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羊河流域武威绿洲春玉米水氮耦合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西北旱区春玉米最佳的水氮耦合模式,在甘肃石羊河流域武威绿洲边缘进行田间正交试验,研究不同生育阶段水量分配及施氮量对春玉米群体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武威绿洲春玉米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量为300kg hm-2、拔节期灌水136 mm时的籽粒产量最大.籽粒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全生育期灌水340 mm时增施氮肥可使籽粒产量和籽粒灌溉水利用效率同时提高;施氮量为300 kg·hm-2、苗期和灌浆期分别灌水34 mm时籽粒灌溉水利用效率最大.各因素对玉米植株全氮累积总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施氮量、拔节期灌水、苗期灌水、灌浆期灌水和抽穗期灌水.石羊河流域武威绿洲春玉米水氮耦合最佳模式为:施氮量300 kg·hm-2,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分别灌水34、136、68和102 mm.  相似文献   
2.
植物叶片的水分传输是SPAC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而且还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是复杂的生理过程。为了搞清SPAC系统水分传输机理,人们对植物叶片导水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植物体叶片导水率研究的一些新的进展和发展动态,就叶片水分传输在植物水分平衡中的作用、叶片导水率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影响植物叶片导水率的内部、外部环境因素各异,文章重点阐述了土壤因素、气象因素、植物激素、生育阶段和解剖特性等对叶片导水率的影响,提出植物叶片导水率研究中亟需考虑的问题,并对今后SPAC系统中叶片导水率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针对南疆地区水资源短缺和棉田土壤盐碱化问题,研究不同生育期土壤基质势调控对棉花生长和土壤水盐的影响,为棉田节水控盐和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大田膜下滴灌试验,以棉花灌水时期滴头下方20 cm处土壤基质势下限控制水平-50 kPa为对照(CK),在棉花的苗期(A)、苗期+蕾期(B)、苗期+蕾期+花铃期(C)设置3个基于土壤基质势下限的灌溉水平:W1(-20 kPa)、W2(-30 kPa)和W3(-40 kPa),测定棉花生长、地上干物质量、产量和土壤水盐分布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土壤基质势调控时,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地上干物质量均表现为:WC>WB>WA>CK;不同土壤基质势水平调控时,随着土壤基质势下限的提高,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地上干物质量也随之增加,其中,W1C和W2C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有效铃数、单铃重和衣分等产量构成要素均随着土壤基质势下限的升高而增加。W1C和W2C处理棉花的产量基本一致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W2C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W1C处理。不同生育期土壤基质势均控制在-20或-30 kPa可以改善棉花主根区水分状况。各处理在收获期均表现为浅层积盐(0~40 cm),且膜外大于膜内;土壤基质势越高,膜内主根区(0~40 cm)积盐越少,其中W1C和W2C较其他处理减少24%。综合考虑高效生产和节水控盐,建议将当地休作期未淋洗棉田灌水时期土壤基质势控制在-30 kPa为宜。  相似文献   
4.
根区不同灌溉方式对苹果幼苗水流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滴灌条件下根区不同灌溉方式(交替滴灌ADI、固定滴灌FDI和常规滴灌CDI)和灌水量对苹果幼苗及各组成部分水流阻力、气孔导度和叶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区灌溉方式和灌水量对苹果幼苗水流阻力(R)的影响显著; 在相同的根区灌溉方式下,苹果幼苗根系阻力(Rr)随着灌水量的减少而增大,冠层阻力(Rs)随着灌水量的减少而减小.在相同灌水量下,与常规滴灌相比,交替滴灌和固定滴灌均提高了苹果幼苗叶片和叶柄阻力(Rl+p),降低了幼苗全株阻力(Rt)、Rr、Rs以及侧枝和主杆阻力(Rlb+mr).在20 mm和30 mm灌水定额下,交替滴灌的Rl+p分别比常规滴灌高1.06%和0.63%.在平均节水达33%的前提下,交替滴灌和固定滴灌的平均Rl+p分别比常规滴灌高19.65%和24.34%,但交替滴灌和固定滴灌的平均Rlb+mr分别降低了4.83%和14.97%.交替滴灌和固定滴灌等局部根区不同灌溉方式通过有效减小苹果气孔导度和叶面积,提高了Rl+p,从而减少了叶片的蒸腾失水,提高了苹果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通过降低Rr和Rlb+mr提高了苹果幼苗调控水分的能力和抗干旱能力.  相似文献   
5.
植物水分传输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启良  张富仓  刘小刚  王玺  张楠  戈振扬 《生态学报》2011,31(15):4427-4436
农田土壤水分的转化利用与调控是以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为基础,以植物为核心,其中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传输与调控研究一直是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性热点课题。本文概述了植物水分传输的驱动力和传输途径,重点从植物的气孔调节、水容调节、渗透调节、水孔蛋白调节、贮水调节、气穴和栓塞调节等方面综述了植物水分传输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通过对植物存在优化调控水分平衡的潜在能力的研究,不仅可充实SPAC系统水分传输理论,而且有助于明确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和高效用水的潜力及其节水调控的效应,对指导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1994~1995年在大型人工气候室内取得的试验资料,分析了大气CO2浓度倍增条件下,春小麦冠层温度、蒸发蒸腾和根层土壤剖面水分动态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增加1倍,春小麦冠层温度明显升高,且高水分条件升高的值比低水分条件下大0.7℃左右;蒸发蒸腾减少的幅度在不同土壤水分处理间也不相同,高水分处理的蒸发蒸腾量减少9.88%,低水分处理的减小8.50%,根层土壤含剖面水分消耗减小,高CO2浓度处理的根层土壤含水率高于低CO2浓度处理的,特别是在底部根系密度减小,其水分消耗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
玉米生长条件下农田土壤水分动态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依据理论分析和田间实测资料,提出了玉米生长条件下农田土壤水分动态预报模型,论述了模型中参数的测取方法,经初步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报玉米土壤水分动态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水分亏缺和施氮对冬小麦生长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利用管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和施氮对冬小麦生长及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任何生育期水分亏缺都会影响冬小麦的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累积及对氮素的吸收.冬小麦对水分亏缺的敏感期为拔节期,其次为开花期、灌浆期和苗期.苗期干旱后复水对后期生长有显著的补偿效应,开花期适度干旱后复水对生物量形成和氮素吸收有一定的补偿作用,拔节期干旱对小麦的生长影响明显.相同氮肥处理下, 与不亏水处理比较, 苗期水分亏缺、拔节期水分亏缺、开花期水分亏缺、灌浆期水分亏缺的根系氮素积累量分别平均降低25.82%、55.68%、46.14%和16.34%,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分别平均降低33.37%、51.71%、27.01%和2.60%.在相同水分处理下冬小麦含氮量、累积吸收氮量都表现为高氮处理(0.3 g N·kg-1FM)>中氮处理(0.2 g N·kg-1FM)>低氮处理(0.1 g N·kg-1FM).水分逆境条件下施用氮肥对冬小麦植株生长和干物质累积及氮吸收具有明显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9.
设置高水(260 mm)、中水(200 mm)、低水(140 mm)3水平的灌水量和高氮(270 kg·hm-2)、中氮(180 kg·hm-2)、低氮(90 kg·hm-2)3水平的施氮量,进行完全组合设计,研究膜下分区交替滴灌和施氮对棉花干物质累积与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分区交替滴灌棉花干物质量在中氮高水和高氮高水处理最高;与高氮高水处理相比,中氮高水处理干物质累积的施氮利用效率提高了34.0%~44.6%(平均提高34.7%),灌水利用效率降低了6.4% ~ 10.7%(平均降低10.2%).对于棉花氮素累积,中氮高水处理的的施氮利用效率最高,高氮中水处理的灌水利用效率最高;与高氮中水处理相比,中氮高水处理的施氮利用效率提高了29.0% ~41.7%,灌水利用效率下降了5.5%~14.0%.在棉花产量较高的水氮耦合处理中,中氮高水处理的棉花氮回收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表观利用效率均高于高氮中水和高氮高水处理,而氮肥吸收比例和氮肥生理利用效率无显著差异.表明中氮高水处理最有利于膜下分区交替滴灌水氮耦合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根区湿润方式对玉米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厚塑料紧密地固定在盆栽试验用桶壁和底的中央,玉米种子播种于厚塑料布的正上方,在均匀灌水、固定部分根区灌水和根系分区交替灌水3种方式下,分期测定两个1/2根区根系的长度、面积、干重以及单位面积的平均根长和比根长,研究不同根区根系的生长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处理40d时,与其他根区相比,固定灌水非灌水区的比根长和单位面积平均根长明显增大,说明土壤水分减少使根系直径变小。根面积、长度以及干重的增长速率均表现为,处理0~5d内,与均匀灌水及其非灌水区相比,两种局部灌水的灌水区均显著增大;处理10~15d内,交替灌水的灌水区较其他根区明显增大,固定灌水的灌水区与均匀灌水相近。固定灌水时,灌水区根系的面积、长度、干重及其增长速率较之非灌水区显著增大;交替灌水时,两个根区的增长速率呈交替变化,其绝对数值随时间延长趋于相同。表明交替灌水不仅可刺激供水区根系的补偿生长,而且对恢复供水区也有补偿效应,并能够促使不同根区的根系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