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蜚蠊灭菌肽的诱导及初步分离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张然  陈濂生 《昆虫学报》1990,33(1):7-13
昆虫经诱导盾产生灭菌肽的研究近年来已有很大进展,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绝大多数都是以有翅亚纲内生翅类鳞翅目(主要是蚕类)昆虫和少数双翅目昆虫为材料.本文首次以有翅亚纲外生翅类蜚蠊目的美洲蜚蠊(Ptriplaneta americana L.)为实验昆虫,用Escherichia coil K12 strain D31作诱导源,对不同发育期、不同性别、不同成虫期的蜚蠊进行诱导后,采用含菌培养基平板测活方法,就存在个体数及能产生抗菌物质的个体数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发现成虫日龄在10天之内的雄性蜚蠊能够产生抗菌物质的个体百分比最高.抗菌物质出现的高峰期是在诱导后第三、四天.用滴滴涕和溴氰菊酯作诱导源对雄性蜚蠊的诱导实验表明,杀虫剂也能诱导蜚蠊产生抗菌物质,而且所诱导产生抗菌物质的活性强度(用抑菌圈直径表示)高于大肠杆菌所诱导的.滴滴涕和溴氰菊酯的重复诱导可提高蜚蠊产生抗菌物质个体百分比.蜚蠊经诱导后产生的抗菌物质具有广谱性,对苏云金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及绿脓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而对大肠杆菌D31、大肠杆菌、粘质沙雷氏杆菌和溶壁微球菌等有较弱的抗菌活性.用肽类物质的指纹图谱法分离蜚蠊血淋巴抗菌物质,发现经诱导后血淋巴中确有新的肽类物质产生,该物质具抗菌活性,用DABITC法分析,其N-末端氨基酸为赖氨酸.  相似文献   
2.
p38MAPK介导的胶质细胞iNOS的转录激活机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酶级联反应系统参与胶质细胞中iNOS的合成.通过瞬时转染p38MAPK途径中上游激酶,MAPK激酶3(MKK3)和MAPK激酶6 (MKK6 )表达质粒,进一步了解p38MAPK级联传导信号系统调节iNOS基因在胶质细胞中的转录激活机制.MKK3或MKK6表达质粒与接有荧光素酶(luciferase ,Luc)的大鼠iNOS启动基因质粒(iNOS Luc)联合转染C6星形胶质细胞株引起iNOS Luc的激活,并且使细胞因子诱导的iNOSmRNA的表达增强.这两种效应都能够被p38MAPK抑制剂SB2 0 35 80所抑制.MKK3 6也可以诱导核因子κB(NFκB Luc)依赖的转录活性.这些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为p38MAPK信号级联传导途径在调节大鼠胶质细胞中iNOS基因转录激活中的重要作用,包括转录因子NFκB的作用提供了证据.通过阻断iNOS表达或NO的生成,抑制细胞炎症发生,为防治神经细胞炎症反应性疾病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 SSH) 成功地构建了双肌臀与非双肌臀大白猪肌肉组织差异表达的消减 cDNA 文库,获得有效克隆 686 个. 对整个文库测序分析,共获得 587 条有效序列. 利用 BLAST 在线软件与 GenBank、 GenBank EST 和 Tigr Porcine EST 等数据库进行同源序列比较,发现其中有 11 个未知新序列,可能代表“双肌臀”大白猪肌肉组织特异表达的新基因. 对文库中所包含的兰尼啶受体基因 (RYR1)、钙依赖性蛋白激酶 基因 (CAMK2)、人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7 基因 (IGFBP7),以及 695号、 882号和480号3个新基因进行了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结果显示: RYR1、 CAMK2 及 IGFBP7 基因在双肌臀猪肌肉组织 RNA 池中的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的非双肌臀猪肌肉组织 RNA 池中表达量的 1.87、 1.90 和 1.85 倍; 695 号、 882 号和 480 号 3 个新的 ESTs 在双肌臀猪肌肉组织 RNA 池中的表达量为非双肌臀猪肌肉组织 RNA 池中表达量的 1.48、 1.44 和 1.78 倍. 这提示我们,上述基因的上调表达很可能与猪双肌臀性状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研究该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动物转基因技术的基本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为如何利用这些方法进行转基因动物的制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利尿剂联合β受体阻滞剂(β-RB)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7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以利尿剂(A组)、β-RB(B组)和利尿剂+β-RB(C组)治疗,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心室重塑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C组LVEF、SV、CO的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但其HR水平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LVESV、LVS、LVEDV、LVD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C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C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与A组和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尿剂联合β-RB治疗CHF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利尿剂和β-RB单用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抗人源核受体hLRH-1 的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构建含有hLRH-1基因全长克隆的 原核表达载体pET507a-hLRH-1 并用IPTG 诱导其在Rosseta2 菌株中表达重组蛋白His-hLRH-1,经亲和层析纯化后按常规方法 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用Western Blot 对其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原核表达载体pET507a-hLRH-1经测序证实构建 成功,将其转化大肠杆菌Rosseta2菌株后成功诱导表达重组蛋白His-hLRH-1,经纯化免疫新西兰兔后得到抗hLRH-1 多克隆抗 体,Western blot 证实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结论:成功表达His-hLRH-1 重组蛋白并制备出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用于hLRH-1 的 免疫学检测及其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台湾海峡鱼类组成及其生态区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台湾海峡鱼类物种的相关历史调查资料和文献,分析了台湾海峡鱼类物种组成及其生态类型和区系特征,探讨全球变化背景下台湾海峡鱼类物种组成变化。结果显示,台湾海峡共有鱼类1,697种,分隶40目206科740属,其中,目级分类阶元种类数最多的为鲈形目,科级分类阶元种类数最多的为鰕虎科;从适温性上看,暖水性鱼类最多,有1,560种,其次为暖温性鱼类(128种)和冷温性鱼类(9种);栖息地生态类型则以大陆架砂泥质底层鱼类和岩礁性鱼类种类数最多,各有596种,其后依次是大陆架近底层鱼类(249种)、大陆架中上层鱼类(158种)和大洋性鱼类(98种),洄游性鱼类181种,经济性鱼类735种;海区间鱼类种类数对比显示,台湾海峡鱼类与南海鱼类共有种最多,共有种比例高达91.9%,其次为东海(69.3%)和黄海(19.4%),多为印度—西太平洋海区分布种,仅288种广泛分布于中国各海区。由此,台湾海峡鱼类区系特征兼有热带和亚热带海区鱼类区系特点,属于印度—西太平洋暖水区系中—日亚区和印度—马来亚区的过渡海区,其分界区域在台湾浅滩东部外缘至澎湖列岛偏北海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株的研究简史,并着重阐述了现用减毒活疫苗株SA_(14)-14-2的生物学特点、分子生物学、免疫效果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国家重大战略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是该区域发展的优先本底。探究植被覆盖度(FVC)时空变化有利于更准确地认识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对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分析了一体化示范区1984—2019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并基于增强回归树(BRT)量化不同生态因子对FVC的影响。结果表明: 1984—2019年间,研究区域植被覆盖整体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研究区域植被覆盖空间分布具有阶段性和区域性的特征。植被覆盖以退化为主, 相较于1984年,2019年覆被退化和改善的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49.8%和12.8%。其中,覆被退化主要发生于吴江北部、嘉善南部和青浦东北部。人类活动完全削弱了自然因素对FVC的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GEE平台是实现植被覆盖常态化监测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双腔水囊联合腹主动脉介入阻隔术对比催产素联合常规剖宫产对于晚期妊娠糖尿病引产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待产的146例晚期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研究组首先采用双腔水囊置于宫颈引产,对于双腔水囊引产失败的患者则采用腹主动脉介入阻隔术情况下剖宫产;对照组采用单纯静脉滴注小剂量催产素引产,对于催产素引产失败的患者则行常规剖宫产。通过询问病史、体征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收集孕妇一般情况、引产前后宫颈Bishop评分、各产程情况、不良反应等数据;引产失败的部分患者收集手术时间、输血量、出血量、子宫切除率、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促宫颈成熟度、各产程情况、妊娠结局、不良反应等结果。结果:研究组孕妇宫颈Bishop评分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宫颈Bishop评分提高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引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剖宫产率高于研究组,两组分娩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引产开始至临产时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上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子宫切除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腔水囊、催产素均可促宫颈成熟,但前者优于后者且可提高引产成功率;腹主动脉介入阻隔术的应用较常规剖宫产优势更为明显,对于晚期妊娠糖尿病孕妇采用双腔水囊联合腹主动脉介入阻隔术引产具有更高安全性,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