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对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为食源性疾病诊断提供病原学确证,进一步探讨食源性疾病的治疗、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按照国标方法进行几种致病菌的分离鉴定,按照CLSI 2010进行药敏试验操作及结果判定。结果 200份样品中共检出48株致病菌,检出率为24.00%。其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37株,沙门菌6株,副溶血性弧菌3株,志贺菌2株。分离出的志贺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对13种抗生素全部敏感,分离出的沙门菌仅对四环素存在耐药性;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中,有19株对13种抗生素均敏感,18株对8种抗生素具有一定的耐药性,产生10种耐药谱。结论通化市人民医院的食源性疾病患者粪便标本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沙门菌,且两者均存在耐药株,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李顺姬  邱莉萍  张兴昌 《生态学报》2010,30(5):1217-1226
土壤有机碳矿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采集98个共7类黄土高原土样,通过密闭培养法对有机碳矿化动态进行分析,探讨了土壤理化性质对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主要土壤有机碳在培养初期日均矿化量较高,之后逐渐降低。土壤类型对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矿化影响较大,不同土壤有机碳的日均矿化量、累积矿化量和矿化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褐土有机碳总矿化量最高,CO2-C达到0.252g.kg-1,风沙土最低,CO2-C仅为0.095g.kg-1。下层土壤的有机碳矿化量较上层的有所下降,但土层深度对有机碳矿化大体上无明显影响。一级动力学方程能很好模拟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供试土壤有机碳矿化潜力(Cp)和矿化速率常数(k)值均较低,分别为0.329-0.116g.kg-1和4.55-8.57×10-5d-1。不同土壤的Cp值变异较大,而k和Cp/SOC值无明显的变异。土壤Cp与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全磷、速效钾、粘粒和粉粒含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k、pH值和砂粒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研究结果对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循环和土壤碳库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