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等量分次施氮对冬枣15N和13C利用与分配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年生盆栽冬枣为试材,采用13C、15N双标记示踪技术,在果实发育期研究了等氮量分次追施氮肥对冬枣植株15N和13C吸收、利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至果实采收期,冬枣各器官Ndff值(植株器官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随追氮次数的增多而显著增大.生殖器官(果实)和营养器官(叶片、枣吊、新生枣头枝和细根)的15N分配率以4次追氮处理最高,1次追氮处理最低,贮藏器官(主干、多年生枝和粗根)15N分配率的趋势相反;4次追氮处理15N利用率分别比1次和2次追氮处理高27.4%和15.5%.追氮次数越多,植株总氮量和15N吸收量越大;随时间的推移,1次追氮处理土壤15N丰度和总氮含量持续降低,2次追氮处理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4次追氮处理变化相对最为平稳,至处理后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果实白熟至采收期,叶片叶绿素、氮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4次追氮>2次追氮>1次追氮.不同处理13C同化物积累与分配不同.4次追氮处理13C固定总量分别是1次和2次追氮处理的1.1和1.2倍.增加追氮次数,促进了13C同化物向果实和贮藏器官的转移,而减少了向当年生营养器官的分配.综上,果实发育期4次追氮通过保证根层稳定、充足的氮素供应,提高了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进而维持了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促进并优化了光合同化物的积累和分配,最有利于冬枣树体的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以4年生盆栽冬枣为试材,采用13C、15N双标记示踪技术,在果实发育期研究了等氮量分次追施氮肥对冬枣植株15N和13C吸收、利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至果实采收期,冬枣各器官Ndff值(植株器官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随追氮次数的增多而显著增大.生殖器官(果实)和营养器官(叶片、枣吊、新生枣头枝和细根)的15N分配率以4次追氮处理最高,1次追氮处理最低,贮藏器官(主干、多年生枝和粗根)15N分配率的趋势相反;4次追氮处理15N利用率分别比1次和2次追氮处理高27.4%和15.5%.追氮次数越多,植株总氮量和15N吸收量越大;随时间的推移,1次追氮处理土壤15N丰度和总氮含量持续降低,2次追氮处理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4次追氮处理变化相对最为平稳,至处理后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果实白熟至采收期,叶片叶绿素、氮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4次追氮>2次追氮>1次追氮.不同处理13C同化物积累与分配不同.4次追氮处理13C固定总量分别是1次和2次追氮处理的1.1和1.2倍.增加追氮次数,促进了13C同化物向果实和贮藏器官的转移,而减少了向当年生营养器官的分配.综上,果实发育期4次追氮通过保证根层稳定、充足的氮素供应,提高了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进而维持了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促进并优化了光合同化物的积累和分配,最有利于冬枣树体的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陈倩  丁宁  彭玲  葛顺峰  姜远茂 《生态学杂志》2017,28(7):2247-2253
以7年生烟富3/M26/平邑甜茶为试材,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不同供氮水平[低氮(100 kg N·hm-2,N100)、中氮(200 kg N·hm-2,N200)和高氮(300 kg N·hm-2,N300)]对烟富3/M26/平邑甜茶15N-尿素吸收、利用、损失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供氮水平植株的生长状况及氮素吸收、利用和损失特性差异显著.N200处理植株叶绿素含量(SPAD)、光合速率(Pn)、叶片全氮含量和生物量显著高于N100和N300处理,植株根冠比也显著增加.不同供氮水平下植株各器官对氮的吸收能力(Ndff值)存在显著差异,各测定时期果实(花)、叶片、一年生枝、多年生枝和中心干的Ndff值均为N100>N200>N300;而根的Ndff值在盛花期和春梢缓长期为N100 >N200>N300,在秋梢生长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为N200 >N100>N300.在果实成熟期,N200处理15N肥料利用率为23.6%,显著高于N100(16.3%)和N300处理(14.4%),而15N损失率为56.4%,显著低于N100(60.6%)和N300处理(66.1%).不同供氮水平植株的平均单果质量、单株产量、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均以N200处理最高,其次是N300处理,N100处理最低.  相似文献   
4.
砂培条件下,以2年生烟富3/八棱海棠(乔化)、烟富3/M7(半矮化)和烟富3/M26/八棱海棠(矮化)为试材,采用C、N双标记示踪技术,研究供氮水平(0N、25%N和100%N,100%N为Hoagland完全营养液中的N量)对不同砧穗组合苹果叶片衰老及13C、 15N分配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秋梢停长期,在同一氮素胁迫(0N和25%N)下植株叶片的叶绿素、氮含量和光合速率均以烟富3/八棱海棠最大,其次是烟富3/M7,烟富3/M26/八棱海棠最小,而正常氮素处理(100%N)均以烟富3/M26/八棱海棠最大,其次是烟富3/M7,烟富3/八棱海棠最小;在同一氮素胁迫水平下叶片的SOD和CAT活性均为烟富3/八棱海棠>烟富3/M7>烟富3/M26/八棱海棠,而正常氮素水平均为烟富3/M26/八棱海棠>烟富3/M7>烟富3/八棱海棠;在同一氮素水平下,3种砧穗组合苹果植株根和叶片的15N、13C分配率存在显著差异,氮素胁迫处理植株根的15N、13C分配率最高,表现为烟富3/八棱海棠>烟富3/M7>烟富3/M26/八棱海棠,而正常氮素处理植株叶片的15N、13C分配率最高,表现为烟富3/M26/八棱海棠>烟富3/M7>烟富3/八棱海棠.在不同氮素水平下,3种砧穗组合苹果植株氮肥利用率存在显著差异,且均以烟富3/八棱海棠植株最大,分别为44.3%、37.5%和31.4%,其次是烟富3/M7,分别为38.8%、30.7%和 26.6%,烟富3/M26/八棱海棠最小,分别为32.0%、27.2%和22.5%.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5—2016年在福建北部近海水域(120.10°E—120.65°E, 26.35°N—27.07°N)夏、秋、冬、春4个季节的海洋生态调查资料, 探讨了该水域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季节变化及其与水团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调查水域浮游动物的平均生物量依次是: 夏季(479.51 mg/m3)>秋季(257.37 mg/m3)>春季(241.86 mg/m3)>冬季(84.05 mg/m3), 平均丰度依次是: 夏季(156.36 ind./m3)>春季(91.57 ind./m3)>秋季(40.34 ind./m3)>冬季(21.82 ind./m3), 生物量和丰度均值都呈现出夏季、秋季到冬季依次减少, 春季增多的趋势, 不同的是秋季生物量均值高于春季, 而丰度均值低于春季。在夏、冬和春三季, 浮游动物的总生物量和总丰度的分布总体较为一致; 而在秋季, 浮游动物的总生物量和总丰度的分布几乎相反。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和微剌哲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r)是影响夏季总丰度分布最主要的种类; 链钟水母(Desmophyes annectens)是影响秋季总丰度分布最主要的种类; 驼背隆哲水蚤(Acrocalanus gibber)、亚强真哲水蚤(Eucalanus subcrassus)和百陶箭虫对冬季总丰度的分布起到了重要影响; 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和微剌哲水蚤是春季占总丰度比例较高的种类。浮游动物数量各季不同分布模式的根本原因是台湾暖流和浙闽沿岸流水团的季节性变化所致。研究结果不仅对了解与评价区域海洋生态系统动态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而且还可以丰富我国近海水域浮游动物的生态特征与水团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为目标生物,研究了不同浓度Cd2+(0.194、0.388、0.775 mg·L-1)、Aroclor 1254(0.005、0.01、0.05 mg·L-1)单一和复合胁迫对其消化盲囊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一和复合胁迫均可导致厚壳贻贝抗氧化酶的活性先升高后抑制。高浓度组(0.775 mg·L-1Cd2+、0.05mg·L-1Aroclor 1254)在单一胁迫第1天时,抗氧化酶的活性即达峰值。抗氧化酶活性的下降幅度和速率与胁迫物质作用时间和浓度呈正相关。(2)SOD、GSH-Px对胁迫的敏感性高于CAT。(3)各胁迫处理组MDA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均显著升高(P0.01)。单一胁迫的效应与剂量和时间呈正相关。(4)复合胁迫的效应强于单一胁迫。推测高于环境水平的Cd2+、Aroclor 1254对厚壳贻贝可产生明显氧化胁迫,抗氧化防御系统可以作为海洋环境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监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研究一种酱汁猪肘方便菜辐照杀菌工艺。检测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水平,研究不同污染微生物种类的D10。及混合菌的D10,探求产品最适宜的辐照工艺,以及辐照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与传统的工艺相比,采用4.0kGy—6.0kGy辐照杀菌工艺,避免了去钵、包装易破损以及包装后到处凝油的缺陷,有利于保持酱汁猪肘的良好外型、色泽和产品质量,延长保质期。  相似文献   
8.
冯璐  刘京涛  韩广轩  张启浩  彭玲 《生态学报》2021,41(10):3826-3835
地下水位是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然而其如何影响滨海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尚不清楚。通过地下水位控制试验,研究黄河三角洲滨海非潮汐湿地地下水位梯度(-20、-60、-100 cm)下,土壤种子库密度、物种多样性等特征,并通过土壤化学指标与对应的土壤种子库特征之间的通径分析,探讨地下水位深度变化对土壤种子库特征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在该区域秋季采样的土壤种子库中,碱蓬和盐地碱蓬的种子数量最多;地下水位变化对土壤种子库密度无显著影响,但对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影响较大,随着地下水位深度增加,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类呈增加趋势。整体上,随着地下水位深度增加,土壤种子库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随之增大。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盐是影响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种子库组成特征的主导因素,贡献率为69.482%,土壤养分为次要影响因素,贡献率为23.710%,进一步通径分析表明,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对种子库物种多样性起到限制作用,同时,有效磷浓度通过水溶性盐总量对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为间接负作用,总磷浓度对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相似性起到促进作用。研究表明,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地下水位深度变化,主要通过影响土壤水溶性盐总量,进而影响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田歌  王芬  彭玲  何流  姜远茂  葛顺峰 《生态学杂志》2017,28(7):2254-2260
研究平邑甜茶幼苗NO3--N吸收和利用特性对不同供钾水平的响应,旨在明确钾肥对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从而为果园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平邑甜茶幼苗为材料进行砂培试验,设置K0、K1、K2、K3、K4、K5、K6 7个钾浓度处理,分别相当于0、2、4、6、8、10、12 mmol·L-1 K+,运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和非损伤扫描离子选择电极技术,测定了不同供钾水平下平邑甜茶的氮素吸收和利用情况.结果表明: K3处理平邑甜茶幼苗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根系形态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K3处理根、茎、叶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 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Ndff)均达到最高,分别为K0处理的1.36、1.33和1.47倍.随供钾水平的增加,植株氮素利用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K3处理时最大,为23.3%,是K0处理的3.04倍.非损伤微测技术结果显示,K3处理时,平邑甜茶根系对NO3-有强烈吸收且内流速度达到最大,为19.34 pmol·cm-2·s-1;在缺钾(K0)和高钾(K6)处理时有明显外排趋势.因此,钾的亏缺或过量均抑制氮素的吸收和利用,适当供钾能够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增强硝酸还原酶活性,从而促进平邑甜茶对氮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生物炭和EM菌对黄河三角洲田菁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进行不同EM菌处理(不添加EM菌,EM-;添加EM菌,EM+)和不同水平生物炭处理(0,B0;0.5%,B1;1.5%,B2;3%,B3;生物炭质量/土壤质量),测定田菁生长指标、光合光响应曲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生物炭和EM菌及其交互处理中,EM+B3处理效果最好,其中田菁株高、基径和总生物量比EM-B0分别显著增加69.5%、90.0%和141.1%。生物炭和EM菌显著改善田菁的光合作用,EM+B3处理田菁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比EM-B0分别提高93.8%、35.1%、43.4%、34.8%。生物炭和EM菌有效改善叶绿素荧光参数,EM+B3处理的潜在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表观光合电子传递效率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比EM-B0分别显著提高25.8%、31.5%、37.2%和56.8%。田菁的生长指标、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在EM+处理下随着生物炭量的增加而增大,而在EM-处理下B3出现抑制现象。添加EM菌和3%生物炭(EM+B3)有助于提高田菁光合能力和叶绿素荧光特性,拓宽叶片的光照生态幅,增强保水抗旱性能,促进田菁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