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用化学和酶促相结合的方法合成了d-GGArATTCC和d-GGArATTC。酶促反应结果说明,当受体3′末端为核糖核苷时大大促进RNA连接酶的作用。产物的结构均经蛇毒磷酸二酯酶部分酶解后的电泳-同系层析双向图谱鉴定得到证明。这两种类似物都能被EcoRI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并在专一位置上水解,结果说明EcoRI的识别顺序中第四位上d-A变为r-A并不显著影响酶的识别,而且证明了EcoRI的最小底物是含有识别顺序的七聚脱氧核苷酸。  相似文献   
2.
将大鼠脑cDNA库来源的PAM基因片段,经克隆重组,构建成真核表达质粒pSV—PAM,并转染CH0细胞,获得在cHO中稳定表达活性型口α-酰胺化酶的细胞株DGAE。表达产物为双功能酶,分泌至培养基中的酶活力远高于胞内。体外酰胺化加工研究表明,以α—N—acetyl-Tyr-Val-Gly为底物,该酶催化反应的Km为12.Sμmol/L,Vmax为180μmol/mg/h,而且催化反应中表现有最适铜离子浓度和pH值范围。表达的双功能酶可直接用于合成的多肽和基因工程表达产物的酰胺化加工修饰。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化学方法和化学与酶促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合成了自身互补的EcoRI 接头片段脱氧八核苷酸d-GpGpApApTpTpCpC。化学方法使用二酯法(4 4)的路线,各中间片段和最终产物用DEAE-葡聚糖凝胶A-25柱层析纯化。酶促合成是用化学合成的两个片段d-GGAA和d-TTCC,借RNA 连接酶连接成脱氧八核苷酸。两种方法合成的八核苷酸都能被限制性内切酶EcoRI 识别并水解得到预期的产物,同时双向指纹图谱分析证明合成的产物具有正确的核苷酸排列顺序。  相似文献   
4.
大鼠甘氨肽酰化单氧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原位杂交及PCR方法,从大鼠脑cDNA库中,筛选到3个大鼠甘氨肽酰化单氧酶(rPAM)基因片段。经DNA全序列分析表明,它们跨越rPAM-2全部编码区。通过点突变、PCR重组技术等,分别拼接出此双功能酶的rPHM(氧化酶)、rPAL(裂解酶)及其rPAM全酶基因,并构建了多种大肠杆菌表达质粒。经温敏诱导。高效表达了rPAM-N260片段,并制各获得阳性抗血清,可用于免疫检测天然或重组的PAM。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rPHM和rPAM在大肠杆菌中均获得了表达,其中rPHM表达量占全菌总蛋白的10%以上。进一步研究还发现,通过采用低温和加二价铜离子诱导表达,可提高rPHM产物的可溶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PCR技术扩增编码HIV 1GagP17m的DNA片段 ,进而构建了T7启动子控制下的C端His Tag融合表达质粒pMF P17mHT .SDS PAGE分析结果表明 ,融合蛋白 (约 2 1kD)在大肠杆菌BL2 1(DE3)中得到高表达 ,表达产物约占全菌蛋白 2 0 % .该融合蛋白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 ,通过金属离子 (Ni2 +)螯合亲和层析予以纯化 ,纯度在 90 %以上 .体外标记结果表明 ,融合表达的P17mHT能被人NMT有效地N端豆蔻酰化 .这些结果为深入研究筛选HIV 1GagP17或P55的豆蔻酰化专一性抑制剂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7.
蛋白质O-GlcNAc糖基化及其细胞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基化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多数蛋白质糖基化发生在细胞膜表面,且糖链结构复杂。而发生在细胞浆与细胞核内的、单个O-GlcNAc修饰的蛋白质糖基化现象,因其独特的细胞定位、糖链连接方式以及重要的生物学调控作用而日益成为糖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现对蛋白质O-GlcNAc修饰及其细胞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用化学和酶促相结合的方法合成了d-GGArATTCC和d-GGArATTC。酶促反应结果说明,当受体3'末端为核糖核苷时大大促进RNA 连接酶的作用。产物的结构均经蛇毒磷酸二酯酶部分酶解后的电泳一同系层析双向图谱鉴定得到证明。这两种类似物都能被EcoRI 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并在专一位置上水解,结果说明EcoRI 的识别顺序中第四位上d-A 变为r-A 并不显著影响酶的识别,而且证阴了EcoRI 的最小底物是含有识别顺序的七聚脱氧核苷酸~*。  相似文献   
9.
利用PCR技术并进行DNA序列测定,从人脑cDNA库中扩增得到人豆蔻酰CoA蛋白N端豆蔻酰转移酶的编码基因,构建其在T7启动子控制下的成熟型和His6融合型的表达质粒pMF-hNMT3和pMFHT-hNMT2。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IPTG诱导表达研究。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在37℃条件下表达的各种重组hNMR几乎全是不溶性产物,但在较低温度条件下表达的His6-hNMR绝大  相似文献   
10.
多聚唾液酸转移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聚唾液酸(polysialic acid,PSA)是一类线性、均一多聚α2,8连接唾液酸的独特碳水化合物,它主要通过典型的N-连接糖苷键附着在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神经黏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上。PSA通过改变NCAM的黏附性调节神经细胞发育、神经导向以及突触形成,从而在神经发育中起关键作用。PSA表达的调节具有时间和结构依赖性,NCAM的唾液酸化是由两种多聚唾液酸转移酶(polysialyltrans ferases)-ST8Sia II(STX)和ST8Sia IV(PST)所催化,它们都属于6个基因编码的α2,8唾液酸转移酶家族。STX和PST都可将多个唾液酸残基转移到含有NeuNAcα2-3(或6)Galβ1-4GlcNAcβ1-R结构的N糖链受体上;两种酶共同作用时远远大于一种酶形成的PSA量。总之,多聚唾液酸转移酶可调节PSA的合成并参与了脊椎动物的神经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