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型水母声学观测与评估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以来,世界多个海域频繁出现大型水母暴发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海洋渔业、沿海工业和滨海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为了研究大型水母生态习性,进而揭示其暴发机理并进行灾害的预警防治,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采用网具、目视、水下摄像、声学技术、航空影像等多种手段的大型水母监测调查工作,其中使用声学技术对大型水母进行资源评估和行为跟踪目前在欧美、日本、韩国等渔业发达国家已经开展了相关应用,在资源评估、运动学规律等研究中展现出较好的观测效果和应用潜力。目前我国在大型水母声学观测研究应用领域鲜有文献报道,通过介绍国际上利用声学技术对大型水母进行资源调查与评估、空间分布监测、运动规律等研究成果,为今后我国开展大型水母声学调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通过本文的分析,建议可以借鉴国际上采用科学鱼探仪、高分辨率成像声呐、声学信标等方法对大型水母进行监测调查和资源评估的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将声学技术逐步研究并应用到我国大型水母资源调查与评估、自然生态习性研究、重点水域大型水母动态监测预警中去,完善我国大型水母监测调查体系。  相似文献   
2.
孙明  董婧  柴雨  李玉龙 《生态学报》2013,33(10):3222-3232
白色霞水母是我国近海主要大型灾害水母种类之一,其暴发性增殖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在室内控制条件下,研究了温度(7.5、11、14.5、18、21.5和25℃)和投饵频次(1次/2d、1次/8d和1次/16d)对白色霞水母无性繁殖与螅状体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白色霞水母足囊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8-25℃,足囊繁殖随温度和投饵频次的增加而增加.温度对白色霞水母横裂率和横裂次数的影响显著,温度越高,白色霞水母发生横裂生殖的时间越早,横裂生殖速度越快,重复横裂次数越多,释放的碟状体数量也越多.横裂率和横裂次数随投饵频次的增加而递增.白色霞水母螅状体在7.5-25℃范围的成活率均为100%,其生长速度随温度和投饵频次的增加而增加.温度和投饵频次对白色霞水母螅状体足囊繁殖、横裂率和螅状体生长具有明显的交互效应.螅状体的横裂次数和初生碟状幼体伞径随螅状体柄径增大而递增,呈线性相关.研究表明,温度、投饵频次即营养条件显著影响着白色霞水母的种群数量,说明海水水温上升、富营养化或渔业资源锐减导致的浮游动物量增加均可能诱发白色霞水母暴发性增殖.结论为进一步探索大型水母暴发的生态环境机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使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eDNA metabarcoding)检测辽东湾东北部河口区围海养殖池塘水母种类多样性,探索适用于水母种类物种鉴定和监测的新方法。利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分别基于18S rDNA和COI宏条形码检测了辽东湾东北部河口区围海养殖池塘水母种类多样性,通过水样采集、过滤、eDNA提取、遗传标记扩增、测序与生物信息分析的环境DNA宏条形码标准化分析流程,从围海养殖池塘7个采样点中获得可检测的采样点数据。结果显示,基于18S rDNA宏条形码检测出8种水母种类,其中钵水母纲大型水母2种、水螅水母总纲小型水母6种;基于COI宏条形码技术共检测出19种水母种类,其中钵水母纲大型水母5种、水螅水母总纲小型水母14种;两种DNA条形码标记都显示养殖种类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为优势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手段可用于快速检测水母种类多样性,在水母类物种鉴定、监测及早期预警中有较大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究芍药苷对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过程中肠道屏障功能和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24只7-8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Normal组,未造模及给药的大鼠)、模型组(Model组,100 mg/kg TNBS给药造模)、低剂量芍药苷组(LPF组,100 mg/kg TNBS +10 mg/kg芍药苷给药处理)和高剂量芍药苷组(HPF组,100 mg/kg TNBS +100 mg/kg芍药苷给药处理),每组6只大鼠。对大鼠推注5%三硝基苯磺酸(TNBS)进行UC大鼠造模,然后灌胃指定浓度的芍药苷,连续处理14 d。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通过阿尔辛蓝(AB)染色计算结肠粘液层厚度。通过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中细胞因子(IL-6、IL-1β、TNF-α和IL-10)、髓过氧化物酶(MPO)和粘蛋白(MUC2和MUC5AC)的水平。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IL-6和IL-10的蛋白表达。通过Western blotting分析蛋白激酶Cα(PKCα)、p-PKCα、ERK1/2和p-ERK1/2的蛋白表达。结果:与Model组(8.38±0.42 cm)相比,LPF组(9.88±0.49 cm)和HPF组(10.92±0.55 cm)UC大鼠的结肠长度显著增加(P<0.05)。与Model组(22.54±1.13 μm)相比,LPF组(41.07±2.05 μm)和HPF组(50.33±2.52 μm)UC大鼠结肠粘液层厚度显著增加(P<0.05)。与Model组相比,LPF组和HPF组UC大鼠的结肠形态明显改善,结肠组织中IL-6、IL-1β、TNF-α和MPO的水平显著降低,而IL-10显著升高(P<0.05)。与Model组相比,LPF组和HPF组UC大鼠结肠组织中MUC2和MUC5AC水平均显著升高,p-PKCα和p-ERK1/2的磷酸化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芍药苷抑制了TNBS诱导的UC大鼠结肠炎症并增加了结肠粘液层厚度,从而保护了肠道屏障功能,其机制可能与ERK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5.
广东封开县发现白眉棕啄木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White-browed Piculet, A new bird record for Guangdong Province  相似文献   
6.
对采自辽东湾和韩国江华岛的2个海蜇群体56个个体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并结合GenBank上其他15个海蜇样品的同源序列对其进行序列变异分析,研究海蜇群体的遗传特征和群体遗传结构状况.在所分析的71个个体中共检测到28个多态位点,定义了32种单倍型.海蜇群体呈现出高的单倍型多样性(0.91±0.06~0.94±0.01)和中等或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0.60±0.34)%~(0.68±0.40)%].与其他几种大型水母相比,海蜇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海蜇群体间具有2个明显的单倍型谱系分支.比较海蜇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和分子变异分析(AMOVA)发现,在本研究取样范围内不同海蜇群体间存在明显的遗传结构.不同海蜇群体存在复杂的遗传模式,海蜇独特的生活史特征、其分布海域的海流状况及人为因素如增殖放流等可能是造成海蜇这种复杂遗传模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Edaravone)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包括对照组(control group),缺血再灌注组(I/R group),依达拉奉组(Ed group).灌注液为K-H液,37℃下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预灌注15min,缺血30min,再灌注40 min,分别测量①复灌20和40min时心功能指标: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D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②复灌20和40 min时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③复灌40 min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和丙二醛(MDA)浓度,④复灌40min时心肌梗死面积,⑤复灌40min时心肌组织中JN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①依达拉奉组的±dp/dtmax明显回升(P<0.05),同时LVEDP、LVDP等指标也有明显改善(P<0.05);②再灌注40min时,与缺血再灌注组比,依达拉奉明显降低LDH和CK;③依达拉奉能显著降低MDA浓度,同时提高SOD水平(P<0.05);④依达拉奉组心肌梗死面积小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⑤依达拉奉降低缺血心肌组织中磷酸化JNK的水平(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以改善缺血心肌的血流动力学,增加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梗死面积;能发挥清除氧自由基,扭转氧化与抗氧化平衡系统失调的作用;其对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可能与JNK途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渤海辽东湾海蜇及其可能摄食饵料生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对其食物组成和营养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辽东湾海蜇的δ13C值范围是-20.27‰~-23.06‰,跨度为2.79‰,平均值为-21.33‰;δ15N值范围是6.82‰~10.03‰,跨度为3.21‰,平均值为8.25‰.海蜇的饵料生物主要包括悬浮物、浮游植物、鱼卵、≤1000 μm 浮游动物、1000~1500 μm 浮游动物和>1500 μm 浮游动物,其中以≤1000 μm 浮游动物为主,贡献率高达71%~88%;其他饵料生物的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为>1500 μm浮游动物、1000~1500 μm浮游动物、悬浮物、浮游植物和鱼卵,其平均贡献率分别为6%~19%、0%~22%、0%~10%、0%~8%、0%~2%.经检验发现,海蜇伞径长与δ15N的相关性不显著(P >0.05),而与δ13C呈显著负相关(P<0.05).以悬浮物为基准的辽东湾不同伞径组海蜇的营养级范围为2.79~3.88,平均营养级为3.28.本研究结果说明,海蜇作为大型浮游动物在辽东湾生态系统中对小型浮游动物的能量传递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研究辽东湾生物群落的营养结构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药物性重症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我院药物性重症肝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及TBIL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1.18%)明显低于对照组(52.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7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素E1联合糖皮质激素能够提高药物性重症肝炎的临床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2015年7月—2017年5月,对饰纹姬蛙Microhyla fissipes的人工驯养体系(饲养环境和饵料选择等)和繁殖(繁殖行为和人工催产等)开展了相关研究。观察发现,饰纹姬蛙繁殖期为3—10月,其中,5—8月为繁殖高峰期;同一对亲本每年可繁殖5次,2次繁殖间隔时间最短为16 d;卵团含卵量为15~1 100枚(310枚±203枚,n=98),与雌性亲本的体质量显著正相关(R~2=0.44,P0.001,n=76)。在人工驯养过程中初步建立了良好的饲养管理体系,其中饵料体系是"熟蛋黄-螺旋藻粉(饲喂蝌蚪)-跳虫(饲喂刚变态的幼蛙)-残翅果蝇(饲喂亚成体和成体蛙)",同时获得了饰纹姬蛙人工催产的最佳实验条件。该成果不仅可为饰纹姬蛙的研究工作提供适宜的实验材料,促进该物种的模式化进程,也可为无尾两栖动物的实验室驯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