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吴毅  易祖盛  江海声 《四川动物》2004,23(2):104-107
对广东杨东山十二度水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啮齿类、翼手类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采集动物标本61号,为9种,观察或采访记录到3种,该保护区共有两个目的哺乳动物12种,其中我国特有种1种——贵州菊头蝠(为2000年发现的广东省翼手类新记录)。鼠类中进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动物有5种,约占该保护区啮齿类种类的70%。初步调查显示,该保护区翼手类、啮齿类动物种类较为丰富,是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在该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深入开展对它们的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广东北江马口鱼个体生殖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2009年3、4月,从北江中随机采集成熟度为Ⅳ期的马口鱼雌性个体55尾,测量体长(L)、体重(W)、净体重(Wn)和性腺重(Wo)等形态学指标,并用鳞片鉴定年龄,用重量法计数绝对生殖力(F),计算出体长相对生殖力(FL)、体重相对生殖力(FW)、成熟系数(GSI)和丰满度(K),并用5种数学模型及多元逐步回归方程拟合了马口鱼绝对生殖力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用于统计生殖力的马口鱼样本由1+~3+龄3个龄组组成;绝对生殖力在1486.29~12 025.78粒之间,平均为4842.42粒;体长相对生殖力在163.33~856.27粒/cm之间,平均为437.30粒/cm;体重相对生殖力在99.77~470.27粒/g之间,平均为207.29粒/g.绝对生殖力与体长、体重、净体重、性腺重、年龄呈抛物线相关,与成熟系数呈幂函数相关,与丰满度的关系不显著.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绝对生殖力与体重和成熟系数密切相关,相关式为:F=-312.129+137.765W+108.715GSI(R2=0.719,n=55,F=57.089, P<0.001).  相似文献   
4.
骨龄学方法测定中国水蛇的年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不同体长的中国水蛇(Enhydris chinensis)标本44条(29♀♀,14♂♂,1胎蛇),剥取心脏附近的椎骨5枚,按常规骨骼磨片方法磨制椎骨中部的横切片,于低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磨片上有清晰的生长层,年老的个体更典型。用椎骨半径对生长层厚度的回归方程和von Bertalanffy的生长方程式估算在骨骼生长过程中被再吸收而消失了的生长层。结果,44条标本的年龄范围是0~11.  相似文献   
5.
倒刺鲃生活史各阶段的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3月至2005年2月对分布在西江水系中上游广西柳江段龙江中的一种名贵经济鱼类——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生活史各发育阶段的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常规生物学方法,测定了倒刺鲃生活史各发育阶段的消化道指数、肠长指数、食物充塞度、肥满度等生物学参数。通过其食物组成、出现率和饵料类群变动或更替的数量特征,细分出倒刺鲃各发育阶段的食性特点:仔鱼和稚鱼阶段为杂食性偏动物食性;早期幼鱼为明显的杂食性;青年鱼则趋向于杂食偏植物食性;成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草食性鱼类。倒刺鲃幼龄及青年个体在周年中保持2·0~5·0的食物充塞度,而成鱼的摄食强度则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在1月的平均充塞度只有0·3,在10月则为5·0。倒刺鲃幼龄个体周年中肥满度变化不明显,条件系数全年维持在2·201~2·406;青年个体周年中的肥满度5~8月间维持相对稳定,平均条件系数的变幅为2·337~2·365,但从9~12月,条件系数逐渐从2·451逐渐增大到2·852,在1~4月,条件系数逐渐从2·693减小到2·306;成鱼的肥满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7月的条件系数为1·775,12月的则高达2·894。在倒刺鲃的整个生活史中,藻类在消化道中的出现率均达100%,平均湿重百分比在25·0%以上,可能是其重要的食物类群。  相似文献   
6.
野生唐鱼在广东的再发现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 Lin)又称白云金丝、白云山鱼,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在发现时个体数量已属稀少;近代仅分布于广州白云山及附近的山溪中;近20年来,无野外发现该种的报道,被认为野生种群已经灭绝。作者在2003年9月在广州的山溪中发现了该种的野生种群,并对该野生种群的形态、食性、生境、生长和繁殖做了初步研究,分析了致危因素,提出了保育措施。  相似文献   
7.
大型底栖动物在当地生物多样性、食物链构成、水质指示和物质循环中有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国内对森林内陆水体(湖泊、水库、溪流)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综合调查较少。作者于2019、2020年对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9个采样点开展了大型底栖动物的定性调查, 采样点涵盖保护区不同功能区、海拔、水体环境和水体底质。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4门6纲18目38科57种, 水生昆虫稚虫占大多数, 且多喜好清洁流动水体。在低海拔实验区即可采集到种类与数量可观的清洁水体指示物种。当地的大型底栖动物以亚热带森林典型物种为主, 多偏好栖息于流动水体, 反映了保护区的物种区系及其水体环境。本研究可为保护区的物种编目、环境评估和长期监测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