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第四纪冰期与陆生脊椎动物残留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荣祖 《动物学报》2004,50(5):841-849
在第四纪冰期中 ,中国东部地区是否发生过冰川 ,长期存在争议。中国东部地区冰川说的创始人李四光教授在提出该学说时 ,从古生物方面未得到冰期生物群的证据。现存生物种的地理残留现象可反映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本文作者依据中国陆生脊椎动物的北方残留、热带 -亚热带残留、温带湿润带残留等现象 ,推断 :(1)在冰期的冷期中喜暖动物南迁时 ,中国东部地区是一避难地 ;(2 )在中国东部地区未见有典型冰川残留种的存在 ;(3)一些湿润种的间断残留分布与中国北方黄土及干旱气候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此结论似不支持中国东部冰川说  相似文献   
2.
我国动物地理学研究的前景─—方法论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着重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在新形势下我国动物地理学的前景,提出建立两类资料地图──动物学资料图( Zoological information map)和地理学资料图(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map),以比较地理学分析法(Comparative geographical analysis),进行不同时空尺度的研究,并建议了在最近时期内应优先选择开展研究的关键性地区及其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3.
4.
动物地理学自创始(19世纪后期达尔文—华莱斯时代)以来,一直偏重于历史动物地理学分支的研究。由赫瑟(R.Hesse)为主在本世纪初逐渐加强的生态动物地理学,一直处于次要的地位。近20多年来,情况有了改变,由郝钦申等开始的对动物在局部环境中分化的探讨,促进了有关竞争、天敌、互助等现象与动物分布关系的研究,对生态动物地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麦克阿瑟和威尔由提出的岛屿生物地理均衡论(Dynamic Equilibrium Theory of Island Biogeography)。自提出以后,围绕对此学说的检验,修改和批评,成为当代生态动物地理学研究中争议最多,因而也是最活跃的领域。它启示着和激  相似文献   
5.
由胡淑琴主编的《西藏两栖爬行动物》(1987年出版)汇总了1973年以来西藏两栖爬行动物考察的成果。全书记载了44种两栖类,54种爬行类,包括著者等先后发表的 11个两栖类新种,3个爬行类新种。过去对西藏两栖爬行类调查贫乏,如两栖类原有记录只有9种,故本书所记载的,除新种外,绝大多数是新纪录。本书以88%的篇幅分种记述形态,生活习性和分布,提供了较完整的资料,在区系方面的讨论,颇具特色。可以说,本书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对本区两栖爬行动物分类和区系的第一次系统整理。它的出版,值得庆贺。  相似文献   
6.
中国及其邻近地区兽类分布的趋势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本文应用Terent'ev(1963)始创的方格法对我国及其邻近地区的兽类(除冀手目外)进行了统计,揭示和初步阐述了兽类及其各目中:(一)种的分化中心和密度分布趋势;(二)种的密度分布与纬度及三大自然区主要自然因素的关系。最后,以Schilder(1956)的方法编制了中国与邻近地区兽类区系种的相似性及其数量关系图,提出若干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分布现象。  相似文献   
7.
土壤中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是惊人的,从原生动物到脊椎动物除典型的海洋动物,大多数的门纲,在土壤中均有其代表。有一些类群,种的分化极为丰富,如蜱螨和线虫。昆虫的种超过百万,与土壤接触的种类占95—98%(Buckle1923)。全部多足纲和陆生寡毛类都生活于土壤。所有陆地生态系统(森林、草原、荒漠、农地)中的无脊椎动物大多数生活在土壤里或生命发育周期中的某些时期要在土壤中渡过(Ghila-rov 1976)。用简单改良的“Tullgren干漏斗”采集,在一平方米土壤内采到的小型节肢动物,少则几千,多则以万计。用简单的“Baermann湿  相似文献   
8.
我国草原按一般概念,大体上可分为草甸草原、干草原、森林草原和山地草原,分布于暖温带和寒温带间,自内蒙东部向西北包括新疆的山地,向西南经黄土高原达青藏大高原东南,横贯东西,面积很广。草原是夭然的牧场,为不断改善饲料的供应,保证农牧业的发展,我国科学工作者对草原的研究一向重视,动物学工作者也不例外。多年来,对各地草原动物区系及危害问题的调查,已累积了一些资料。为了更好的支援农业,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笔者等近年来有机会在青海、甘肃、新疆、内蒙一带考察,有关草原啮齿类对草原的影响,曾做过一些工  相似文献   
9.
灵长类(除猕猴属外)在中国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动态动物地理学观点对中国灵长类(不包括猕猴)的分布进行了分析,提出:(1)中国灵长类自更新世时的分布呈现向南退缩的总趋势,并随气候的变迁而波动,晚更新世向南退缩最为明显;(2)根据Jablonski等认为,我国特有种金丝猴的不连续分布,是由于青藏高原抬升的影响。作者总结了迄今所知的金丝猴生态地理分化特点,对此假说未提出异议,(3)由于除猕猴以外的我国灵长类生态上与森林环境有密切联系,而森林被破坏直接对灵长类在我国分布区的缩小与岛状断裂影响最大,近期可能绝灭的地点甚多。  相似文献   
10.
动物区系—地理资料整理中的地名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动物地理分布(geographic distribution)时,对地名的应用颇不一致,通常有三种方式:(1)应用行政省、区、县的名称;(2)应用通称的地理名称,如华北平原、天山山地;(3)较详细地叙述,如四川贡嘎山海拔3,500—4,000米的云杉、冷杉林。在多数的著作和文章中最常见的是第一类,而且由于受出版篇幅所限,总是简单扼要地叙述到省名,或只作稍多的补充加上“北部”、“南部”之类的用词。许多以表格形式出现的分布资料都是以省或低一级行政区划分,即地区或州(如四川阿坝)为单位,这种用法已成为最习惯的用法。这样在不附分布图的情况下,只用行政区的名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