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07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积极性,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是生物教师关注的问题。以往的闭卷考试,只注意到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等描述性内容的考核,忽略了对学生观察、实验、制作标本等基本技能的考查。而后一部分内容,对培养学生能力起着重要作用。采用开卷与闭卷结合的考试方法,可以达到对知识和能力进行全面考核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理论研究结果表明: 动脉狭窄远端的扰动流会增强血液与动脉壁接触面上脂质的积聚[1] . 为了验证这一结果, 将一犬颈动脉狭窄模型作为研究对象, 使用牛血清白蛋白作为示踪大分子, 通过直接从动脉内壁面提取液体样品的方法对血管内壁面牛血清白蛋白的浓度进行体外测量. 实验结果表明, 由于渗流的发生, 血管壁面白蛋白的浓度cw要高于其本体浓度co, 这与我们先前的理论结果一致. 测量结果同时表明, 流动受扰动区域内血管壁面的大分子浓度的确发生了显著的提高. 在Re(雷诺数) = 50的情况下, 涡漩区域内的相对浓度cw/co (即血管壁面的大分子浓度与其本体浓度之比)为(1.66 ± 0.10), 而层流区域内的相对浓度为(1.37 ± 0.06). 当Re数升高到100时, 涡漩区域和层流区域内的相对浓度分别降低到了(1.39 ± 0.07)和(1.24 ± 0.04). 研究同时发现渗流速率对白蛋白壁面浓度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在Re = 50和100, 渗流速率Vw = (8.9 ± 1.7)×10-6 m/s的情况下, 涡漩区域内的白蛋白壁面浓度cw要比本体浓度co分别高77%和52%, 然而当渗流速率降低为Vw = (4.8 ± 0.6)×10-6 m/s的情况下, 涡漩区域内的白蛋白壁面浓度cw仅比本体浓度co分别高66%和39%. 综上所述, 本研究进一步从实验上论证了浓度极化现象的确会在人体动脉系统中发生, 流动分离点区域内的高脂质浓度层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植物教材中,讲述了植物进化的证据、历程和原因。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使学生建立上述概念和掌握基本知识,采用图示法讲述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这个“植物界进化的路线图”(图1)中,除了反映了植物类群的来龙去脉外,还体现了类群与其生活环境的统一关系以及类群的复杂程度随地质年代的变化关系。利用这张图讲述进化的证据(再配合化石或挂图)、历程、原因和规律,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