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玉米芽尖培养中的高频率体细胞胚胎发生与植株再生(简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诱导玉米芽尖产生胚性愈伤组织,建立起高频率植株再生的玉米芽尖培养实验体系。在MS+1.0mg·L-16-BA+0.2mg·L-12,4-D+500mg·L-1CH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并继代培养1次后,将愈伤组织转移到Ms+0.5mg·L-16-BA+0.4mg·L-1IBA+500mg·L-1CH的分化培养基上,可形成大量的体细胞胚胎。组织学观察表明,体细胞胚胎主要发生在胚性愈伤组织表面与表层下部。不同基因型的芽尖形成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的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2.
In vitro morphogenesis of inflorescences from the cultured corn seedling shoot tips was obtained on modified Murashige and Skoog (MS) medium in complete darkness. Some shoot tip meristems excised from seedlings of inbred line 515, inbred line 8112 and their filial generations would directly give rise to florets on modified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2.0 mg/L N6-bezyladenine (6-BA) in five or six weeks. On the medium with 1.0 mg/L 6-BA and 0. 2 mg/L 2, 4-dichlorophenoxy acetic acid (2, 4-D), the explants swelled first, and produced multiple shoot clumps, then the culture of the shoot tips from all of the six inbred lines in experiment would ultimately initiate to develop ears and tassels accompanied by multiple shoot clumps developing on the medium with 1.0 mg/L 6-BA and 0. 2 mg/Lin-dole-3-butyric acid (IBA). The developmental patterns of the corn inflorescences were similar to the controls of normal plants in the field, but the number of the ears was much more than that of the tassels in vitro. It seem  相似文献   
3.
玉米胚性愈伤组织的长期继代及其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对5种基因型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继代培养表明,玉米胚性愈伤组织的长期继代受基因型,培养基成分,激素,培养条件的影响。适时继代,逐代筛选对胚性保持起重要作用。适当降低培养温度(12±2℃)有利于愈伤组织的保存和胚性保持,可以减少愈伤组织长期继代所需的物质和工作量。长期继代培养的胚性愈伤组织,胚状体发生能力和植株再生率无显著变化,但正常苗的再生频率显著下降。观察愈伤组织细胞染色体发现:(1)基因型对不同倍性细胞的比例有明显影响。(2)随着继代时间的延长,二倍体细胞下降,四倍体和非二倍体细胞增多。(3)愈伤组织中出现多种染色体结构变异,这些结构变异有可能导致非整倍体细胞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转AtNHX1基因玉米的产生及其耐盐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玉米(ZeamaysL.)骨干自交系DH4866、齐319和鲁原16106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AtNHX1和hpt基因转入玉米培养细胞,经筛选获得了抗潮霉素的愈伤组织并再生植株。经PCR检测和Southernblot验证,确定了22.8%的再生植株为转基因植株。农杆菌液浓度、愈伤组织基因型及共培养时间对转化率均有明显影响。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后代中的分离呈多样性,在部分株系中表现出孟德尔遗传规律。耐盐筛选表明,一些转基因植株及其后代具有很好的耐盐性,部分株系可在0.8%-1.0%NaCl溶液浇灌下萌发和生长。Northern杂交表明,植株耐盐性提高与AtNHX1基因的转录水平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农杆菌介导的雪花莲凝集素基因转入玉米骨干自交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农杆菌AGL0介导,将雪花莲凝集素基因转入玉米骨干自交系齐319和掖515胚性愈伤组织细胞,从筛选后的抗性愈伤组织获得再生植株。农杆菌浓度和共培养时间均能显著影响侵染后玉米愈伤组织的抗性频率。在农杆菌浓度OD600 0.2~0.3,共培养时间3d时,侵染后玉米愈伤组织的抗性频率最高,平均约4%。对再生植株及其子代基因组DNA的PCR及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雪花莲凝集素基因已经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并遗传给后代。在蚜虫人工接种试验中,转基因植株上蚜虫的繁殖力为非转基因对照植株上的50%,这表明转基因植株抗蚜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6.
外源氯化胆碱可提高小麦线粒体膜的流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ANS、DPH及16 -NS三种不同的标记物标记小麦黄化苗的线粒体 ,研究氯化胆碱 (cholinechloride,CC)对线粒体膜的荧光光谱、平均微粘度 (η )及ESR图谱的影响。结果表明 ,0.21 -1.79mmol·L-1 的CC均能显著降低线粒体膜的荧光强度、η 值及ESR图谱的序参数 (S)和旋转相关时间 (τc) ,表明CC可增加线粒体膜的流动性。为揭示CC的提高植物抗冷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用我们实验室建立的离体玉米茎尖培养体系(李学红和张举仁1999),测定了离体玉米茎尖分生组织直接形成雌、雄花序过程中的内源ZRs、DHZRs、iPAs、IAA、GA1/3、ABA的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8.
在植物转基因植株产生过程中,对转化细胞进行抗性筛选是通用程序,转化细胞的抗性一般是抗生素抗性或除草剂抗性,将赋予转化细胞抗性的选择标记基因删除是提高转基因植物生物安全性的重要措施。来自于啤酒酵母的FLP/frt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可有效删除同向定点重组位点frt之间的基因。通过多步骤重组,建立了可在植物中广泛应用的FLP/frt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该系统包括含有frt位点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betA-frt-als-frt和含有由热诱导启动子hsp启动的FLP重组酶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hsp-FLP-hpt。利用二次转化的方式将二者先后转入烟草植株,热激处理后,热诱导型启动子hsp调控的重组酶FLP基因的表达催化位于选择标记基因als两侧同向frt位点间的重组反应,有效地删除了选择标记基因als。41%的经热激处理的二次转化植株发生了选择标记基因的删除,表明该系统在获得无选择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植株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选育玉米抗小叶斑病突变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叶斑病和小叶斑病是玉米最严重的病害,选育抗大、小叶斑病优良自交系及单交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措施。Gengenbach等以玉米A619cmsT愈伤组织为材料,筛选出对小叶斑病毒素具有抗性的愈伤组织与再生植株[1,2],开辟了玉米抗病育种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