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的肌肉     
肌肉源于胚胎中胚层。但最早的肌肉却出现在仅具内、外2个胚层的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因缺乏中胚层,这类动物无独立的肌细胞,但在外胚层的上皮细胞和内胚层的营养细胞内具有肌原纤维,所以这两种细胞兼有肌肉收缩的功能,而被称为皮肌细胞(或外皮肌细胞)和营养肌肉细胞(或内皮肌细胞)。皮肌细胞基部平行延伸成为收缩突起分布至触手、体轴.其内含的肌原纤维构成了体壁的纵肌层;营养肌肉细胞基部的收缩突起向二侧延伸,其内的肌原纤维与身体纵轴成直角分布,环绕身体构成体壁的环肌。纵肌收缩使身体和触手变短变粗,环肌收缩则身体和触手纵行伸长。二层“肌肉”的协调配合,使腔肠动物能保持正常体形并移动身体。  相似文献   
2.
采用解剖学方法对1只雄性洪氏环企鹅(Spheniscus,humboldti)骨骼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描述.结果表明:企鹅骨骼结实、沉重不充气;喙长,前端略下弯,颞部呈深凹陷状;肩胛骨及胸骨龙骨突发达;胸椎不愈合;前肢骨骼扁平,特化为鳍状,翼内关节活动性较小,第一掌骨及拇指消失;髌骨发达,跗跖骨短而宽扁.这些特征主要体现了洪氏环企鹅对海中潜水、游泳、取食以及陆地直立的适应.  相似文献   
3.
动物的运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子慧 《生物学通报》2003,38(10):11-13
扼要介绍了动物运动的概念、意义、类型,重点分析了肌肉运动装置、机理、类型与特点。  相似文献   
4.
利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技术, 对采自长江口泥滩潮间带及河道的五种腹毛类纤毛虫进行了形态学研究。包括对两个国内新记录种仁川巴库虫Bakuella (Bakuella) incheonensis和希斯多利织毛虫Histriculus histrio提供了详细的活体特征和纤毛图式信息, 对红色伪角毛虫Pseudokeronopsis rubra、黄色伪角毛虫Pseudokeronopsis flava和冠突伪尾柱虫Pseudourostyla cristata进行了形态学重描述。五种腹毛类纤毛虫的长江口种群与国内外种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形态学差异: 仁川巴库虫较韩国原始种群体型大, 口围带小膜和额前棘毛数较多; 希斯多利织毛虫与部分国外种群存在体长差异; 红色伪角毛虫与青岛种群相比形态特征基本吻合但个体大小的波动范围较大; 黄色伪角毛虫与湛江种群相比额棘毛数目较多; 冠突伪尾柱虫较奥地利种群体型较小, 与日本种群相比大核较多。该工作丰富了中国腹毛类纤毛虫多样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一雄性丹顶鹤消化系统组织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常用常规方法制片,H.E染色,观察了一维性丹顶鹤的消化系统组织结构。食道壁厚,内具许多发达的纵行皱襞,粘液腺丰富。嗉囊壁薄,皱襞少而浅,淋巴细胞丰富聚集成团。腺胃由发达的复管状腺和单管状腺组成。肌胃内的单管状腺多9 ̄13个聚成一束,肌层仅为环肌组成。肌胃内的单管状腺多9 ̄13个聚成一束,肌层仅为环肌组成。十二指肠处的小肠腺发达,无十二指肠腺,肠绒毛稀疏、叶状。空肠绒毛长而密集,细长指状。回肠的小肠  相似文献   
6.
黄腹角雉的骨骼系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分别对黄腹角雉成体和雏鸟的骨骼进行观察、描述和测量。就骨骼系统的形态特征与适应性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冠鹤消化道的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 ̄1998年对北京动物园圈养条件下的6例冠鹤标本材料帮了解剖。测量了各器官的长度值,并建立与体长比值的关系,找出幼鹤与成体鹤的区别。结果:食管与体长的平均比值为35.9%;腺胃、肌胃与体长的平均比值分别为3.8%和6.1%;小肠、大肠与体长的平均比值分别为117.9%和5.1%。  相似文献   
8.
2009年3-7月,在北京小龙门森林公园悬挂人工巢箱,对大山雀(Parus major)和褐头山雀(P.montanus;)的繁殖进行比较研究.野外共悬挂100个巢箱,其中19巢(19.0%)被大山雀、11巢(11.0%)被褐头山雀进驻,总利用率为30.0%.同域繁殖的大山雀和褐头山雀在窝卵数、孵化期上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大山雀的窝卵数(8.21枚±0.25枚,n=19)极显著大于褐头山雀(6.18枚±0.23枚,n=11),而褐头山雀的孵化期(14.22d±0.44d,n=10)极显著长于大山雀(13.17 d±O.83 d,n=12).两者在卵重、卵大小、出雏数、雏鸟出飞数上无显著差异(P>0.05).大山雀的繁殖成功率(27.0%)和营巢成效(63.2%)均显著低于褐头山雀(54.5%和100%)(P<0.01).表明大山雀可能采取高产卵数、低存活率的繁殖对策,而褐头山雀的繁殖策略则可能为低产卵数、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皮肤衍生物,它的数目及重量与鸟体重,鸟体的表面积、代谢率及环境温度等均有关系。1羽毛的数量与分布鸟体的不同区域羽毛的密度及数目各不相同(表1),头颈部的数量最高,其次是翅膀和身体的腹面、尾部和腿部的羽毛所占比率较低。表1长刺歌雀和棕斑...  相似文献   
10.
秃鹫骨骼的解剖学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秃鹫(aegypius monachus)骨骼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描述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其头骨较宽;上喙粗长、前端近垂直下弯;前额骨游离,眶突发达;龙骨突不发达;叉骨呈"U"形,叉骨头膨大、具发达的叉骨,乌喙骨关节面;前肢骨明显长于后肢骨;第一掌骨伸肌突发达;跗跖骨前后宽扁,跗后跟嵴短;足部近端趾节略长于远端趾节.这些特征与秃鹫的取食方法与偏好及飞行与栖息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