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支序分析方法和Hennig86软件探讨了柄眼目瓦娄蜗牛科瓦娄蜗牛属中国种类的系统发育关系。中国瓦娄蜗牛属种类现已知16种,主要分布于中国北部,也分布在亚洲北部和西部,欧洲大部以及北美东南部。选择Acan-thinual属的代表种A.aculeata作为外群。系统分析所用特征为瓦娄蜗牛届的19个形态学特征。运用命令mh^*;和bb^*;对原始数据集进行运算,并进行逐步加权处理,结果共得到步长=102,CI值=61,RI值=83的同等简约树一株。选择该树作为支序分析的首选支序图。支序分析的结果初步将中国瓦娄蜗牛属的16个种分为两群:西部瓦娄蜗牛群和东部瓦娄蜗牛群。运用扩散-隔离分析方法对该属的动物地理学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认为瓦娄蜗牛居中国种类现有分布格局的形成可能是在中新世以前主要由该属的祖先在其起源地内蒙古一带逐步向现有分布地扩散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乌鲁木齐地区不同生境土壤跳虫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研究土壤跳虫群落结构特征,了解不同生境差异对土壤跳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分别在2008年4月、7月、9月和11月中旬对该区自然榆林、防护林、植物园、草地、居民点、废弃地及菜地等7种典型生境土壤跳虫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共采集跳虫3728只,隶属于4目13科27属,其中伪亚跳属Pseudachorutes、球角跳属Hypogastrura、棘跳属Onychiurus、等节跳属Isotoma为优势类群,分别占总数的13.25%、12.31%、11.40%、10.03%,共占总数的47.00%。跳虫属Podura、长跳属Entomobrya、原等跳属Proisotoma、土跳属Tullbergia、驼跳属Cyphoderus、裸长角跳属Sinella、钩圆跳属Bourletiella、德跳属Desoria、小等节跳属Isotomiella、疣跳属Neanura、类符跳属Folsomina、符跳属Folsomia、刺驼跳属Cyphoderopsis及缺弹跳属Anuropho-rus等14属为常见类群,共占总数的47.65%,其余9属均为稀有类群,共占总数的5.35%。不同生境土壤跳虫的个体数和类群数差异较大(P<0.05),其中个体数顺序为自然榆林>防护林>草地>植物园>居民点>废弃地>菜地。跳虫个体密度和类群数在不同季节间差异明显(P<0.05),其中个体数顺序为9月>7月>4月>11月,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在不同生境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顺序为植物园>防护林>自然榆林>草地>居民点>废弃地>菜地。Simpson优势度指数(C)为菜地>居民点>废弃地>草地>自然榆林>植物园>防护林。各生境间土壤跳虫群落的相似性较差,仅少数生境间相似性达到相似水平。研究表明不同生境植被类型是影响该区跳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新疆12种黄芩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新疆12种黄芩属植物叶片上的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该属植物叶的上表皮细胞形状及垂周壁式样有多种形式;而下表皮细胞形状均为不规则形,垂周壁式样均为深波形,不具分类学意义,但叶片两面分布的气孔器,在不同种间气孔大小、气孔密度、气孔指数、气孔外拱盖内缘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差异;其表皮角质层纹饰和表皮毛的微形态也各有不同;大多数植物叶片表面具腺点,其大小、分布及疏密程度也有不同。植物叶表皮上的这些微形态特征,可为探讨本属种间的分类学及亲缘关系提供一定的佐证。  相似文献   
4.
异株百里香(Thymus marschallianus Willd)花蜜腺分布于子房基部的花托上,结构蜜腺盘状,成熟时膨大,环绕在花托外。蜜腺组织由分泌表皮、产蜜组织和维管束三部分组成;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淀粉粒的积累是在蜜腺细胞发育的最初和最后,因此将其归为非淀粉型蜜腺。在发育的过程中细胞液泡化动态明显,而淀粉粒和多糖均不具有明显的消长变化;蜜汁是由韧皮部运转到泌蜜组织中的,再由表皮细胞的角质层渗到细胞外。  相似文献   
5.
中国17个人群中的耵聍基因频率及干型基因地理分布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中国17个人群的干型耵聍基因频率,其中汉族人群8个,少数民族人群8个,还有一个未识别民族,即西藏聂拉木县的夏尔巴人。发表了我国汉族人群中以及汉族与少数民族中干型耵聍基因频率的地理分布图。干型耵聍基因在17个人群中的频率及两张基因频率地理分布图都进一步证明,中国汉族与少数民族 (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除外)之间有许多基因流动、干型耵聍基因起源于东北亚。中国人群中干型耵聍基因的Fst应在0.1057与0.1602之间。 Abstract:Gene frequencies of serumen type of 17 populations in China are reported,including 8 Han subpopulations,8 ethnic minorities and 1 un-identified ethnic group,the Sherpas in Nyalam County,Tibet.Gene-frequency-distribution maps of dry serumen in Han,as well as in Han and ethnic minorities of China were also published.The gene frequency data of 17 population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maps once again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large-scale gene exchange between Han and ethnic minorities,my be,with the exception of Moslem ethnic groups in Xinjiang,and that the dry serumen gene originated in Northeast Asia.The Fst of dry serumen gene in Chinese populations as a whole was estimated to be between 0.1057 and 0.1602.  相似文献   
6.
云南傣族、景颇族、阿昌族PTC尝味能力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阈值法对云南德宏州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2327人进行了苯硫脲(PTC)味阈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民族尝味阈值差异高度显著(P<0.01),不同民族的味盲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三个民族总计,男女尝味阈值差异高度显著,味盲率差异高度显著;傣族、景颇族和阿昌族中,男女尝味阈值均有高度显著差异;傣族、景颇族的男女性别的味盲率间有高度显者性差异,阿昌族性别味盲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个民族总计,少年与成年组尝味阈值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而味盲率间无显著性差异。傣、景二个民族不同年龄的尝味阈值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阿昌族年龄的尝味阈值间无显著性差异;傣、景民族年龄间的味盲率无显著性差异,而阿昌族味盲率有显著性差异(0.05>P>0.01)。  相似文献   
7.
囊膜病毒膜融合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囊膜病毒可能采用相似的病毒-宿主细胞膜融合机制,即病毒表面糖蛋白结合到宿主细胞受体后,启动了病毒融合蛋白的一系列构象变化,根据囊膜蛋白构象变化特征,囊膜病毒可采用两种以上的方式发生膜融合,并据此分为两类:Ⅰ型病毒膜融合和Ⅱ型病毒膜融合.Ⅱ型病毒膜融合以黄病毒为代表,其分子机制与Ⅰ型病毒膜融合不同,但不很清楚.而Ⅰ型病毒膜融合中,如艾滋病毒,流感病毒等,在囊膜蛋白变构形成稳定折叠的发夹三聚体结构时,拉近了两膜之间的距离,此过程释放出来的能量进一步促使两膜融合.膜融合使病毒蛋白及病毒RNA基因组释放到宿主细胞内而感染宿主.以上述研究为基础设计的C肽/N肽小分子抑制子, 可以在病毒糖蛋白中间体构象形成的短时间内,高效、特异地竞争结合其配体,从而阻止糖蛋白的进一步折叠,达到抑制病毒入侵的目的,为病毒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和策略.针对艾滋病毒设计的C肽,即T20或Enfuvirtide在临床应用效果很好.以艾滋病毒和流感病毒为例,主要对Ⅰ型病毒膜融合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休眠是陆生贝类对不良环境的良好适应。休眠期间,动物的新陈代谢水平大大降低,但生命活动并未停止。为了维持一定的代谢水平,呼吸是必不可少的。介绍了温带地区和热带地区的种类,休眠期间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9.
西藏3种野生牧草苗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气候培养箱盆栽试验,探究了干旱胁迫对西藏3种野生牧草(赖草(Leymus secalinu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老芒麦(Elymus sibircus))苗期生长特性和生理指标的影响,并对其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选育抗旱性强的优良牧草种质资源和人工草地建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研究发现,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增加,土壤相对含水量呈现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种植不同牧草的土壤含水量变化值也不相同。3种野生牧草幼苗的株高变化量、植株含水量和叶绿素(Chl)含量均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表现为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增加而增大;可溶性糖含量均表现为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干旱胁迫第5天的可溶性糖含量最低,但老芒麦干旱胁迫第20天时的可溶性糖含量仍低于对照;垂穗披碱草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老芒麦和赖草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老芒麦在干旱胁迫第10天时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而干旱胁迫第5天时赖草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用隶属函数法对干旱胁迫下3种野生牧草苗期8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其抗旱性强弱顺序依次为:赖草垂穗披碱草老芒麦。结果表明3种牧草中赖草的抗旱能力最强,适合在西藏干旱地区种植;但由于赖草有性繁殖能力较低,而垂穗披碱草有性繁殖能力较强,可以作为西藏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恢复的首选草种。  相似文献   
10.
蜗牛的解剖     
以采自新疆大学校园巴蜗牛科Bradybaenidae的一种蜗牛为例,介绍了蜗牛的一般解剖方法,并对蜗牛的内部结构进行了标注和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