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例12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琪  陈国宏  刘莉  张学余  李碧春  吴信生 《遗传》2003,25(5):521-525
小麦主要经济性状大多属数量性状,是受 微效多基因控制的。为了探索小麦常用亲本配 制组合时各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于 1980年选用了江苏、浙江两省普遍采用的UP 301、泰山1号、908、早白、白壳早、短秆早6 个品种作为杂交亲本,研究并分析了主要经济 性状的遗传参数,为有效地选配亲本,提高育种 成效,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动物遗传原理与育种方法"作为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畜牧领域)一门主干课程,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传统的举例教学方式不仅难以满足现代专业学位教学要求,而且也难以让学生系统掌握遗传育种理论与实践知识。本文在对开放式全程案例教学的内涵与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动物遗传原理与育种方法"案例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全程案例教学设计中典型案例选择、案例的课堂讲解和组织讨论、案例的课堂总结以及课程教学评价等设计技巧与注意事项,为农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鹌鹑的核型及G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和胰酶处理法,对鹌鹑染色体的核型和G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鹌鹑染色体数目为2n=78,有10对大染色体(包括Z、W),29对小染色体。染色体形态分别为:NO.1染色体为sm型,NO.2、Z染色体为m型,其余染色体均为t型,这与前人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G带分析结果显示,鹌鹑的前9对大染色体及Z、W染色体G带可分为27个区,134带。  相似文献   
4.
猪Mx1基因第14外显子多态性分析及新突变位点的 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RFLP方法对国内外7个猪种Mx1基因第14外显子的多态性进行分析, 共检测到3个等位基因, 6种基因型。其中杜洛克中仅存在AA基因型, 苏太猪中存在全部基因型, 只有在梅山猪和具有梅山猪血统的苏太猪中出现基因型BB。所有猪种中, 只有在地方猪种和培育猪种中出现等位基因B, 所有猪种除松辽黑猪外均以A为优势等位基因。卡方检验结果表明, 不同猪种间基因型分布差异较大, 梅山猪和松辽黑猪与其他所有猪种的基因型频率差异极显著(P<0.01) , 苏太猪与除皮特兰猪外的所有猪种的基因型频率差异也极显著(P<0.01) , 淮猪与杜洛克和约克夏这两个国外猪种基因型频率差异不显著(P>0.05), 而与皮特兰和其他地方猪种的基因型频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通过测序在扩增片段中新发现了3种类型的碱基突变, 前2个分别导致了Thr和Glu向Ala和Arg的替换, 最后一个突变不引起氨基酸的变化, 且后两个突变位点为BB基因型所特有。  相似文献   
5.
建立TK启动子以及抗氧化反应元件(ARE)增强子调控报告基因GFP在HepG2细胞中稳定表达的细胞模型。人工合成ARE增强子序列,经退火和磷酸化后插入pTK-GFP载体的TK启动子上游,构建pARE-TK-GFP重组质粒。PCR法扩增TK和ARE-TK目的片段克隆到pEGFP-N1上,构建TK启动子启动以及上游由ARE增强子调控的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TK-GFP/Neo和pARE-TK-GFP/Neo。脂质体转染法转染人HepG2肝癌细胞后加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经扩大培养的克隆细胞中加入化学预防剂PDTC和香菇多糖作用48h后检测细胞中GFP荧光强度,结果显示pARE-TK-GFP/Neo表达载体中的GFP基因受ARE增强子的调控,其表达水平高于对照载体且在一定范围内与化学预防剂的浓度呈剂量效应关系,从而表明所构建的细胞模型可用于各种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化学预防剂的初步筛选。  相似文献   
6.
不同时期鸡胚原始生殖细胞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酶解离两种方法在鸡胚孵化的第14期、19期、28期,分离、培养鸡胚中的原始生殖细胞(PGCs)。探索PGCs分离、培养的适宜时期及方法,以期获得较多数量,较高活力的PGCs作介导生产转基因鸡。结果表明:1.提取、分离PGCs的最佳时期依次为19期、28期。2.两种分离方法均能分离到一定数量的PGCs细胞。但在19期和28期,酶解离法分离到的PGCs的相对数量较多,存活时间较长,是一种较适宜的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7.
第二十八期鸡胚原始生殖细胞的冷冻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小珺  秦洁  李碧春 《生物学杂志》2003,20(6):21-23,36
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 ,提取第 2 8期 (孵化 13 2h)性腺中的PGCs ,对其应用不同的冷冻保护剂和不同的平衡方法进行冷冻保存 ,并于复苏后进行体外培养。复苏后的PGCs用台盼蓝染色检测其存活率 ,结果发现 :从第 2 8期性腺中获取的PGCs在同一种冷冻保护液下 ,采用不同的平衡方法进行冷冻 ,对PGCs的存活率有显著影响 (P <0 .0 5 ) ;平衡方法相同 ,在不同冷冻保护液条件下 ,冷冻保护液III的冻存效果最好 ,与其他保护液之间存在显著 (P <0 .0 5 )或极显著 (P <0 .0 1)差异。冷冻保护液V和冷冻保护液VI二者对PGCs的冻存效果次之。冷冻保护液I、冷冻保护液II和冷冻保护液IV三者对PGCs的冻存效果最差。PGCs经体外培养 2 4小时后再进行冷冻保存 ,复苏后其存活率、体外培养存活时间均极 (P <0 .0 1)显著短于分离后直接冷冻的PGCs。  相似文献   
8.
体内外精原干细胞介导大群生产转基因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重组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为标记,采用公鸡睾丸内转染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和体外转染SSCs再移植的方法,探索家禽转基因新方法.同时比较了公鸡接受不同剂量外源基因的转基因效率.结果显示:(i)接受外源基因剂量分别为50,100,150和200μg/mL时,48h后睾丸细胞显示绿色荧光的比率分别为4.0%,8.7%,10.2%和13.6%,差异显著(P〈0.05).睾丸内注射外源基因第25天后,随着时间的增长,精子表达绿色荧光的百分率逐渐提高,到第70天后表达率达到高峰,且趋于稳定,4个剂量组分别为12.7%,12.8%,15.9%和19.1%.差异显著(P〈0.05);(ii)第70天的睾丸冰冻切片观察,曲精细管周边均有荧光表达;(iii)F1代中,56.2%(254/452)的胚盘表达绿色荧光.活鸡血样PCR检测56.5%(13/23)为阳性,Southern blot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鸡基因组;F2代中,53.2%(275/517)的胚盘表达绿色荧光.活鸡血样PCR检测52.9%(9/17)为阳性;(iv)F,代和F2代鸡心、肝、肾和肌肉等组织冰冻切片观察和PCR检测,绿色荧光阳性率在50.0%~66.7%之间;(v)体外SSCs转染外源基因后移植,可在受体公鸡睾丸中生长发育,正常产生精子.后代中,12.5%(8/64)的胚盘表达绿色荧光,活鸡血样PCR检测11.1%(2/18)为阳性.结果证明精原干细胞介导转基因是一种简单、高效、可大群体生产转基因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小熊猫栖息于喜马拉雅与横断山脉,是亚洲濒危物种。中国的小熊猫谱系已登记圈养小熊猫个体968 只,现有存活个体355 只(2013 年),然而,现有谱系中存在部分信息不明确的问题。为此,我们选择19 对小熊猫特异性引物对41 只圈养小熊猫进行微卫星扩增,并分析其亲缘关系。将获取的亲子鉴定结果,结合种群原始记录信息,利用Pedigraph 软件构建福州圈养小熊猫的种群遗传谱系图。结果表明:在母子关系确实的情况下,19个基因座位的联合父权排除概率为0. 99999968;利用6 个已知双亲的后代检验19 个基因座位的可信度,后代与双亲的基因型完全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表明19个基因座位能有效确认小熊猫的亲权关系。应用19 个微卫星标记成功地为15 个后代找到了生物学父亲。尽管一些雌性个体在繁殖期有多重交配的行为,亲子鉴定的结果显示同一窝小熊猫均来自单一父权。基因型比对结果表明7 对双胞胎均属于异卵双生子。福州种群的后代中除#920和#921 外,其余均源于#487 或#898 两只雄性,表明不同个体参与繁殖的机会不均等。因此,利用现代繁殖技术,加强濒危野动物种群管理,科学制定繁殖计划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小熊猫感染紫色色杆菌引起肺炎的群发病例。7 只小熊猫中,出现以呼吸衰竭为主要临床症状的3 只小熊猫在发病3 d内全部死亡,病死率100% 。死亡的小熊猫解剖病变为气管内有白色泡沫样分泌物,肺有化脓性坏死并严重淤血;胸腔,心包积液且胸水浑浊;肝脏呈弥漫性空泡变性,淤血和散在局灶性坏死。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理解剖观察,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及动物回归试验,诊断为紫色色杆菌无色变种感染。根据GenBank 数据库提供的紫色色杆菌16S RNA 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5’GAG CAAACA GGA TTA GAT ACC 3’;5’TTA CGG TTA CCT TGT TAC GAC 3’),获得目的基因片段739 bp,将核苷酸序列测定的结果与GenBank 数据库提供的7 株紫色色杆菌进行同源性比较。分离的菌株(FJ08A) 与CV09 株、ESBV4400株同源性均为98.8% ,与AY117554 株、EAV2 株、AJ871127 株、LMG3953 株、JS1 株同源性分别为98. 2% 、98.0% 、94.9%、93.1% 、92.8% 。依据调查结果和药物敏感试验,对其余4 只未发病的小熊猫采取肌
肉注射头孢哌酮钠和口服复方新诺明进行预防性治疗,效果良好,未有新病发生。结果表明:(1)紫色色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致病性强,致死率高,腹腔注射分离的紫色色杆菌菌液导致接种小白鼠在2 ~3 d 内全部死亡。小熊猫感染后,发病迅速,致死率高,应引起重视;(2)紫色色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外伤感染是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