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假泽兰属植物及薇甘菊的危害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十分巨大,已经成为国家生态安全的严重隐患。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在我国的生态危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至今我国所有关于薇甘菊的文献中,均末提及该种在云南的分布。作者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相关标本,确认云南分布有两种假泽兰属植物,即假泽兰(Mikania cordata (Burm.f.)B.L.Robinson)和薇甘菊(M.micrantha),并介绍了薇甘菊在云南西南部德宏州的危害现状。根据薇甘菊的生物学习性,作者预测薇甘菊将进一步在德宏州扩散,还可能入侵到与德宏州气候相似的其他地区,有关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对此问题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小黑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玉兵  杜凡  曹顺伟   《广西植物》2006,26(3):261-267
小黑山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种子植物170科787属2195种。分析表明该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热带性质的属有506属,占总属数的68.6%,温带性质的属有224属,占总属数的30.4%。热带性质的种890种,占总种数的40.9%,温带性质的种有1267种,占总种数的58.3%。表明该地区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同时深受热带植物区系的影响。植物区系来源主要由东亚成分、热带亚洲成分(印度—马来西亚成分)、中国特有成分三部分融合而成。特有现象明显,有东亚特有科5科,中国特有属6属,中国特有种778种,占种总数的35.8%,而云南特有种有355种,占中国特有种的45.6%。保护区还拥有众多的珍稀濒危植物。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小黑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及保护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云南省小黑山自然保护区孕育了丰富的兰科植物。据调查,保护区有兰科植物43属、134种,约占云南省135属、780种的31.9%和17.2%,是保护区种子植物种类最多的科。兰科植物在保护区的各个生态类型中均有出现。保护区134种兰科植物以附生兰占优势,占67.16%(90种);其次,地生兰占31.34%(42种),腐生兰为1.50%(2种)。保护区兰科植物起源于新、旧世界的热带和温带,热带属占70.0%(28),温带属占27.5%(11)。鉴于兰科植物重要的保护价值,应加强保护区兰科植物的保护。首先应加强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还应加强社区经济发展,加强科学研究,实施社区共管以及加大保护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4.
元江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实地考察和标本采集鉴定的基础上,对云南省元江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的组成、分布区类型和区系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有种子植物166科835属2 080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4属8种;被子植物166科835属2 072种;种子植物区系表现出热带向亚热带过渡,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种子植物区系为东亚植物区系,隶属于中国一喜马拉雅植物亚区,起源上受热带亚洲植物区系影响很大;特有类型丰富,有东亚特有科3科,中国特有属5属,中国特有种647种.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山地雨林乔木层树种20年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高磊  杜凡  王欢  李敏敏  孟凡荣 《生态学报》2015,35(12):4053-4062
热带雨林中乔木层树种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监测乔木树种的动态,能更好的了解群落的演替。基于西双版纳地区5块共1.25 hm2山地雨林固定样地20年的监测资料,从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个体数量、主要树种组成和径级结构等方面分析树种动态。研究对象为近成熟的山地雨林,1992—1994年初测时样地中记录到乔木层树种215种,隶属于61科128属;到2012年,乔木层树种增加到239种,隶属于62科148属。分析表明,20年来样地中乔木层树种在科、属、种三级组成水平上均呈缓慢增加趋势,增加率分别为1.64%、15.63%、11.16%。退出乔木层和新进入乔木层的树种主要是偶见种。20年来,样地乔木层总株数从1464株增加至1478株,累计死亡620株,总死亡率29.55%,年均死亡率1.48%;累计进界634株,总进界率30.22%,年均进界率1.51%;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在小幅度波动中略有增加,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增加率分别为0.28%、2.69%、0.55%;乔木层的径级组成未有明显变化,不同径级的死亡和进阶基本处于持平状态。  相似文献   
6.
云南种子植物分布新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莉  杜凡  王娟  石翠玉  赫尚丽 《广西植物》2009,29(2):156-160
报道了云南新记录种子植物10种7变种1变型,隶属于9科16属,即柔毛泡花树、山青木、白毛四照花、缙云四照花、沙梾、小叶臭味新耳草、纤枝兔儿风、小苦荬、兔儿风蟹甲草、华合耳菊、纤细半蒴苣苔、尾叶黄芩、长唇筒冠花、南川鼠尾草、短叶虾脊兰、带唇兰、类头状花序藨草和细杆筇竹等。  相似文献   
7.
李娟  邹琳  吕亚媚  肖明昆  杜凡 《广西植物》2019,39(9):1271-1280
元江素馨(Jasminum yuanjiangense)为云南省元江河谷狭限分布的特有植物,该研究采用典型选样法在元江素馨较为集中分布地布置4个样方,包含干热灌丛、稀树灌木草丛2个植被类型,调查分析种群年龄结构及存活曲线,量化种群结构类型,比较各局域元江素馨种群的差异性,并运用时间序列预测种群数量动态,以揭示元江素馨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元江素馨种群属于增长型,Vpi'=0.004 1,表明该种群趋近于稳定型;种群结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波动性,种群生长前期个体数多于生长后期;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和Deevey-Ⅰ型;幼苗充足,死亡率高,幼龄阶段到中龄阶段个体生长发育受阻。(2)时间序列预测分析表明,元江素馨种群具备一定的恢复能力,未来2、4个龄级时间后种群个体数均呈现小幅度的增加趋势。(3)各局域元江素馨种群结构存在差异,但依据其年龄结构大致可划分为两类,即样地1、样地2和样地4种群为增长型,存活曲线表现出Deevey-Ⅲ型;样地3的种群为稳定型,存活曲线呈现出Deevey-Ⅰ型,稳定型种群生境较增长型种群生境更适宜于元江素馨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杨赵平  杜凡  彭芸  丁涛 《广西植物》2009,29(3):304-308
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镰序竹属与悬竹属共10个种叶的横切面和表皮结构,对分类学上有争议的种的分类地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镰序竹属与悬竹属叶的结构差异较大,应单独立属;(2)羊竹子、巴竹、冕宁镰序竹及碟环竹叶的结构与镰序竹属各种相近,它们应归于镰序竹属;(3)扫把竹的形态和解剖特征与镰序竹属各种差异显著,不宜放入镰序竹属,而应恢复到箭竹属中。  相似文献   
9.
汪健  杜凡  刘悦 《西北植物学报》2012,32(12):2563-2565
报道并描述了云南德钦县景天科石莲属一新种———狭鳞石莲(Sinocrassula stenosquamata J.Wang&F.Du)。该新种与密叶石莲[Sinocrassula densirosulata(Praeger)A.Berger]和云南石莲[Sinocrassula yunnanensis(Franchet)A.Berger]相似,主要区别特征为:植株通体红色,被乳突;基生叶小,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0.7~1.1cm,宽0.3~0.5cm;鳞片长方形,长约0.6mm,宽约0.2mm;花柱细长,约1mm。  相似文献   
10.
巨苋藤(StilbanthusscadensHook.f.)是亚洲苋科植物中最大的种类并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单种属,云南文献中至今未见到该属种的可靠分布记载和图文资料,本文依据采自景东县无量山及潞西县勐夏乡的标本,确证该属种在云南的分布,并给予图文报道,而且指出W.J.Hooker在1879年发表本种时将其退化雄蕊描述并画为“画毛状”的图文错误,实际应用为“流苏状”,同时根据目前已有资料对其分布式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