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20年1—12月,采用半结构式访查法、痕迹跟踪调查法和无人机跟踪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拟建西双版纳勐海县勐阿水库涉及区域的亚洲象种群结构、迁移路线等进行了调查,并采用样方法和3S技术对该区域亚洲象取食植物和栖息地适宜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探讨拟建勐阿水库可能对亚洲象迁移活动和人—象冲突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1)拟建勐阿水库区域活动的亚洲象小种群被称为澜沧江西部种群或西双版纳勐海—普洱澜沧种群,仅由19头亚洲象(10头雄性,9头雌性)组成,有2条亚洲象迁移路线穿越该区域;(2)在研究区域共统计到亚洲象取食植物12目19科32属33种,基本能满足该象群的取食需求;(3)海拔、坡度、植被隐蔽度及食物资源等生态因子的适宜性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区域(包括占总面积14.61%的最适生境和占总面积82.05%的相对适宜生境)都能满足该亚洲象小种群的基本生活需求;(4)2条亚洲象迁移路线中的1条将因水库建设而阻断,迫使该象群改变原来的迁移路线;(5)水库淹没区的植被将被永久破坏,原本连片的适宜栖息地也将受到进一步切割和压缩影响;(6)当食物资源无法满足亚洲象生存需求时,它们可能会选择进入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食物的农耕区取食农作物和经济作物,随着人流、车流大量增加,亚洲象与人相遇的概率也会大幅度增加。分析认为,拟建勐阿水库将淹没1条迁移通道,对亚洲象迁移活动造成阻碍,迫使象群改变路线,还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人—象冲突。建议在水库工程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采取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减少工程项目对亚洲象种群及其栖息地的负面影响;水库建设和管理部门、林业和草原管理部门等应加强对亚洲象活动的监测和预警,避免亚洲象肇事造成人员伤亡和更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社区村民对亚洲象保护廊道建设的认知与态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调查分析了地处西双版纳的2条亚洲象保护廊道内5个村寨196户村民对廊道建设的认知与态度.结果表明:研究区80.61%的村民愿意有条件地支持廊道建设;影响村民支持意愿的因素包括村民的文化程度、人均年收入以及村民就亚洲象保护、人象关系、廊道利用方式和受益群体的认知;该区村民对亚洲象的保护意识、廊道的利用方式和受益群体对村民支持意愿的影响较大,其影响系数分别为0.231、0.236和-0.304.拥有土地使用权的社区村民在生物保护廊道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效的廊道设计与规划必须深入了解社区村民对生物保护廊道的认知和态度,并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参与.  相似文献   
3.
沉浸雨林     
作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研究生,第一年要到位于北京的研究生院完成理论学习。虽然是理论学习,但已经不再是看书、听课、考试的程式化生活了,除了课程,还要大量阅读国内外的专业文献,为学位论文的选题和论证做好准备。在堆积如山的文献面前,曾经认为很有新意的选题却早有研究报道了,要凝练  相似文献   
4.
昆明翠湖是昆明越冬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的重要栖息地之一。为了解红嘴鸥越冬期的日间行为模式,掌握其活动规律,2017年11月—2018年2月和2018年11月—2019年2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在翠湖水域对越冬红嘴鸥日间行为节律及行为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时段内越冬红嘴鸥行为时间分配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采用Pearson检验法检验了各行为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越冬期红嘴鸥行为时间分配比例为:觅食(44.01±1.70)%、休息(18.84±0.93)%、修整(9.44±1.00)%、警戒(2.45±0.57)%、行走(3.01±0.39)%、游泳(13.77±1.01)%和飞行(8.47±0.68)%。其中,行走和飞行行为在日间各时段内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明显的日节律性变化,其他行为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觅食(F=9.112,P0.01)、休息(F=12.798,P0.01)行为在不同月份间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而警戒行为在不同月份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58,P0.05),具有明显的月节律性变化。昆明翠湖越冬红嘴鸥在整个越冬期间以补充、积累能量为主;日间行为存在明显的"上午觅食+中午休息+下午觅食"的行为模式,一天中最主要的行为是觅食。  相似文献   
5.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分别采用样线法和跟踪调查法对中国境内分布的野生亚洲象和云南西双版纳亚洲象种源繁育与救助中心的10头圈养亚洲象放养时取食植物进行调查,经分类鉴定,共收集到亚洲象取食植物111种,分属29目、42科、77属,其中新增亚洲象取食植物57种,分属于21目、32科、44属。与文献中记载的中国亚洲象植物性食物进行了汇总,统计得到新的中国亚洲象植物性食物名录,共计32目、62科、162属、240种。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G-F多样性指数为0.84,表明中国野生及圈养亚洲象取食的植物具有较高的多样性,这些植物涉及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其中,圈养亚洲象采食植物种类共84种,西双版纳境内圈养亚洲象以禾本科(Gramineae)的甘蔗(Saccharum spp.)、玉米(Zea mays)、马唐(Digitaria spp.)、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粽叶芦(Thysanolaena latifolia)等为主要食物,而国内其它地方(北京动物园、广州动物园和昆明动物园)圈养的亚洲象主要饲喂高粱属(Sorghum)的高粱(S.bicolor)或苏丹草(S.sudanense)等。因此,在将来开展野生亚洲象栖息地保护、恢复及食物源基地项目规划与建设时应规避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优选亚洲象喜食、速生、生物量大的土著物种,如野芭蕉、棕叶芦、董棕、构树、重阳木、中平树、马唐属及竹类等植物,按照不同季节进行套种,为亚洲象提供更多可口食物。对于圈养亚洲象,需要设计足够面积的食物源基地供放养,补充食物种类,增加运动量,增强体质,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生物保护廊道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物保护廊道是景观生态廊道的一种应用类型。本文介绍了有关生物保护廊道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结构和作用、质量与功能、有效性验证、建设与管理等研究进展;其基本现状是生物保护廊道的理论探讨较多而具体实践较少、社区参与的重要性成为共识却缺乏实际研究;深入剖析西双版纳生物保护廊道规划与建设的实例,发现社区参与成为生物保护廊道建设成败的关键。因此认为,社区参与的共管模式将成为生物保护廊道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