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 镰刀菌属(Fusarium)是危害性最大的真菌之一,不仅侵染田间作物和库贮谷物,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产生毒素,引起人畜镰刀菌毒素中毒。黄曲霉毒素的致癌作用被证实后,更引起世界各国对镰刀菌毒素及其中毒现象的重视(孟昭赫等,1979)。镰刀菌产生的毒素主要是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其中 T-2毒素的毒性最强(Ronald,1981),它能引起兔子皮肤反应和抑制植物种子发芽等生物毒性效应(Burme-istes,1970;Ueno,1971)。国内尚未见人工培养产生 T-2毒素的报告。为给农业、食品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报告 T-2毒素产生菌株的筛选。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三线镰刀菌M-20(Fusarium tricinctum)接种于已灭菌的玉米粒培养基中,于13℃培养30天后,提取培养物所得粗毒素。经二次硅胶柱层析纯化后,经丙酮-正己烷结晶,可获得白色针状结晶。根据它的熔点(151—2℃)R_f0.56,LD_(50)2.5,mg/kg。分子量466,FD质谱测定,~1H核磁共振谱及EI质谱,确证结晶为T-2毒素。  相似文献   
3.
霉菌毒紊是霉菌产生的一类有毒的代谢产物,它们主要是小分子量的有生物活性的天然有机化合物。通常依其对实验动物的损伤部位,分为肝毒素、肾毒素、神经毒素、生殖毒素和其它毒紊等五类。在自然界,霉菌产生的毒紊含量非常少,但是,人或动物食后可能会出现呕吐、腹胀、腹泻等急性中毒症状。用含毒素的食物或由这些食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三线镰刀菌M-20液体培养的产毒性。该菌株分别接种于PSC、GMG和SPM液体培养基以及碎玉米培养基内,培养物用豌豆发芽抑制法测定毒性和高效液相测定T-2毒素,结果表明,M-20菌株在GMG液体培养基于8和19℃下培养24天,其产毒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5.
赤霉烯酮通常是镰刀菌感染麦类或玉米产生的一种类雌性激素。五十和六十年代均有报道。1966年Urry等阐明了这个毒素的化学结构,并称这种毒素在已发现的霉菌毒素中唯有它损伤动物生殖器官。1973年,于上海郊区县发现猪吃了赤霉病麦后,出现外阴红肿、直肠脱出等病症。从这批病麦中我们曾分离得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三线镰刀菌M-20(Fusarium tricinctum)接种于已灭菌的玉米粒培养基中,于13℃培养30天后,提取培养物所得粗毒素。经二次硅胶柱层析纯化后,经丙酮-正己烷结晶,可获得白色针状结晶。根据它的熔点(151—2℃)R_f0.56,LD_(50)2.5,mg/kg。分子量466,FD质谱测定,~1H核磁共振谱及EI质谱,确证结晶为T-2毒素。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对镰刀菌3个种的47个菌株用豌豆发芽抑制和鸽子呕吐试验筛选雪腐镰刀菌烯醇(Nivalenol)的产生菌株。化学分析的结果表明雪腐镰刀菌M-24和禾谷镰刀菌M-46能够产生雪腐镰刀菌烯醇。菌株M-24适宜的产毒温度为25-30℃;25℃条件下,M-24的产毒高峰出现在接种后的第三、四周,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含量分别达到447.9mg/kg和538.0mg/kg;五种培养基上产毒量也有所不同,在大麦和大米上产毒量最高(毒素含量分别为819.7mg/kg和780.5mg/kg),玉米和小麦上次之(521.9mg/kg,402.4mg/kg),绿豆上产毒量最低(167.6mg/kg)。菌株M-46在上述条件下产毒量均低于5mg/kg。  相似文献   
9.
三线镰刀菌M-20液体培养产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三线镰刀菌M-20液体培养的产毒性。该菌株分别接种于PSC、GMG和SPM液体培养基以及碎玉米培养基内,培养物用豌豆发芽抑制法测定毒性和高效液相测定T-2毒素,结果表明,M-20菌株在GMG液体培养基于8和19℃下培养21天,其产毒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
钢索诺夫和阿列克散德罗夫在研究细胞对具有不同物理化学特性刺激物的反应时,提出了一个兴奋和损伤的蛋白质学说(纳索诺夫和阿列克散德罗夫1940,纳索诺夫1959)。根据这个学说,细胞的兴奋和损伤是原生质蛋白质变性的直接结果。 远在上世纪就有学者开始进行了温度因素对动物细胞影响的实验,结果证明了细胞对热的麻痹决定于细胞蛋白质的温度变性(Kuhne 1860,加勃里切夫斯基1887,Mirsky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