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神经氨酸酶基因免疫BALB/c小鼠,获得特异阳性抗体反应,抗体滴度与基因免疫量呈正相关性,各实验组免疫小鼠抗同型流感病毒攻击存活率为100%,血凝素基因免疫小鼠抗异型流感病毒攻击存活率为100%,神经氨酸酶基因免疫小鼠抗异型流感病毒攻击存活率为75%,血凝素基因与神经氨酸酶基因联合免疫小鼠抗异型流感病毒攻击存活率为100%。  相似文献   
2.
家兔新型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的建立及其动态观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为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提供非球囊扩张和动脉造影的简单易行的新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动物模型。方法 选择日本大耳白兔 18只 (含正常组 6只 ) ,用电刺激血栓形成仪刺激颈总动脉并在术后高脂饲料喂养 6周 ,模型分别于术后 3天、1周、3周、6周处死颈总动脉取材 ,常规病理切片行HE、弹力V G染色 ,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术后 1周内动脉有血栓形成 ,内皮剥脱和部分内弹力板断裂 ,内皮细胞增生 ,中膜局部平滑肌细胞有少量水肿、消失 ,外膜有中性粒细胞浸润 ;术后 3周以上则内膜明显增生 ,内膜下脂质沉积 ,中膜平滑肌细胞核有轻度减少 ,纤维组织及基质增生 ,以损伤部位更明显 ,外膜刺激部位有轻度增厚。术后 6周 6只动物颈总动脉均形成管腔狭窄。结论 用电刺激加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可成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动物模型 ;该模型的病理表现与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相似 ,且避免了二次球囊造模法形成的血管盲端  相似文献   
3.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人CDC73 (cell division cycle 73)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跨膜区域、信号肽区域、二级结构、三级结构、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亚细胞定位进行预测分析。使用多种分析软件对人CDC73基因编码蛋白进行预测分析。研究可知,人CDC73基因属于抑癌基因,该基因编码一个由531个氨基酸组成的肿瘤抑制因子Parafibromin,其等电点为9.63,半衰期为30 h且在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二级结构预测发现13个α螺旋和10个β折叠片层,三级结构预测结果的可靠性达69.01%,亚细胞定位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及细胞核。由本研究可知,人CDC73基因编码蛋白是一个存在核定位序列的不稳定亲水蛋白,在细胞内广泛分布并参与多种生命活动过程,且能够抑制肿瘤的产生。对人CDC73基因编码蛋白结构和功能的预测分析,可为其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也为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牦牛瘤胃微生物木聚糖酶多样性及其降解特征,为木聚糖降解提供新的基因资源。【方法】根据对已构建的瘤胃微生物元基因组细菌人工染色体(BAC)克隆文库高通量测序结果的注释,筛选其中编码木聚糖酶的基因并进行多样性分析;对其中一个木聚糖酶基因及其连锁的木糖苷酶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和酶学性质表征,分析其协同作用。【结果】共筛选到14个木聚糖酶基因,均编码GH10家族木聚糖酶,其氨基酸序列之间的相似性为20.5%-91.3%;其中7个木聚糖酶基因所在的不同的DNA片段(contig)上存在木糖苷酶基因,编码的木糖苷酶属于GH43或GH3糖苷水解酶家族。将其中一对连锁的木聚糖酶(Xyn32)和木糖苷酶基因(Xyl33)分别克隆、表达和纯化。纯化后的木聚糖酶比活为1.98 IU/mg,但不具有阿魏酸酯酶活性;木糖苷酶比活为0.07 U/mg,且具有α-阿拉伯呋喃糖苷酶活性。体外实验证明,木糖苷酶Xyl33对与之连锁的木聚糖酶Xyn32的木聚糖降解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瘤胃细菌第48家族糖苷水解酶基因(GH48)多样性,为木质纤维素高效降解提供新的基因资源。【方法】通过基因序列比对,设计gh48的简并引物;同时提取两个瘤胃样品的总DNA和总RNA,并将总RNA逆转录成cDNA。以总DNA和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分别建立克隆文库并对克隆文库进行测序;对所得序列进行out种类划分和聚类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得到了455条编码GH48家族蛋白的基因序列,核苷酸序列之间的相似性为58.65%-100%。对序列的进一步分析表明,89%可以作为区分其种类的界定标准。以此为依据确定所得到的基因序列分别编码66种不同的GH48家族蛋白,分别聚为5个相对独立的类群,其中新类群C中OTU65所代表的序列是cDNA克隆文库中的优势序列,分别占两个cDNA克隆文库的36.4%和19.5%。我们的结果揭示瘤胃细菌gh48基因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同时,其中也存在优势表达的GH48家族蛋白。  相似文献   
6.
普通和稀释培养基研究太湖沉积物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采用普通牛肉汁培养基和 10倍稀释的普通牛肉汁培养基 (以下简称稀释培养基 )研究太湖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 ,发现在稀释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数量普遍是在普通牛肉汁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数量的 3~ 5倍。分离得到纯培养物的 16SrDNA部分序列 (5′端约 5 0 0bp)分析表明 ,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的优势细菌类群存在差别 :普通培养基生长的细菌主要为γ_Proteobacteria(35. 1% ) ,其次为Actinobacteria(2 4 5 % )和Firmicutes(2 2 . 3% )等类群 ,其中大部分细菌与假单胞菌属 (Pseudomoas)、芽孢杆菌属 (Bacillus)和节杆菌属 (Archrobacter)细菌的系统关系密切 ;稀释培养基生长的细菌则主要为Actinobacteria(2 7. 1% )、Firmicutes(2 5 . 7% )、α_Proteobacteria(2 1. 4 % )和γ_Proteobacteria(15. 7% )等类群 ,与芽孢杆菌属 (Bacillus) (2 5. 7% )发育系统关系密切的细菌为优势属。研究结果表明同时采用两种培养基有助于从太湖沉积物中分离到更多种微生物。  相似文献   
7.
王丽  赵云  杨茜  戴欣  朱雅新  董志扬 《微生物学报》2019,59(11):2218-2228
【目的】自极端环境来源的微生物的基因组中筛选新型的可用于合成生物学底盘细胞设计的启动子元件。【方法】本研究以含有绿色荧光蛋白结构基因和核糖体结合位点的探针型质粒pUC18-GFP为载体,通过构建瘤胃微生物元基因组质粒文库,从文库中快速高效筛选具有启动子功能的DNA片段。并且通过基于神经网络的启动子预测分析,获得可能的启动子区域。以绿色荧光蛋白和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来源的麦芽四糖淀粉酶作为报告基因验证所获得的新启动子片段的功能。【结果】我们从约3750个转化子中筛选到22条具有组成型启动子功能的DNA片段。这些片段与NCBI数据库中已报道的基因序列同源性较低,启动效率高低不等。我们通过启动子预测和亚克隆的方法获得两条全新的启动子片段RFa1p2 (76 bp)和RFb4p (547 bp)。此新的组成型启动子可以在不添加任何诱导剂的情况下启动异源蛋白在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中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8.
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周传斌  戴欣  王如松  黄锦楼 《生态学报》2011,31(16):4749-4759
生态社区建设融合了建筑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原理,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社区发展模式。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在一定的一级指标框架下,采用定性或定量的评价指标,评判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对生态社区的概念和内涵、形成与发展历程、国内外生态社区相关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总结和归纳,在此基础上综述了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包括评价主体、一级指标框架的构建、二三级指标使用的频度分析及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最后总结分析了生态社区指标体系研究中对外环境关联、动态发展、参与性与适应性等方面的不足,提出将复杂性理论、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和生态足迹分析引入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以提高指标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参与性。  相似文献   
9.
滩涂海水种植-养殖系统细菌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滩涂海水种植-养殖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养殖模式.对种植红树林的滩涂种植-养殖系统中细菌的生物量分布和水质的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红树林的净化作用,该系统内的水质达到Ⅱ~Ⅲ类海水水质标准,而对照塘的处于Ⅳ、Ⅴ类水质标准.系统中处理塘的异养菌、弧菌、磷细菌和产酶类细菌的数量比未种红树林的对照塘低1~2个数量级.用CORREL软件分析了细菌与水质的相关关系,异养菌、弧菌、磷细菌和产酶类细菌的数量与水体中的氮磷含量呈正相关.其中异养菌与弧菌的相关系数为0.9205,与氮磷的相关系数为0.6535(N)、0.8342(P),表明异养菌和弧菌可作为滩涂海水养殖系统水质的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王铱  徐鹏  戴欣 《微生物学报》2016,56(11):1691-1698
单细胞及单细胞基因组学研究是近年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微生物单细胞基因组学研究是继微生物元基因组学(又称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之后新发展起来的,可有效获取环境中大量无法培养的微生物遗传信息的技术。微生物单细胞基因组技术包括单细胞获取、全基因组扩增、全基因组测序以及数据分析等步骤,目前该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于探索未被元基因组技术或其它常规技术探测到的新型功能基因,或是对环境中物种丰度极小的未培养微生物的发现,以及对微生物细胞生命进化过程的研究等。本文对微生物单细胞基因组技术中单细胞获取和全基因组扩增所涉及到的不同方法以及应用此技术对环境微生物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