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4年5月,对浙江乐清西门岛的人工红树林及周边滩涂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8构组成介于红树林和光滩之间,三种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分别为452ind..m-2,310ind..m-2,620ind..m-2,生物量分别为40.53g.m-2,44.80g.m-2和42.75g.m-2。红树林区底栖动物的优势种为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esculenta和难解种,隶属6门7纲15科;主要是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底上生活类群(groupofsurface,GS)种类数少于底内生活类群(groupofsurfacebelow,GSB)种类数。通过在红树林、幼红树林和光滩三种生境的调查发现,幼红树林群落结不等蛤Enigmoniaaenigmatica。三种生境中,红树林的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最高,优势度最小,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与红树林生境的复杂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测定处于不同纬度的浙江杭州和福建宁德的蓝尾石龙子(Eumeceselegans)种群的个体大小和繁殖特征。宁德种群的产卵时间为5月27日—6月22日,早于高纬度杭州种群(6月4日—7月12日)。宁德种群最小繁殖雌体及性成熟个体大小均显著小于杭州种群。宁德和杭州两种群的相对窝卵重无显著差异;当统计去除母体体长的影响之后,两地种群的窝卵数和窝卵重也无显著差异,但杭州种群的卵重量显著大于宁德种群。蓝尾石龙子窝卵数和卵重量呈负相关,窝卵数和卵大小的权衡存在种群间差异。特定窝卵数条件下,杭州种群的卵重量显著大于宁德种群。由此可见,蓝尾石龙子种群间的繁殖生活史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与母体大小的差异密切相关。推测不同纬度地区的蓝尾石龙子种群的繁殖策略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温州沿海岛屿众多,水文环境复杂,疣荔枝螺(Reishia clavigera)是岩相潮间带常见种,对其群体间遗传多样性的分析,有助于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种质资源。本实验对温州沿海14个典型岛屿的158个疣荔枝螺个体,进行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片段序列测定,得到158 条长度为672 bp的序列,A、T、C、G 四种碱基含量分别为23.0%、38.4%、17.4%和21.2%。共检测到保守位点562个,变异位点108 个,其中包括简约信息位点57 个,单突变位点51 个。所有个体的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为0.008 0 ± 0.029 7,单倍型多样性为指数Hd为0.978 ± 0.006,平均核苷酸差异度为5.328。群体间遗传距离在0.005 7 ~ 0.011 1之间,群体内遗传距离在0.005 7 ~ 0.010 8之间,不同疣荔枝螺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处于同一水平。霓屿岛和大竹峙岛群体内遗传距离最小,洞头岛群体内遗传距离最大。共检测到102 个单倍型,大部分单倍型聚合为一支,没有形成明显的区系结构,各个岛屿的疣荔枝螺存在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浙江省永嘉县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楠溪江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促进风景区的有效管理和建设,于2008年5月、8月、9月、10月和2009年5月对楠溪江流域的两栖动物进行野外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楠溪江流域共计有两栖类24种,隶属于2目7科,中国特有种13种,其中福建大头蛙和天台粗皮蛙是温州地区的新纪录种.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华中华南区共有种为主,东洋界占明显优势,达22种,占物种总数的91.7%.  相似文献   
5.
浙南岛屿岩相潮间带石鳖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浙南岛屿岩相潮间带石鳖的群落结构。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s种类均匀度(J)、Margalef种类丰度(d)、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I)4个测定群落种类多样性指标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变化,H′值为北麂的关帝山最大、七星岛最小,J值为洞头的鸽尾礁最大、七星岛最小,d值为南麂的马祖岙口和北麂的海利相对较大、北麂的筲箕屿最小,I值为七星岛最大、洞头的鸽尾礁最小;垂直变化,潮区由高到低,H′、J和d值呈逐渐增大的趋势,I值中潮区开始则逐渐变小;季节变化,H′、J、d值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I值则相反。用Bray-Curtis群落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浙南岛屿潮间带石鳖群落可聚为两大类型。温度、潮汐、海岸开敞度、浪击度和空间异质性是影响石鳖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动物能量代谢的生理生态特征与物种的分布和丰富度密切相关,基础代谢率(BMR)是恒温动物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的最小产热速率,是动物在清醒时维持身体各项基本功能所需的最小能量值,是内温动物能量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测定了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的BMR、内部器官(肝、心、肌胃、小肠、肾和整体消化道)和肌肉的重量,分析了白头鹎内部器官和肌肉重量的季节性变化及与BMR的关系.方差分析表明,白头鹎的BMR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较高,夏季最低.其内部器官及肌肉重量的变化同样有明显的季节性.相关分析表明,白头鹎的BMR与肝、心、消化道等内部器官和肌肉重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对浙江地区3个多疣壁虎(Gekko japonicus)种群的个体大小、繁殖生活史特征进行了测定。在24 ℃、28 ℃和31 ℃条件下,孵化多疣壁虎卵,并测定其孵化期和幼体特征。结果表明:多疣壁虎成体存在显著种群间变异和两性差异,即衢州和温州个体大于杭州个体,雌体大于雄体;卵平均质量和窝卵重无显著种群间差异,但杭州壁虎的相对窝卵重显著大于衢州和温州个体;孵化温度能显著影响孵化期及幼体的尾长和头宽,但不影响幼体体长、体质量及运动能力;孵化温度效应不存在种群间差异。本研究揭示了疣壁虎个体大小、繁殖输出以及卵孵化特征的微地理变异。  相似文献   
8.
中国石龙子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张永普  胡健饶  计翔 《动物学报》2004,50(3):431-441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中国石龙子附睾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顶体囊前部扁平、由皮质和髓质组成 ,穿孔器中度倾斜、顶端尖 ,穿孔器基板塞子状 ,细胞核长形 ,核内小管缺 ,核前电子透亮区小 ,核肩圆 ,核陷窝锥形。颈段具片层结构 ,近端中心粒和远端中心粒的长轴呈直角 ,9束外周致密纤维与远端中心粒相应的 9束三联微管相联 ,向后与轴丝相应的 9束双联微管相联 ,中央纤维与 2个中央单微管相联。中段短 ,多层膜结构缺 ,含有线状嵴的柱状线粒体 ,不规则卵状致密体组成不连续的环状结构 ,纤维鞘伸入中段 ,具终环。线粒体与环状结构的模式为 :rs1 /mi1 ,rs2 /mi2 ,rs3/mi3,rs4 /mi4。主段前面部分具薄的细胞质颗粒区。纤维 3和 8至主段前端消失。轴丝呈“9 2”型。中国石龙子精子超微结构具有塞子状的穿孔器基板、致密体形成不连续的环状结构和纤维鞘始于ms2等特征与巨石龙子群和蜓蜥 -胎生群不同。没有发现石龙子科精子的独征  相似文献   
9.
乐清湾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滨海湿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作用,国内一些专家对一些重要的河口和沿海潮间带底栖动物生态学进行了研究,如长江口(袁兴中、陆健健,2001a,b)、深圳湾(厉红梅等,2001;厉红梅、孟海涛,2004)、胶州湾(李新正等,2006)、杭洲湾(范明生等,1996)以及其它滨海湿地(张永普等,2001;鲍毅新等,2006).  相似文献   
10.
朱灵君  杜卫国  孙波  张永普 《生态学报》2010,30(18):4848-4854
在围栏条件下,比较升温和对照处理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繁殖、卵孵化及幼体特征的差异,以揭示升温对其繁殖生活史特征的作用。升温处理对北草蜥母体体温有显著影响,但并不影响其繁殖输出。升温显著影响卵孵化期和幼体的运动能力,但不影响幼体大小等形态特征。升温条件下孵出的幼体运动能力较弱。结果表明,北草蜥母体能耐受短期的环境增温,维持相对恒定的繁殖输出;升温能影响幼体的功能表现,进而可能改变后代适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