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解白yuan的消化生理过程,利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白yuan胃肠道5种内分泌细胞:5-羟色胺(5-HT)、脑啡肽、P物质、胃动素和抑胃素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HT细胞主要分布于十二指肠及其以下部位,尤其是盲肠和直肠;而腺胃、肌胃和幽门中均未发现该类细胞。脑啡肽和P物质细胞数量明显较5-HT少,它们稀疏分布于十二指肠及其以下部位,无显著的分布积聚区。抑胃素和胃动素在整个胃肠道中均无分布。分析表明白yuan胃肠道5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与其他鸟类相似,但与其他脊椎动物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
l饲养非洲鸵鸟和澳洲鸵鸟(鹏鹉)的设备条件(文中图见封三)门)栏舍宜建在远离人烟,特别平坦,不能有坑凹,场地直尽量大,场内或周围应种植少量叶、果实可食的乔木遮荫。栏舍要坚固,直下为矮墙门n。),上围铁网;地面为全质,种草皮或为野草。应有房舍‘北方)或这两棚(南方)。栏舍大小以种类、数量而定_一对成年澳洲鸵鸟起码要5*1’、一雄71雌非洲鸵鸟需10OI’以上。门)房舍或棚的地面,直为水泥底,上铺黄土和砂上,冬季铺垫草.房舍内空留有操作廊,门窗及其他设施有护网。保温设施的竟无视地区而定,繁殖季节、室温澳洲鸵…  相似文献   
3.
朱鹮人工育雏和雏鸟的生长发育刘斌,史森明,王振荣,李福来(北京动物园100044)朱绍(Nipponianippon)是世界瞩目的濒危、珍稀鸟类。属国际保护鸟类,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日本指定为特别天然纪念物。在日本、朝鲜半岛和前苏联远东沿海南部...  相似文献   
4.
几种笼养鸟的人工繁殖李雪,李福来野生鸟类的繁殖一般从春季开始。早春,随着日照时间延长,天气渐渐变暖,万物复苏,鸟类的体内也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新陈代谢增强,性激素分泌增多,刺激生殖腺发育,开始出现求偶、交配、营巢、产卵、孵化、育雏等一系列的繁殖行为。...  相似文献   
5.
朱鹮自然育雏观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北京动物园自 1 986年对朱进行易地保护研究以来 ,已繁殖了 2 0多只 ,但都是人工孵化和哺育成活的。 2 0 0 1年试行朱自然育雏 ,首次获得成功。作者对朱育雏进行了系统观察 ,对亲鸟喂雏次数、换巢次数、坐巢时间以及行为变化进行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6.
关于朱鹮繁殖习性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鹮曾经广泛分布在亚洲东南部地区,北起苏联远东沿海南部,南抵中国的海南岛和台湾岛;西自中国中部,东至日本。但是,近几十年以来数量急剧地减少:在日本,1952年调查为20只,1953年是14只,1980年12月开始把自然界仅存的5只朱鹮全部捕获,进行人工饲养和繁殖;在我国,1930年14个省份有记录,到1958年就只有甘肃、江苏、陕西等省可采到标本,六十年代后几乎消声匿迹,1981年才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数量不过数十只;苏联、朝鲜  相似文献   
7.
褐马鸡雏鸟的换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特产珍禽——褐马鸡雏鸟的羽毛生长及脱换即“稚后换羽”进行了观察研究。褐马鸡有小翼羽4枚,初级飞羽10枚,次级飞羽13枚,三级飞羽4枚,尾羽22枚。稚后换羽是飞羽和尾羽全部脱换,仅第一枚初级飞羽当年保留。 褐马鸡羽毛的脱换规律是:飞羽是先生长者先脱换;尾羽是由外向内的“向心型”。  相似文献   
8.
白鹮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白的消化生理过程 ,利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白胃肠道 5种内分泌细胞 :5 -羟色胺 (5 HT)、脑啡肽、P物质、胃动素和抑胃素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5 HT细胞主要分布于十二指肠及其以下部位 ,尤其是盲肠和直肠 ;而腺胃、肌胃和幽门中均未发现该类细胞。脑啡肽和P物质细胞数量明显较 5 HT少 ,它们稀疏分布于十二指肠及其以下部位 ,无显著的分布积聚区。抑胃素和胃动素在整个胃肠道中均无分布。分析表明白胃肠道 5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与其他鸟类相似 ,但与其他脊椎动物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
谈谈鸟耳     
鸟类的耳,因为没有人类的耳廓(哺乳动物叫耳壳),而且往往被羽毛掩盖,所以一般看不到。只有那些头部羽毛稀少的,像非洲鸵鸟、秃鹳、秃鹫之类,才能在它们两眼的后下方看到两个黑洞。其实那也不是耳廓,是外耳道向外的开口,相当于人的外耳孔。至于猫头鹰的耳状羽,跟耳毫无关系,只是样子像耳的一撮羽毛,所以叫耳簇羽。  相似文献   
10.
朱Xuan卵壳的微观结构和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