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7篇
  1952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药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1)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总论农田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治理的生态系统,并且是人类加入最多干扰因素的生态系统(与草原、森林等生态系统相比而言)。在农田中,人们种植单一作物(或间作几种),消除各种杂草,施加肥料改变土壤的肥沃性,进行灌溉,为了保护作物不受病虫草的为害,又施用了农药(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等等)。这样一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相一般比较贫乏,生物种类较少,所维持的相对平衡易于产生较大的波动。由于所有的农药都是杀死生物的生物毒剂,杀虫剂主要杀死昆虫,但其中多数对其他动物也有影响,甚至有些可影响植物,除草  相似文献   
2.
昆虫神经毒素的研究:各种神经毒剂引起毒素的产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五类(七种)神经毒性的杀虫药剂,对美洲(虫非)蠊测定了它们能否引起血淋巴中毒素的产生。DDT、溴氰菊酯及六六六均能引起血淋巴中毒素的产生,而E605、西维因、巴丹及杀虫脒均无此效果。纸层析及薄层层析,用标准样品(酪氨酸、酪胺、苯乙胺、L-亮氨酸及异戊胺)作比较,测定了这一产生的血淋巴中的毒素乃是酪胺,或主要是酪胺。增效试验,证明了杀虫脒与DDT或溴氰菊酯合用时,能增加酪胺的产量。讨论了这一毒素产生的条件,以及这一毒素有可能不是单一成分,而是几种单胺及氨基酸的复合物,但酪胺为其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3.
本文继续报告了另一批化合物(102种)作为家蝇成虫不育性药剂的筛选结果,仍用Mitlin(1958)或Labrecque(1960)的方法。结果指出:1)在取代嘌呤和嘧啶类中,5-氟乳清酸(5-Fo)(北昆-137)和5-氟尿嘧啶(5-Fu)(北昆 134)的效果为最好,不育性效果的级别是第一级(用 0.5%的剂量,处理24小时,不产卵,或卵不孵化或产卵量及孵化率抑制达90%以上);2)低剂量(0.01%)秋水仙素(北昆 139)长期处理效果极好,高剂量(1%)短期处理(24小时)造成全部死亡,用0.5%饲喂24小时,不能达到全部不育的效果,因此不育级别在1-2级之间;3)乙胺嘧啶类抗叶酸剂都有—定的效果,能减少家蝇的产卵数量,但对于孵化率没有影响;4)氨基甲酸酯类有几种(北昆56、45、57、59)具有较高或极高的毒性及击倒性,但是没有不育性作用,北昆58为北昆57、59的同分异构体,它的毒性极低,而有—定的不育性效果(三级);5)又试验了一批新的氮芥类化合物,作用也不显著,其中之一带有二个乙烯亚胺基(北昆73)效果较高,但由于该化合物已有些变质,尚待进一步试验证实;6)N-甲基羟基脲素(北昆74)的效果不高,但用1%浓度,处理96小时,产卵数为对照的40%,估计在长期饲喂时可能有效;7)结构类似 DDT的对二氯苯三氟甲基甲醇(北昆136),与文献上的报导相反,没有不育作用,但具有极高的毒性;8)喹啉类及其他类型化合物一般均无效。  相似文献   
4.
<正> 1959年笔者在哈尔滨粘虫越冬讨论会上提出东北地区粘虫是由南方远距离迁飞来的学说。嗣后许多工作证实了这个学说是正确的,特别是标志释放的试验提供了直接的证明,并把迁飞的途径也基本弄清。但是,关于粘虫迁飞的起因却没有进展,尽管有许多学说,如生物种学说、偏振光学说等被提出,但都没有能阐明迁飞的真正起因。本文中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供粘虫工作者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害虫发生时期与发生数量的予测予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门生物统计学。因为害虫发生时期与数量是与许多因素有关的,所谓予测予报也就是在阐明了这些因素对害虫生长发育的作用后,根据这些因素来推算害虫的发生时期与数量。例如,害虫发生数量一般与前一代的数量有关,前一代的虫多,才能产生出更多的后一代。害虫发生的数量也与温湿度等气候因子、天敌食物等因子有关;在不利的温湿度条件下,在  相似文献   
6.
前言 中华蜜蜂囊幼病是我国养蜂业的一种重要病毒病,发病率很高,有的地区造成大量的幼虫死亡,给我国养蜂生产带来一定的危害,为了对防治病害提供科学的依据,我们首先对该病病原进行了分离、提纯及电子显微镜的研究等工作。发现该病毒对幼虫和成蜂,尤其对工蜂体内各个器官都有程度不同的影响。在幼虫发病期症状特别明显,病幼虫身体松软多水,其表皮容易破裂,当悬挂幼虫时其幼虫末端积聚有透明的液滴,在巢房内幼虫头部尖并变成黑色,头部稍微向上抬起呈船形。死后的幼虫干涸变为褐色的外壳留于巢房内,当感染的幼虫全部封盖后,巢房盖的中央有一小孔,这些异常的变化都是囊幼病的典型症状。幼虫症状虽很明显,但工蜂感染病毒后在外部形态上却没有明显  相似文献   
7.
王浆是由工蜂的咽下腺所分泌,咽下腺位于工蜂头腔内两侧,每侧腺体都有一条长而粗的分泌管,在分泌管的两侧平行排列有许多椭圆形小叶,每个小叶内有十多个细胞,每个细胞有一根胞外管与分泌管直接相通,细胞内有一条胞内管又与胞外管相连。王浆就是通过细胞内分泌块分泌而成,由胞内管把王浆输送到胞外管,最后由分泌管到咽喉部,在此处饲喂王浆给蜂王、幼蜂和雄蜂。通过咽下腺的超微结构观察,不仅了解到咽下腺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特征,同时也了解到输送王浆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昆虫迁飞的行为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昆虫迁飞行为的特点 昆虫的飞翔可以分为一般飞翔(trivial flight)、迁飞(migratory flight)及散飞(dispersal flight),后二类行为的区分只是有无方向性的问题,它们都是比较长距离的飞行,一般飞翔是在当地的飞翔,也缺少方向性,例如,菜粉蝶在菜田中飞翔产卵,方向不一定,飞翔也有时停一下,但是这不是随机的行为,因为它是对许多刺激的积极反应(如食物、产卵地点等)。迁飞及散飞的第一个特点就  相似文献   
9.
棉蚜的药剂防治,自从用六六六及E605替代了棉油皂及棉油乳剂之后,已经可以说基本上获得了解决。这两种药剂对棉蚜的毒性都极高;在适当的剂量及喷洒时,可以得到极好的防治效果。主要的关键,在施用这两种药剂时的适当时期和次数。由於这两种药的残效时间都比较短,因此,过了一定时期后,就必须再行喷洒。不能适期的防治,常会增加喷洒的次数;若能掌握虫情,在害虫发生关键时期加以防治,就可以在全年中只喷洒3次,害虫基本上可被抑制。  相似文献   
10.
在以前兩篇報告中作者曾经把水螅在自然狀態下所發生的畸形的變態作了一個初步的觀察並報告;在這一篇報告中,作者把水螅浸在含有各種不同的化學物質的水裹,再觀察水螅形態上的改變。這一個試驗中所用的化學物都是抑止酶的化合物;雖然這些化合物對於细胞中酶的抑止作用有人討論過,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