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化学诱导艾氏腹水瘤细胞凋亡机制初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全宏  刘书瑗  齐浩  王攀  汤薇  张坤  代乐  史秀超 《动物学报》2005,51(6):1073-1079
本研究采用频率1.43MHz,声强3W/cm2的高频聚焦超声处理艾氏腹水肿瘤细胞,研究超声激活血卟啉诱导艾氏腹水肿瘤细胞凋亡的途径及其与癌细胞内的氧自由基之间的关系。通过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与癌细胞凋亡相关的Bax,细胞色素c和caspase-3蛋白的动态表达,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膜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结果发现超声加血卟啉处理1h,癌细胞胞浆中的三种促凋亡蛋白表达增多,3h时表现为高表达;处理1h的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膜脂质过氧化物增多。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激活血卟啉诱导艾氏腹水肿瘤细胞凋亡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且与癌细胞受损后产生的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2.
研究河流生境时空变化对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影响,分析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对评估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支流桥边河为研究对象,基于2020年8月、2021年1月和2021年4月对桥边河大型底栖动物和水体理化因子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构成以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3门38种,包括节肢动物门23种、软体动物门13种、环节动物门2种。桥边河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中滤食者占绝对优势,其次为刮食者、捕食者、撕食者和收集者。滤食者的优势种为闪蚬和河蚬,刮食者的优势种为方格短沟蜷、铜锈环棱螺和卵萝卜螺,捕食者的优势种为河蟌,撕食者的优势种为秀丽白虾,收集者的优势种为黄色羽摇蚊。冗余分析(RDA)表明,影响桥边河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溶解氧(DO)、氨态氮(NH4+-N)、水深(Dep)、pH、温度(T)和硝态氮(NO3--N)。研究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组成和时空分布特征,可为河流生态系统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心电去噪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去除心电信号采集过程中混入的工频干扰、肌电干扰和基线漂移等噪声信号,并能有效的保留心电特征信息.方法:通过小波变换将含噪的心电信号分解并重构得到不同尺度下的细节信号,在中小尺度上选取不同的门限值,并在QRS波群信息多的尺度上计算获得信息窗,对该尺度的信息窗内外采用不同的门限处理方式,在大尺度上直接重构出要去除的基线信息.结果:采用MIT/BIH Arrhythmia Database中的数据对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实现了三种主要干扰的去除,较好的保留了心电特征信息.结论:本方法效果较好,为后续的特征点识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棉花与番茄抗棉花黄萎病不依赖于Ve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萎病是我国棉花的主要病害之一,发掘抗病基因和阐明抗病机制是开展棉花抗病分子育种的基础.本研究将目前唯一的植物抗黄萎病主效基因Ve1分别在本氏烟和陆地棉中超量表达,以探讨其在防控棉花黄萎病中的价值.研究发现,Ve1基因在本氏烟中超量表达后并未对番茄大丽轮枝菌2个生理小种和棉花黄萎病菌产生明显抗性.RT-PCR分析表明,Ve1并不能激活烟草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推测本氏烟中可能不存在完整的Ve1介导的抗黄萎病信号路径.Ve1超量表达的转基因棉花接种棉花黄萎病菌"V991"后表现出与本氏烟类似的结果,同时发现,陆地棉对番茄大丽轮枝菌1号生理小种表现出高抗性.利用番茄抗/感黄萎病近等基因系"Craigella GCR218"/"Craigella GCR26"进一步研究发现,2个番茄材料均对棉花落叶型强致病力黄萎病菌"V991"免疫,这暗示番茄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抗性不依赖于Ve1.分子鉴定表明,棉花黄萎病菌与番茄大丽轮枝菌1号和2号生理小种存在明显区别,番茄大丽轮枝菌1号和2号生理小种均属于非落叶型黄萎病菌.本研究中鉴定的棉花黄萎病菌均不含有ave1基因,这可能是在棉花中超量表达Ve1并不能增强其棉花黄萎病菌抗性的直接原因.通过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在抑制GbSERK1的表达后能显著削弱海岛棉对黄萎病菌的抗性,证实"海7124"中存在类似于Ve1的下游抗病信号路径.本研究还对棉花类受体蛋白的进化以及Ve1抗病信号路径在棉花抗黄萎病机制研究中的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整合素是一类重要的细胞表面粘附分子,是由α和β两个亚基组成的异源二聚体跨膜蛋白。整合素作为细胞内外的桥梁,一方面负责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以及细胞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双向传递跨膜信号,对于免疫反应、免疫细胞的组织定位、凝血、组织愈伤、癌细胞转移以及组织和器官的发育等都至关重要。整合素与配体的结合及其相关的信号转导是受到精确调控的,这个过程伴随着整合素的一系列构象变化。整合素的另外一个特性是其与配体的结合受到二价金属阳离子的调控。本文重点介绍了整合素功能与构象的关系以及金属离子调控整合素功能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6.
该实验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为研究对象,探讨维生素A对其体外培养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维生素A培养后,hUCMSCs仍维持其本身生物学特性,表达其标记基因CD29、CD44和干细胞标记基因Oct4、Sox2、Nanog。维生素A促进hUCMSCs的体外增殖,上调增殖基因PCNA、C-myc和干细胞标记基因Nanog的表达,下调凋亡基因Bch的表达。该研究证明了维生素A具有促进hUCMSCs增殖和维持其干细胞特性的作用,对继续探索hUCMSCs的体外快速增殖和维生素A对hUCMSCs增殖调控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于2016年3—8月,研究了江西省南昌市军山湖、青山湖和瑶湖的春夏季节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3个湖泊共鉴定出浮游甲壳动物14种,其中枝角类8种、桡足类6种;军山湖、青山湖和瑶湖的浮游甲壳动物密度变动范围分别为0.8~24.9、0.3~18.7和5.9~47.9 ind·L-1;瑶湖的浮游甲壳动物密度显著大于军山湖(P=0.003)和青山湖(P0.001);秀体溞、微型裸腹溞和象鼻溞等富营养化种类是3个湖泊浮游甲壳动物的夏季优势种,而盔形溞是军山湖的春季优势种。冗余分析表明,水温、叶绿素a和pH是决定3个湖泊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相同环境因子,位于城市近郊的青山湖和瑶湖的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还与氮、磷等营养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棉酚(G)及其相关物甲氧基半棉酚(DHG)、半棉酚酮(HGQ)、半棉酚(HG)、杀实夜蛾素(H1-4)等是棉花中重要的抗虫性萜烯类次生物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棉酚及其相关物进行了分离,测定了棉叶中的棉酚含量,讨论了不同的提取方法和测定条件对结果的影响,给出了一套简便、快速的分析测试方法,同时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苯胺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认为对于棉花的抗虫性的研究来说,HPLC是比较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株红壤溶磷菌的分离、鉴定及溶磷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了提高红壤磷素利用率,探讨溶磷菌溶磷机理。【方法】利用难溶性无机盐培养基从花生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一株溶磷菌C5-A,结合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和16S rRNA序列确定该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通过菌株C5-A在NBRIP液体培养基培养过程中培养液pH变化确定其溶磷能力;利用液体发酵实验测定不同的碳源、氮源对菌株C5-A溶磷的影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C5-A在不同氮源培养液中有机酸的种类和浓度。【结果】菌株C5-A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遗传稳定性较好。在FePO4和AlPO4培养液中,菌株C5-A的溶磷量和pH变化呈显著负相关;菌株C5-A对磷酸三钙、磷酸铝、磷酸铁、磷矿粉均有较强的溶解能力,最高溶磷量分别为125.79、227.34、60.02和321.15 mg/L;菌株C5-A对不同浓度的两种磷矿粉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分别以麦芽糖和草酸铵为碳源和氮源时溶磷量最高。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出10种有机酸,分别为草酸(葡萄糖酸)、乙酸、苹果酸、琥珀酸和5种未知有机酸,然而,乙酸而非草酸似乎是影响C5-A溶磷的重要有机酸。【结论】从红壤花生根际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对难溶性无机盐具有较强溶解能力溶的菌株C5-A,有望为开发高效红壤微生物磷肥提供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pET32a(+)原核表达载体,表达重组人叉头框蛋白L2(human forkhead box12,FOXL21)。并且进行纯化和鉴定。方法从正常人血液中提取基因组DNA,利用PCR扩增FOXL21目的基因片段,构建FOXL21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2a(+)-FOXL21]并转化E.coli的BL21(DE3)菌株,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经HisTrap FF亲和层析柱纯化,再通过SDS—PAGE和Western印迹鉴定。结果成功克隆到大小为1131bp的人源FOXL21基因片段并准确插入表达载体pET32a(+),0.1mmol/LIPTG诱导转化菌8h可表达大量的FOXL21蛋白,并可经HisTrap FF柱亲和层析得到高度纯化。结论成功获得纯化的66kD重组人FOXL21蛋白,为后续进行FOXL21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