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用短发卡RNA(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对其M2型瞬时受体电位(TRPM2)基因进行干扰,以建立稳定shRNA TRPM2 PMVEC细胞株。结果表明,正常PMVEC对胰酶的最大耐受浓度和嘌呤霉素最小致死剂量分别为0.4μg/mL和0.6μg/mL;然后加入0.6、2.0、4.0、8.0μg/mL嘌呤霉素筛选稳定抑制TRPM2表达的shRNA TRPM2 PMVEC株,结果在嘌呤霉素达到8μg/mL时该细胞株仍细胞生长良好; Semi-quantitative PCR和Western blot对获得阳性细胞株进行TRPM2基因和蛋白表达的检测显示, shRNA TRPM2阳性PMVEC的TRPM2基因和蛋白表达相对量显著低于阴性对照和正常对照组(P0.01)。该研究通过shRNA慢病毒载体成功建立了稳定shRNA TRPM2 PMVEC细胞株,为进一步开展TRPM2在流感病毒诱导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氮和磷、"上行效应"和"下行效应"在轮虫群落结构时空变动调控中的相对重要性,于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每月两次采集了芜湖市九莲塘和汀棠湖中的轮虫样品,利用相关分析法和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分析了轮虫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动与水体理化因子及其潜在捕食者密度间的关系。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表明,两湖均处在富营养化初期。除了总氮和硝态氮的年均浓度、晶囊轮虫(Asplanchna)和剑水蚤(Cyclopoidea)无节幼体的年均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外(P0.05),两湖泊的其他水环境因子间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P0.05)。实验室鉴定发现九莲塘中共有轮虫48种,隶属于15科21属;汀棠湖中共有轮虫55种,隶属于15科24属。两湖泊中,疣毛轮虫(Synchaeta)、臂尾轮虫(Brachionus)和异尾轮虫(Trichocerca)均是主要轮虫类群,而密度优势种分别有7种和4种。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含量与九莲塘轮虫群落的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间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P0.05),而N含量却与汀棠湖轮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0.05);两湖泊中的轮虫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与水体中的TN∶TP(质量比)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0.05)。CCA分析结果显示,九莲塘中桡足类和其无节幼体密度显著高于其他采样批次时的轮虫群落聚成Ⅰ类,汀棠湖中晶囊轮虫密度显著高于其他批次时的轮虫群落聚成Ⅱ类,而其他的轮虫潜在捕食者密度很低或未出现时的轮虫群落聚成Ⅲ类。研究结果表明,湖泊中的TN∶TP(质量比)可能是反映N和P含量对轮虫群落物种多样性影响程度的较为合适的指标。当水体中的轮虫潜在捕食者密度较高时,两湖泊轮虫群落结构的变动均主要取决于"下行效应";而当轮虫潜在捕食者密度很低时,"上行效应"可能是调控两湖泊轮虫群落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两种阳离子纳米基因载体及植物基因介导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阳离子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 PEI)和壳聚糖(chitosan, CS)作为两种植物基因载体,分别制备了载基因PEI纳米粒(PEI/DNA)和壳聚糖-DNA纳米粒(CS/DNA),并对其形态、粒度分布、包封率、DNA结合的稳定性及纳米颗粒对DNA的保护等方面进行表征.并以GFP基因为报告基因进行植物细胞转染,比较两者转化效率.结果表明PEI/DNA纳米粒稳定性,对DNA的保护以及转染效率等方面均优于壳聚糖-DNA纳米粒.  相似文献   
4.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同工酶分析技术分别研究了猕猴桃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酯酶(EST)同工酶谱带的变化,结果表明:自然感染溃疡病前后,此6种同工酶谱带特征在不同抗感品种中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未感染溃疡病菌前,抗(感)品系枝条、叶片POD同工酶均有2条酶带,PPO同工酶有3条酶带,但感病品种酶带颜色深且粗,而抗病品种酶带颜色浅且细,叶片酶带颜色深于枝条;SOD、CAT同工酶谱带均为1条,Rf值分别为0.38、0.28,感性品种较抗耐品种谱带亮度高活性强;自然发病后,抗(感)品系POD、PPO同工酶谱带数都增加,分别为4、3条和5、4条,且抗病品种新酶带出现较感病品种早且酶带粗颜色深活性强,感病品系虽也有新酶带出现,但酶带少活性弱,抗病品系枝条、叶片POD、PPO同工酶新谱带的Rf值分别为0.63、0.67和0.85、0.87;抗感病品种SOD、CAT同工酶都被诱导产生了1条新的同工酶谱带,Rf分别为0.32和0.27,新酶带现色时间迟,且酶带颜色浅活性弱,但抗耐品种较感性品种谱带亮且活性强;EST同工酶于自然发病前后变化不大,与抗病性关系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猕猴桃品种展叶孕蕾期自然感染溃疡病菌前后一年生枝条、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感染溃疡病菌前后,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枝条及成叶中防御酶系活性变化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品种未受溃疡病菌感染时,一年生枝条、叶片中的POD、PPO、SOD、CAT酶活性抗病品种的酶活性均低于感病品种.品种自然感染溃疡病菌后,一年生枝条、叶片POD、PPO、SOD、CAT、PAL酶活性均升高,且酶活性的增加幅度是抗病品种中酶活提高倍数高于感病品种.而且这种增量在不同保护酶类以及不同组织部位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6.
褐藻膳食纤维(海藻酸盐,Alg)是存在于海洋食用藻类中的一种酸性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研究表明,褐藻膳食纤维可有效地改善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通过菌群代谢膳食纤维发酵产物调节宿主机体的代谢水平,从而改善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相关性疾病。从作为食品添加剂的角度出发,对褐藻膳食纤维作用于人和动物模型体重、血糖、脂代谢以及肠道菌群的效果加以综述,并探讨其潜在机制,为海洋功能性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建立稳定的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缺陷的Hela细胞系,为细胞融合相关研究和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制备提供有利于筛选的亲本细胞。通过诱变剂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对Hela细胞进行诱变,逐步提高培养基中6-巯基鸟嘌呤(6-TG)的浓度,筛选出对6-TG稳定耐受的细胞,在次黄嘌呤-氨基喋呤-胸腺嘧啶(hypoxanthine-aminopterin-thymidine,HAT)培养基中鉴定其敏感性,最后对筛选得到的Hela-HGPRT-进行生物学鉴定。在此基础上,将Hela-HGPRT-细胞系与人淋巴细胞融合,在HAT培养基中筛选杂交细胞。筛选得到了能够长期在含20μg/mL 6-TG培养基中生长的Hela-HGPRT-细胞,并且在HAT培养基中不能存活。Hela-HGPRT-细胞与人淋巴细胞成功融合,获得能够连续传代培养的杂交瘤细胞。经MNNG诱导和6-TG筛选,得到了稳定传代的Hela-HGPRT-细胞系,该细胞系可用于细胞融合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8.
崔静  徐明芳  章群  李瑶  曾晓舒  李莎 《生物多样性》2022,30(5):21485-144
角木叶鲽(Pleuronichthys cornutus)是东亚沿海重要的鲽形目经济鱼类, 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其种质资源, 有必要全面了解其遗传背景。本研究测定了中国和日本沿海7个群体200尾角木叶鲽线粒体控制区(CR) 5'端、细胞色素b (Cytb)和NADH脱氢酶第二亚基(ND2)基因序列, 比较不同标记在解析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上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阐明中日沿海角木叶鲽群体间出现遗传分化的分子机制。CR序列分析发现中日沿海7个角木叶鲽群体遗传多样性表现出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d = 0.9699)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π = 0.0061); 各群体间无显著的遗传分化(FST = -0.0197-0.0184, P > 0.05); 单倍型网络未显示出明显的地理聚群和谱系结构; 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部(> 99.17%)。进一步通过CytbND2基因分别与CR序列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群体遗传多样性均表现为高Hd (0.9683-0.9829)低π (0.0050-0.0063)模式, 仅有ND2基因分析FST值(FST = 0.0302, P < 0.05)显示了中国碣石(GDJS)和日本明石(JAP)群体间显著的低水平遗传分化现象。CRCytbND2的单倍型网络图均无明显的地理聚类和谱系结构, AMOVA分析也显示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 98.39%)。种群历史动态分析结果显示, 角木叶鲽可能在第四纪中更新世晚期经历了群体扩张事件, 扩张时间分别为31.93-9.58万年前(CR)、27.53-22.02万年前(Cytb)和26.99-18.75万年前(ND2)。综上所述, 中日沿海的角木叶鲽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 GDJS和JAP群体间存在低度分化; ND2基因比CRCytb序列更适于分析角木叶鲽种群遗传结构, 选择多个遗传标记可有效弥补单一标记分析遗传多样性的局限性; 推测冰期两大独立避难所的形成及GDJS和JAP群体距离相隔较远是其发生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中日沿海角木叶鲽渔业资源的种质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联合清胃散口服对牙髓炎的治疗效果及对疼痛程度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牙髓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一次性根管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一次性根管联合清胃散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咀嚼功能与疼痛程度,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龈沟探诊深度(SPD)、牙龈指数(GI)相关牙周健康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咀嚼功能评分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咀嚼功能评分均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高,VAS评分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WBC、PCT、CRP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GI、SPD、SBI、PLI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联合清胃散口服能够改善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提升患者咀嚼功能,减轻疼痛程度,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同时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牙周健康程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经5年系统研究得出,影响猕猴桃溃疡病发生流行的特点是,海拔750m以上的果园发病重,向阳坡发病重于背阳坡,不同品种发病差异显著,金丰品种易感病,金魁品种高度抗病;树龄越大,病株率越高;不同枝龄比较,一年生枝条病枝死亡率和枝条死亡率最高.6种药剂以加瑞农和硫酸链霉素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