐球菌grubii变种.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阳性(++++).胸部CT显示左下肺后基底段空洞性病灶.依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由新生隐球菌grubii变种引起的 播散性隐球菌病.给予患者静滴氟康唑400 mg/d治疗2周,之后改口服300 mg/d治疗,3个月后结节性皮损全部消退,胸片显示左肺陈旧性病变,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阳性(++).治疗15个月后,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仍阳性(++).结论 对该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为临床明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确定菌种需要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两性花植物同步大量开花增加了个体花展示大小,能吸引更多的传粉者,使植株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不同程度的同株异花授粉,进而对被子植物的性资源分配、花部性状以及雌雄异株的进化等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姜科红姜花(Hedychium coccineum)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授粉和操控试验、传粉动物的观察、自然结果率和自然居群的大小和密度的调查,探讨红姜花同步大量开花的适应意义.结果表明:(1)红姜花的穗状花序由57.33±1.68(n=30)个蝎尾状聚伞小花序组成,每个小花序具3.8±0.15(n=30)朵花,同花序上所有的小花序同步开花,不同小花序内的花按轮次同步开放,使花序在整个开花期间保持有数十朵花同时开放,花序水平上的花展示极为显著;(2)红姜花为自交亲和植物,但不存在自动自花授粉,自然居群存在严重的传粉者限制,其结实也存在着资源限制;(3)多型蓝凤蝶(Papilio memnon)、小矩翅粉蝶(Dercas lycorias)和黑角尖翅粉蝶云南亚种(Appias indra aristoxemus)是红姜花的有效传粉者,3种蝴蝶对红姜花不同大小花序的访问频率都显著不同,随着花序花展示大小的增加其访问频率也显著增加;(4)红姜花同一个体小花序内不同轮次花之间的胚珠数随轮次显著减少,而花粉数前3轮随轮次显著增加.胚珠数的递减及结实存在着资源限制,说明红姜花一个花序开大量的花并不是为了增加结实,而花粉数前3轮的递增,有利于花粉的分散输出,提高个体的雄性适合度.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7岁.颈部皮损5a,皮损直接镜检可见多个棕色硬壳小体,皮损组织真菌培养为卡氏枝孢瓶霉,皮损组织病理PAS染色可见棕色厚壁孢子.诊断为着色芽生菌病,给予患者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治疗8个月,皮损形成瘢痕,之后采取全厚皮片移植术切除瘢痕,术后继续口服伊曲康唑治疗2个月,皮损痊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