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蒜属12种植物叶片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石蒜属(Lycoris Herb.)12种植物叶片的比较解剖学研究表明:(1)石蒜属植物叶片横切面的端部、中部及基部的轮廓基本呈浅“W”或“V”字型,有些种的表皮细胞上具有明显的尖刺状乳突;(2)石蒜属植物均为异面叶,叶肉组织有一定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但二者的厚度、叶肉中所占比例及栅栏组织的细胞层数在种间有一定的差异;(3)海绵组织发达、具有大而明显的薄壁细胞或细胞裂溶后形成空腔(分泌腔或气腔);(4)叶片中维管束数目大多为奇数,叶脉维管束鞘由薄壁细胞组成;(5)石蒜属植物横切面上叶缘的形状分为圆弧形和楔形两种类型。石蒜属植物叶的解剖结构具有许多相似特征;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种间差异,可为石蒜属槽物的种间关系和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虎斑颈槽蛇小肠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虎斑颈槽蛇孵化出壳后一月内的幼蛇小肠组织结构做了较为系统的观察,结果显示,在孵化出壳的一个月内,小肠的组织结构呈现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绒毛的个数、绒毛高度、粘膜上皮细胞高度、粘膜下层厚度和肌层厚度等均随幼体日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其中,开口前、后(即孵化出壳后十天左右),其小肠组织结构变化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选用4个具有不同显性春化基因型的小麦品种与冬性小麦品种‘京841’进行杂交实验,通过显性春化基因特异性PCR分析技术鉴定杂交F1代植株,并分析4个杂交组合的正反交F1代植株表型特性。结果显示,各显性春化基因已经导入到各杂交F1代植株中,且其苗穗期受显性春化基因的控制而有效缩短;3个杂交组合的F1代穗粒数在正反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推测穗粒数受细胞质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其中以‘新春2号’和‘豫麦18’分别为母本和父本与‘京841’杂交后F1代的穗粒数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4个杂交组合的F1代千粒重均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球毛壳ND35微生物菌剂对楸树幼苗生长及土壤肥力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楸树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盆栽试验,设计0(CK),10(T1),15(T2),20(T3)4种微生物菌剂施用量,测定幼苗生长情况、土壤微生物组成结构、土壤酶和土壤养分等特征。研究结果如下:(1)球毛壳ND35微生物菌剂可显著促进楸树幼苗的生长,株高、地径、地上及地下生物量显著提高(P<0.05),T2处理下促生效果最好。(2)施用球毛壳ND35微生物菌剂可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及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P<0.05)。(3)球毛壳ND35微生物菌剂可显著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提高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使土壤中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呈显著提高,可使土壤中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21.88%-103.56%(P<0.05),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相对丰度提高66.28%-65.97%(P<0.05),酸杆菌属(Acidibacter)的相对丰度提高12.76%-38.06%。(4)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有机质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分布和多样性的重要环境因子,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改变会显著影响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因此,施用球毛壳ND35微生物菌剂可通过影响植物根际土壤的化学性质及生物性质,促进楸树幼苗的生长。这一研究结果为楸树繁育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亦为将其用于困难立地及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提供基础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安徽黄精属植物叶片的比较解剖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安徽黄精属(PolygonatumMill.)7种植物的叶片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7种黄精属植物叶肉细胞中普遍存在含针晶束的异细胞,其数量多少存在种间差异;(2)除玉竹(P.odoratum)的下表皮外,叶表皮均无表皮毛的存在;(3)仅下表皮有气孔器分布,除湖北黄精(P.ganlandeianens)既有单个散布也有2个或3个聚集后随机散布外,均为单个随机散布在下表皮上;(4)叶片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除湖北黄精和安徽黄精(P.anhuiense)的叶片有不显著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5)气孔器的某些特征,如气孔器大小、气孔器分布、气孔器类型等特征以及表皮细胞形状和垂周壁式样在种间有一定的差异。上述特征为黄精属植物种的划分及系统演化关系的探讨提供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刈牧强度对冷蒿生长与资源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野外实验与盆栽实验,对不同刈牧强度下冷蒿生长与资源分配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按比例刈割冷篙的再生生长大于留茬高度刈割,在生长季前期,不刈割冷蒿净生长高于刈割处理,而进入生长季中后期(8月中旬以后),轻度刈割净生长高于不刈割处理,冷篙种群生物量分配的总体格局是根>叶>茎,刈牧明显影响冷蒿生物量分配格局,尤其是叶和花的分配,3/4刈割或留茬4cm刈割叶生物量分配显著高于其它各处理,而花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显著低于其它处理,根、茎生物量分配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冷蒿有性生殖分配随刈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繁殖方式发生了改变,优先将光合产物分配给再生茎以及繁殖方式转向营养繁殖,通过克隆生长维持和扩大种群是冷蒿对强度放牧的生态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多花黄精叶表皮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对多花黄精(P olyg ona tum cy rtonem a)不同发育时期的叶表皮细胞及其气孔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多花黄精叶片的上下表皮细胞的发育方式基本一致,都是表皮细胞进行伸长生长和加宽生长,且伸长生长速度大于加宽生长速度。(2)气孔器的发育方式有两种:由表皮细胞进行不均等分裂所形成的两个细胞之中较小的一个发育而来;直接由表皮细胞发育而来。(3)在叶片发育过程中,气孔器指数是由低到高;在叶片展开第1天达到最高值,随后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2007年9-10月,在甘肃兰州、张掖等地采集玉米、豇豆、葡萄、白菜等作物收获后的耕作层土壤,采用花瓣诱导和组织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土壤腐霉菌。对腐霉菌株经菌丝先端切割法纯化培养后,以形态和培养特性为基础进行了初步鉴定,发现有7株腐霉菌的形态学和培养特性一致。以其中的P3-1A为代表菌株,结合rDNA-ITS序列和β-tubulin基因序列测定和比对,将这7个菌株鉴定为Pythium heterothallicum,该菌为中国新记录,异宗配合种。通过土埋法,对玉米、番茄、黄瓜等3种作物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腐霉菌对玉米具有致病性,可引起根腐、根尖变褐、茎基腐等症状,抑制植株生长,使植株表现不同程度的矮化,但对番茄、黄瓜未见有明显为害。  相似文献   
9.
在水分胁迫反应基因表达谱分析的基础上,采用RACR技术,从‘洛旱2号’小麦中克隆了一个编码富含亮氨酸蛋白的cDNA全长,命名为TaLRI1。序列分析显示,TaLRI1的cDNA全长为2657bp(GenBank登录号为GU593320),其中5'-非翻译区47bp,3'-非翻译区1314bp,开放阅读框1296bp,可编码431个氨基酸。进一步分析显示,TaLRI1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典型的富含亮氨酸N末端保守域和富含亮氨酸的核酸酶抑制因子保守域,该蛋白为弱酸性蛋白,等电点为5.69,无明显的疏水/亲水区域。三维结构预测显示,TaLRI1蛋白以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卷曲为骨架,可形成弧状的螺线管结构以及一对侧臂凸起。RT-PCR分析表明,水分胁迫过程中,TaLRI1基因在根系中的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胁迫处理12h的表达量最高,推测该基因在水分胁迫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0.
土壤碳输入与输出之间的收支差决定土壤有机碳(SOC)含量。若尔盖湿地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 土壤碳输入和输出哪个过程对SOC含量的影响占主导作用还不明确。该研究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若尔盖湿地高寒草甸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甸(AM)、轻度退化高寒草甸(SD)和重度退化高寒草甸(HD)) SOC含量变化及原因。首先, 通过测定高寒草甸退化阶段上主要的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生物量、植物生物量和功能群组成的变化, 分析了退化阶段上土壤碳输入量的变化及原因; 其次, 结合室内土壤碳矿化培养实验结果和研究区的月平均气温以及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估算了该区域土壤碳输出, 并分析了其变化原因; 最后, 分析了造成SOC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和过程。结果表明: 在退化梯度上, 土壤含水量(SWC)、SOC和全氮(TN)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降低; 植物群落组成逐渐从莎草科、禾本科占优势过渡到杂类草占优势, 且植物生物量降低; SOC矿化量降低; 有机碳潜在积累量降低(与AM阶段相比, SD和HD阶段有机碳潜在输入量、输出量和积累量分别降低了16%、18%、15%和59%、63%、41%)。SWC降低引起土壤容重、SOC含量、TN含量、全磷含量、C:N的改变, 进而导致植物功能群分布模式和土壤微生物的变化, 最终引起SOC输入和输出量的降低。SWC降低导致的植物碳潜在输入量的降低是若尔盖湿地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SOC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