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菜蛾对九种杀虫剂的抗药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锋  王沫  李建洪 《昆虫知识》2006,43(5):640-643
采用叶片药膜法测定了9种杀虫剂对海南、山东、广东、湖北武汉和襄樊等5个地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田间种群的毒力,和室内相对敏感品系比较。结果显示,5个地区的小菜蛾种群都对氯氰菊酯产生了10倍以上的抗性,广东和山东种群达到30倍以上的抗性。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山东小菜蛾种群达到135倍,广东种群达到30倍,其他地区均在10倍以下。但是,作用机制与阿维菌素类似的药剂,氟虫腈的抗性5个地区均在5倍或5倍以下。对昆虫生长调节剂定虫隆和氟虫脲的抗性除广东种群分别在10倍和20倍以上外,其他地区均在5倍以下。广东种群对多杀菌素的抗性为7.8倍,其他地区的种群没有产生抗性,多杀菌素和杀虫双均为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的药剂,但是作用的位点不同。杀虫双对5个种群的LC50值均是比较大的(>800 mg/L),尽管没有明显的抗性,不适宜用于小菜蛾田间防治。对呼吸链电子转移抑制剂溴虫腈的抗性均在10倍以下。对辛硫磷的抗性在2~5倍。  相似文献   
2.
为了延缓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筛选Bt工程菌WG-001与化学杀虫剂的最佳复配配方,本研究采用浸叶法分别测定了Bt工程菌WG-001与茚虫威、丁醚脲和巴丹复配对小菜蛾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当Bt工程菌WG-001与茚虫威以有效成分之比为100.10∶0.72复配时,增效作用最强,共毒系数为178.05。而Bt工程菌WG-001分别与丁醚脲和巴丹复配表现相加或拮抗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Bt工程菌WG-001与茚虫威以100.10∶0.72的有效成分之比进行复配后,药后7d,500倍液对小菜蛾的平均防效为84.88%,显著优于Bt工程菌WG-001和茚虫威单用的平均防效。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严重为害及高抗药性的现状,在华南、华中、华东、华北和西南等具代表性地区开展小菜蛾灾变规律、抗性监测及治理、越冬迁飞、抗性机理及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灾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小菜蛾的年发生世代从北至南呈逐渐增加趋势,各地小菜蛾发生起始峰时间从南至北逐渐向后推移,每年不同区域有一至两个发生高峰,年度间受温度和降水等气候因素、天敌等生物因子以及耕作制度等人为操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抗性监测及治理研究显示,全国5个十字花科蔬菜主产区小菜蛾对11种代表性杀虫剂都有较强的抗药性,不同药剂在全国的抗药性水平有很大差异,在华南、西南和华东十字花科蔬菜主产区抗性水平相对较高,华中和华北呈现抗性上升趋势,并根据抗性监测结果制定区域性抗性治理策略。越冬和迁飞研究证明,武汉至驻马店区域为小菜蛾的越冬北限,小菜蛾存在远距离迁移的特性,并确定小菜蛾有迁入迁出和迁入定殖两种迁飞模式。抗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小菜蛾对Bt制剂、阿维菌素、氟虫腈、茚虫威和丁醚脲的抗性遗传方式不同,各药剂交互抗性普也存在差异。可持续防控技术方面,制定了适合各区域的小菜蛾可持续防控技术体系,并在华南、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等地区建立了45个示范基地,依区域不同分别示范推广具区域特色的以农业措施、生物防治、生态调控和合理用药为主的可持续防控等技术,累计印刷技术宣传手册16万份,培训各类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5.19万人次,累计示范面积近4万公顷,带动技术示范近20万公顷,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背景】土壤微生物是维持土壤生态系统中生物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细菌作为土壤中数量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的微生物类群,其结构多样性和动态分布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评价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必须考虑转基因产物对土壤细菌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条件下,连续2年以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和受体对照玉米为研究材料,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磷脂脂肪酸(PLFA)研究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和受体对照玉米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PLFA分析结果显示,2012年,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和受体对照玉米间微生物总量在拔节期有显著性差异,其他时期无显著性差异;然而,土壤中细菌微生物总量和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微生物量比值在检测的4个时期均无显著性差异;其中,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比值均大于1。2013年的整个生育期内,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和受体对照的微生物总量、细菌微生物量、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微生物量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DGGE结果显示,2012年和2013年玉米的4个生育时期内,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相对较稳定,同一生育期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和受体对照玉米间无显著性差异,且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均达到较高水平,与PLFA检测结果大体一致。【结论与意义】2年的数据均表明,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对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无显著性差异,可为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昆虫的黑化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福兴  李建洪  王沫 《昆虫知识》2007,44(2):302-306
昆虫的黑化是昆虫出现的一种体色变异。文章介绍工业污染、激素和温度等对昆虫黑化的影响、昆虫色素形成中多巴、多巴胺、N-β丙酰多巴胺(NBAD)和N-乙酰多巴胺(NADA)等色素前体的代谢、昆虫的黑化突变以及昆虫黑化的遗传。  相似文献   
6.
武汉地区水生蔬菜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至10月采用目测法与网捕法调查湖北省武汉市水生蔬菜地昆虫群落结构,共采集到11目、48科、104种,共计9169头昆虫,其中,莲缢管蚜Rhopalosiphum nymphacae(L.)、茭白长绿飞虱Prodenia litura(Fabricius)、斜纹夜蛾Saccharosyne procerus(Matsumura)、荸荠白禾螟Scirpophage praelata(Scopoli)以及菱角莹叶甲Galerucella birmanica是主要害虫,蜻蜓、瓢虫是主要天敌昆虫。通过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在不同植被类型的水生蔬菜地中,昆虫群落多样性差异较大,水芹的昆虫群落多样性最高,莲藕最低;水芹昆虫群落最稳定,荸荠次之,莲藕昆虫群落多样性前后期低,中期高,茭白前后期高,中期低。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烟粉虱生物型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研究利用mtDNA COI基因片段作标记,通过序列分析对湖北省烟粉虱Bemisa tabaci(Gennadius)生物型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当阳、仙桃、天门、监利、宜昌和武汉6个地理种群烟粉虱的720bp COI基因序列的同源性高达100%,且该6个地理种群烟粉虱与USA-Q型烟粉虱、湖北Q型烟粉虱的同源性也高达100%。枣阳地区烟粉虱与Israel-B型烟粉虱、我国浙江B型烟粉虱、我国湖北B型烟粉虱的同源性为100%。由此可见当阳、仙桃、天门、监利、宜昌和武汉6个地区烟粉虱生物型属于Q型,仅枣阳地区烟粉虱属于B型。  相似文献   
8.
尹海辰  李建洪  刘超华  万鹏 《昆虫学报》2019,62(10):1197-1204
【目的】明确亲本体色和环境因素对长绿飞虱Saccharosydne procerus F1代成虫体色的影响及不同体色成虫个体在不同环境中产卵量、交配率、成虫寿命的变化。【方法】长绿飞虱不同体色(黑化与非黑化)亲本所产若虫在室内经不同温度(30℃和22℃)和光周期(20L∶4D和16L∶8D)组合处理,观察成虫黑化率;将不同体色的成虫同样经历这些温度和光周期组合处理,记录成虫寿命、产卵量和交配率变化,分析不同因素对其的贡献率。【结果】长绿飞虱不同体色亲本所产若虫在实验室内经过上述温度和光周期组合处理后,成虫黑化率变化范围为18.6%~60.8%。若虫期高温、长光照以及黑化亲本均显著增加子代中黑化个体的比例。低温短光照条件下非黑化个体寿命显著长于黑化个体,高温长光照则相反;黑化个体交配率与产卵量随着温度和光照时间的下降而下降,非黑化个体的交配率与产卵量则主要受到光周期影响。统计分析表明,在几种因子中,温度对长绿飞虱的交配率变化贡献率最高,为39.1%;光周期对长绿飞虱体色及产卵量变化贡献率最高,分别达到42.5%和47.4%。体色与温度交互作用对长绿飞虱雌、雄成虫寿命的贡献率最高,分别可达50.3%和60.6%。【结论】本研究表明,若虫期光周期对长绿飞虱成虫体色变化影响最显著,且该虫体色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其成虫生物学特性,提高了该虫对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首次应用NIP标记CrylAc毒素并测定它与小菜蛾刷状缘膜囊(BBMV)的亲和力,结果表明:小菜蛾刷状缘膜囊可以由幼虫来提取,CrylAc毒素与小菜蛾刷状缘膜囊具有很高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讨亚致死浓度氰氟虫腙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3种解毒酶和细胞色素P450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用氰氟虫腙LC10和LC25处理72 h后小菜蛾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3种解毒酶的活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测定了其在24、48和72 h时对P450基因(Px CYP4、Px CYP6和Px CYP9家族)表达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氰氟虫腙LC10和LC25处理对羧酸酯酶活性影响不显著;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存在显著抑制作用(P<0.05);LC25处理后多功能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为对照的1.39倍。同时,LC25氰氟虫腙处理组小菜蛾P450基因Px CYP4M19、Px CYP6BF1V2、Px CYP6CN1和Px CYP6CV2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33~8.5倍、1.32~3.48倍、1.18~2.53倍、2.02~7.22倍。【结论】结果显示,氰氟虫腙可能通过诱导这4种P450基因m RNA的上调表达而增强了小菜蛾多功能氧化酶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