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狂犬病病毒是一种囊膜RNA病毒,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人和哺乳动物致命性的脑脊髓炎。现有研究表明囊膜病毒颗粒从感染的细胞中出芽释放时会携带许多可能在病毒的复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宿主蛋白。尽管先前已报道某些宿主蛋白可掺入到狂犬病病毒颗粒上,但还没有系统地鉴定狂犬病病毒颗粒上的蛋白质组成。为了理解病毒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在病毒培养和蔗糖密度梯度超离心纯化的基础上,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了纯化的狂犬病病毒颗粒(SRV9弱毒疫苗株)上的蛋白质组成。除了检测到狂犬病病毒编码的五个结构蛋白以外,我们还检测到了50个宿主编码的蛋白。按功能可将其分成十类:胞内转运蛋白(14%),分子伴侣(12%),细胞骨架蛋白(24%),信号转导蛋白(8%),转录调节蛋白(12%),钙离子结合蛋白(6%),酶结合蛋白(6%),代谢作用蛋白(2%),泛素化蛋白(2%),其他功能的蛋白(14%)。利用免疫印迹方法对病毒颗粒上的4个宿主蛋白(肌动蛋白,微管蛋白,微丝结合蛋白和热应激同源蛋白70)进行了验证。本研究首次鉴定了狂犬病病毒颗粒上的宿主蛋白组成,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该病毒复制与感染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糖皮质激素对机械通气大鼠肺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一氧化氮(NO)表达的影响,探讨糖皮质激素对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entilator induced lung injury,VILI)的干预作用。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机械通气组、地塞米松(DXM)干预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肺组织iNOS mRNA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肺组织iNOS蛋白表达,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肺组织和血浆NO含量。结果机械通气组和DXM干预组大鼠肺组织iNOS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血浆和肺组织NO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XM干预组上述指标与机械通气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可通过抑制肺组织iNOS的表达,减少NO的生成,对机械通气大鼠肺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微滴培养技术在卵母细胞培养和胚胎早期发育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近期研究发现这项技术又有新的应用范围.有科学家发现将该技术应用于胚胎干细胞可以实现高效传代,在精原干细胞培养和精子发生相关过程的研究方面也可取得很好效果,同时,对早期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分离过程的监控和对精原干细胞生长过程的观察也相对容易.这些研究结果显示,微滴培养技术在这些新领域的研究与常规培养方法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回顾微滴培养技术的主要发展过程,重点探讨微滴培养技术的最新应用及其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COX-2、PGE2、EP2受体及小胶质细胞在甲基苯丙胺中毒大鼠纹状体内的表达变化探讨甲基苯丙胺中毒大鼠纹状体中COX-2/PGE2系统与小胶质细胞活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30只(实验组分成三个亚组,分为末次给药后1天组、2天组和3天组,n=10)。实验组给予10mg/kg的MA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每天注射两次,注射时间为8:00、20:00,连续注射4天。分别于末次给药后的第1天、第2天、第3天处杀。用免疫组化技术对中毒大鼠纹状体(CPU)中COX-2、EP2受体及Iba1(钙离子接头蛋白,小胶质细胞内一种特异性标记物)的表达进行检测,并进行图像分析。另外,取大鼠的纹状体运用酶联免疫法检测PGE2的含量。结果:COX-2、PGE2、EP2受体及小胶质细胞在各组均有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COX-2、PGE2、EP2受体的1天组表达均不同程度下降;2天组中COX-2表达水平大幅度上升,PGE2、EP2受体表达仍低于正常水平;3天组COX-2表达水平继续升高,而PGE2、EP2受体表达趋于正常组水平。而小胶质细胞表达水平则是三个实验组均高于正常组,且3天组高于2天组,2天组高于l天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OX-2/PGE2系统与甲基苯丙胺中毒大鼠纹状体内小胶质细胞活化无明显相关性;COX-2与甲基苯丙胺的神经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明确医院行政管理队伍培训需求,为建立规范化培训体系,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面向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开展个人培训需求意愿、医院内部管理体系运行现状及个人岗位胜任能力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组织、岗位及个人层面的培训需求分析。结果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接受培训的意愿较为突出,而不同层级之间对培训内容、时间及方式的需求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具有较为强烈的培训需求,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长效培训机制是建设高素质医院管理队伍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6.
湿地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动力学模型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常用的吸附-解吸动力学模型(Freundlich方程、Langmuir方程及Temkin模型),分析比较了不同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目前国内外关于磷吸附-解吸动力学模型研究进行了简要概述,介绍了不同模型的统一表达形式,并提出应加强对不同类型湿地中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过程及其动力学模型、对吸附-解吸过程的长期监测和不同环境因子间的交叉效应研究等建议,以深化对动力学模型的认识,从净化机理层面充分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大兴安岭北部奥克里堆山不同海拔(750~1420 m)天然林土壤胞外酶活性(EEA)和酶计量比的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海拔、季节及其交互作用对β-葡萄糖苷酶(BG)、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酸性磷酸酶(AP)活性均存在显著影响。5月,BG和NAG活性随海拔升高呈逐渐增大趋势,AP活性随海拔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7月,NAG活性随海拔升高而增大,AP活性则先升高后降低。9月,不同海拔上NAG活性变化幅度较大,在1420 m处活性最高,为124.22 nmol·h-1·g-1。随着海拔的升高,酶化学计量比ln(BG)∶ln(NAG+LAP)呈降低的趋势。除海拔830 m外,7月化学计量比值最高。土壤C、N、P转化酶活性对数转换后的比值为1∶1.25∶0.82。海拔和土壤温度是影响土壤胞外酶的主要因素,土壤温度与BG、NAG和AP呈显著正相关。ln(BG)∶ln(NAG+LAP)和ln(NAG+LAP)∶ln(AP)与pH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与DOC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而ln(BG)∶ln(AP)受土壤容重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Ser/Thr激酶,属于PIKK超家族,对调节细胞周期、蛋白质合成等具有重要作用,是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凋亡的中心调控器,但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中的研究还未见报道.以小鼠卵母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荧光为主要研究方法,对mTOR在小鼠卵母细胞中的表达进行研究,并通过mTOR的特异性抑制剂雷帕霉素( rapamycin,RAPA )对卵母细胞进行处理,对mTOR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小鼠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生发泡( germinal vesicle,GV )期mTOR主要集中在核膜处表达,生发泡破裂 ( germinal vesicle breakdown,GVBD )后mTOR伴随染色体分布,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 second metaphase,MⅡ期 ) mTOR伴随纺锤体分布;雷帕霉素处理后,小鼠卵母细胞的成熟受到抑制,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同时其mTOR的表达部位和形态也发生变化.研究表明,在小鼠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mTOR在各个时期的表达及分布具有阶段特异性,并对小鼠卵母细胞GVBD的发生和第一极体的排放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岩 《生命科学》2009,(5):679-689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是目前研究方法最为多样、研究技术手段最为成熟的一类组织干细胞,并且已经被成功运用于临床上对白血病以及先天性免疫缺陷等疾病的治疗。近年来,通过对一系列“转基因”与“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分析,人们对造血干细胞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发生与起源、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与“定向分化”的调节机制、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微环境(niche)对造血干细胞功能维持的调控,以及造血干细胞与白血病干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何实现造血干细胞的体外长期培养与扩增,实现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或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细胞)向造血干细胞进行有效的定向分化,以及探索造血干细胞在病理状态(如癌症、贫血、衰老等)或应激状态下(如炎症与感染、组织损伤、代谢异常等)的功能变化,都将会是今后造血干细胞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将微小病毒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基因克隆到质粒pVAXI载体多克隆位点,构建出核酸疫苗双表达载体pVI。将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和新霉素磷酸转移酶(neor)基因作为报告基因,连接到pVI载体IRES基因的前后两处多克隆位点,构建出表达载体pEIN。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该载体转染COS-7细胞,筛选到同时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和新霉素磷酸转移酶的表达株,表明成功地构建了核酸疫苗双表达载体,为构建多价核酸疫苗及带有分子佐剂的核酸疫苗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