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与患者颅内大动脉血管有无狭窄和短期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颅脑MRA、颅脑CTA及DSA结果,将卒中患者分为颅内大动脉分为血管狭窄组(n=146)和非狭窄组(n=79),并将狭窄组按狭窄程度分为1-6组,每组代表一个等级。在入院24 h内检测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尿酸、甲功、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入院当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在出院时或发病后14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临床转归。结果:颅内大动脉血管狭窄组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显著高于非狭窄组(P0.01)。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优势比(odds ratio,OR)1.00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1~1.005);P0.05]水平升高是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升高与短期转归不良有关(P0.01),但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丧失统计学意义(OR:0.998,95%CI:0.993~1.002;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是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与血管狭窄组狭窄程度及短期转归无关短期转归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下子宫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炎症因子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为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下子宫恶性肿瘤手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恶性肿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给予麻醉诱导前30 min,负荷剂量1.0μg/kg的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10 min,之后给予患者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持续性静脉输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为止,对照组患者按照上述给药方法静脉输注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然后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时(T1)、手术结束后4 h(T2)以及手术结束后1天(T3)取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测定比较两组患者各相应时间点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外周血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等应激水平,MMSE评分、TMT完成时间等认知功能;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0时间的血清IL-6、TNF-α、CRP、cor、E、NE水平以及TMT、MMSE认知功能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而观察组患者T1、T2、T3各相应时间点的血清IL-6、TNF-α、CRP、cor、E以及N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T2、T3各相应时间点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MT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明显降低腹腔镜下子宫恶性肿瘤手术患者血清应激反应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术后认知功能,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KAP9.2基因是角蛋白关联蛋白(keratin associated protein, KAP)中的一员,在毛发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对西藏绒山KAP9.2基因CDS进行了克隆;采用直接测序法对绒山羊200个个体KAP9.2基因外显子区的遗传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并利用Real-time PCR分析了KAP9.2基因在不同海拔山羊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西藏绒山羊KAP9.2基因CDS序列为576 bp,编码191个氨基酸;KAP9.2基因外显子存在25处SNP位点及一处30 bp的缺失突变,其中12处SNP为错义突变,其他13处为同义突变。遗传多态性分析表明KAP9.2基因多态性丰富,遗传变异大;连锁分析发现12与388位点、54与93位点、153与159位点、273与279位点完全连锁,H1为优势单倍型;Real-time PCR显示西藏绒山羊KAP9.2基因在高海拔地区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特高海拔地区,推测该基因可能促进绒毛的生长。本研究结果揭示了西藏绒山羊KAP9.2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在不同海拔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KAP9.2基因潜在的功能位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水通道蛋白(AQP)在沙蒿响应干旱胁迫中的作用机制,该研究以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沙蒿为试验材料,采用RACE技术对其AQP基因进行扩增,获得沙蒿AQP全长克隆并对AQP蛋白进行结构预测和分析;采用qRT-PCR对沙蒿AQP基因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以及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成功克隆获得沙蒿AQP基因长746 bp的片段1和长534 bp的片段2,经拼接后得到全长cDNA序列,沙蒿AQP基因总长为864 bp。(2)亚细胞定位表明沙蒿AQP基因定位于细胞膜上;同源比对显示沙蒿与向日葵、莴苣、橡胶树等植物的AQP基因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结构预测表明AQP蛋白含6个跨膜螺旋结构且亲水性较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AQP蛋白二级结构的主要构成元件。(3)qRT-PCR分析表明,沙蒿AQP基因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根、茎、叶中表达均上调,且叶中AQP基因表达量上调幅度最大。研究表明沙蒿AQP基因结构特征及其表达模式都是沙蒿对干旱胁迫的一种适应。  相似文献   
5.
邓健  张丹  张伟  任成杰  郝雯晖  刘冲  韩新辉  杨改河 《生态学报》2019,39(15):5527-5535
明确植物和微生物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内稳态特性,对反映生物随恢复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和阐明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规律有重要意义。以黄土丘陵区恢复5年、10年、20年、30年和45年的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刺槐叶片、土壤和微生物生物量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指标,重点揭示了叶片和微生物生物量养分在恢复过程中随土壤养分变化的稳态性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土壤、叶片和微生物生物量C、N、P含量表现为增加趋势;(2)不同恢复年限叶片、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分别为17.03—26.03、9.55—16.94、5.57—10.76、C∶P分别为465.04—634.48、19.89—65.81和39.64—110.53、N∶P分别为17.89—37.03、1.24—4.68和7.15—10.26,除叶片C∶N随恢复年限增加而降低外,其他指标均表现为随恢复年限增加而增加或先增加后降低;刺槐林生长后期可能面临P限制;(3)叶片和微生物生物量C、N、P及其计量比大部分指标与土壤指标的关系能够被内稳态模型很好地模拟(P0.01);其中叶片N∶P、微生物C、N对土壤养分变化较为敏感;其他指标比较稳定。研究表明植物和微生物在面对土壤养分变化时均会通过自我调节呈现内稳态性,说明刺槐在黄土丘陵区有较好的适应性;微生物对土壤养分的变化比植物更加敏感,其养分和计量比指标能较好地指示土壤恢复状况。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马尾松人工林不同大小林窗对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易氧化碳)含量、分配比例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窗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与分配比例较林下土壤有所升高,而水溶性有机碳与易氧化碳含量及水溶性有机碳分配比例有所降低。(2)林窗大小显著影响林窗中心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与分配比例。随林窗面积增大,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与易氧化碳含量呈现较为一致的升高趋势;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分配比例也升高,易氧化碳分配比例先下降后升高,稳定态碳先升高后降低;总体表现为较大林窗(900—1225m2)微生物活性强,活性有机碳含量高,且有机碳库稳定性较好。(3)土壤碳库管理指数随林窗面积增大无显著变化,但与各形态活性有机碳含量及总有机碳含量显著相关,说明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能够相对全面地反映林窗大小对土壤碳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基于浊度仪和羟基萘酚蓝(Hydroxy naphthol blue,HNB)颜色变化的简单、快速和灵敏的环介导逆转录等温扩增技术(RT-LAMP)检测方法,应用于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的检测。针对MERS-CoV的核衣壳蛋白基因(Nucleocapsid,N)设计6条特异引物,在等温条件下(63℃)进行60min扩增反应。通过实时浊度仪记录扩增曲线和扩增前在反应体系中加入HNB观察颜色变化两种方式进行检测结果判定。本文对不同人类冠状病毒及常见呼吸道病毒进行了特异性验证,对梯度稀释的体外转录MERS-CoV全N基因RNA进行了定量和检测限分析,同时与已发表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RT-PCR)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RT-LAMP方法特异性高,对于每反应管103至106的拷贝数RNA,出峰时间与每反应管N基因RNA拷贝数对数值有稳定的线性关系。基于浊度仪和颜色判定的RT-LAMP检测方法检测限分别为500拷贝和1 000拷贝。因此,该方法有望应用于MERS-CoV感染的快速筛选,具有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现场推广和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在家蚕Bombyx mori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ncRNA参与家蚕神经系统发育的分子机理。【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2个中等长度的ncRNA及3个ncRNA的邻近编码基因在家蚕幼虫神经系统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8个ncRNA(包括1个C/D box snoRNA,4个H/ACA box snoRNA和3个不能归类的ncRNA)在家蚕5龄幼虫神经组织和非神经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胸腹神经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头部神经中的表达量。其中,snoRNA Bm-51,Bm-18和Bm-86在胸腹神经中的表达量分别是头部神经中的23,5和4.7倍。进一步研究发现,这3个内含子起源的ncRNA与其宿主基因在家蚕神经系统中的表达趋势一致,宿主基因在胸腹神经中的表达量也明显高于头部神经中的表达量。【结论】本研究筛选到的在家蚕不同神经部位存在差异表达的ncRNA,特别是在胸腹神经中高表达的ncRNA可能协同其邻近编码基因,参与家蚕神经发育或神经活动过程。该结果为研究ncRNA参与家蚕神经系统发育提供了分子依据,为从非编码RNA角度探索鳞翅目害虫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闵红  张丹  绳金房  唐娜  韩纯洁 《微生物学通报》2011,38(11):1673-1678
从土壤肥力与微生物因子探索连茬障碍机理,以期为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草莓番茄轮作(RST)、番茄连作4年(CT4)和番茄连作10年(CT10)3种蔬菜种植模式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及生理菌群,并对土壤肥力与微生物生物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根际土壤微生物三大类群和生理菌群数量均高于非根际,根际效应显著。番茄连作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真菌数量呈线型增加趋势,CT4和CT10在根际与非根际较RST分别增加9.09%和2.11%、75.48%和57.72%。番茄连作根际土壤硝化细菌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数量的减少,氨化细菌与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在短期连作表现为增加长期减少的变化趋势;解钾菌、无机磷和有机磷细菌数量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均减少。在6种研究的种植模式中,RST根际土壤状况最好,其次为CT4的根际与RST非根际土壤,CT10的根际土壤、CT4与CT10非根际土壤状况最差。结论是蔬菜连作造成土壤质量下降,连作年限越长下降越显著。  相似文献   
10.
对成都市温江区不同栽植年限园林植物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分析,4次取样共捕获土壤动物10258只,隶属26目78科。不同园林植物土壤动物类群数存在显著差异,基本以红花檵木、银杏样地最高,结缕草样地最低,各栽植年限土壤动物类群数均低于周边农田和撂荒地;桂花样地土壤动物类群数、个体数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小,其余样地土壤动物个体数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而类群数随季节变化不显著;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受园林植物种类及栽植年限影响,银杏样地土壤动物密度-类群指数(DG)及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结缕草样地土壤动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H)D指数均随栽植年限增加而显著降低,桂花样地土壤动物DG指数、D指数则随栽植年限增加显著升高,红花檵木样地土壤动物多样性各指数随栽植年限增加未表现规律性变化,其中土壤动物DG、DH指数各栽植年限基本以桂花样地最低;聚类及典型关联分析(CCA)表明,园林植物种类对样地生境的影响大于栽植年限,土壤动物对不同生境因子响应不同,其中速效P、土壤pH对土壤动物影响较大。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受园林植物种类、栽植年限及栽培管理方式的影响,而过度人为干扰、单一植物连栽会对土壤动物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导致土壤地力衰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