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台湾蔬菜有害生物的入境风险,阐明加强口岸检验检疫的对策措施。【方法】对全国口岸2014—2019年6月台湾新鲜蔬菜和蔬菜种子的入境口岸、截获的有害生物及寄主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入境台湾新鲜蔬菜仅有3批次,均没有截获疫情。入境台湾蔬菜种子截获各类有害生物48种496种次,其中真菌454种次,病毒2种次,细菌1种次,害虫2种次,杂草37种次,携带土壤1种次。【结论】入境台湾蔬菜种子携带有害生物种类繁多,但检疫性有害生物种类集中,应加强入境台湾蔬菜口岸检验检疫的对策措施,包括加强法规宣传、了解疫情动态、强化检疫工作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体型小,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难以快速准确识别。【方法】本研究测定了刺桐姬小蜂的rDNA ITS1和ITS2序列,根据18S rDNA部分序列,利用MEGA的最大相似法(Maximum Likehood)构建系统发育树。根据刺桐姬小蜂ITS1和ITS2序列设计了特异引物,应用特异引物对单只刺桐姬小蜂进行PCR扩增,可稳定地扩增出明显的目的DNA条带。【结果】研究表明,基于ITS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可以用于刺桐姬小蜂的快速准确鉴定。【结论】因此,采用ITS1和ITS2区的特异性引物可对刺桐姬小蜂进行快速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3.
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感器超微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扫描电镜对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 & LaSalle成虫触角、复眼、口器、足以及腹部末端感器的超微结构和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触角上共有8种感器,分别为Bhm氏鬃毛Ⅰ、Bhm氏鬃毛Ⅱ、刺形感器、毛形感器Ⅰ、毛形感器Ⅱ、板形感器Ⅰ、板形感器Ⅱ和钟形感器;口器上有2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Ⅳ和刺形感器;在足上有4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Ⅰ、毛形感器Ⅲ、刺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在腹部末端也有3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Ⅰ、刺形感器和腔形感器。同时还探讨了触角上各种感器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背景】米尔顿姬小蜂是一种入侵我国台湾地区的植食性小蜂,能够严重影响水果的产量和食用价值。目前在我国大陆没有分布,由于其个体微小,与近似种区别较小,通过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难以鉴定,因此有必要研究其基因片段序列,探讨分子鉴定方法。【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并测定了米尔顿姬小蜂线粒体16SrRNA和COⅠ基因的部分序列,并对各序列的碱基组成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COⅠ基因部分序列,利用DNAMAN的Maximum Likelihood方法构建了米尔顿姬小蜂与膜翅目其他科的系统发育树。【结果】16SrRNA基因的PCR扩增产物为426bp,COⅠ基因的PCR扩增产物为488bp。通过测序获得米尔顿姬小蜂16SrRNA和COⅠ基因部分序列,序列分析表明,16SrRNA和COⅠ基因的A+T含量均较高,存在较强的A+T偏向性。系统发育树显示,米尔顿姬小蜂与蚜小蜂科的Encarsia berlesei亲缘关系最近,与姬小蜂科的Chrysocharis nautius、C.eurynota亲缘关系较远。【结论与意义】本研究为米尔顿姬小蜂的分子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测定了米尔顿姬小蜂Anselmella miltoni Girault的rDNA ITS1和ITS2序列,以探讨其分子鉴定方法。米尔顿姬小蜂的ITS1和ITS2侧翼区(18S和5.8S)序列相对稳定,ITS1和ITS2序列存在种间差异。根据18S rDNA部分序列,利用DNAMAN的Maximum Likelihood方法构建了与膜翅目其它科的系统发育树。根据米尔顿姬小蜂ITS1和ITS2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应用特异性引物对样品进行了PCR扩增,扩增效果理想,采用上述特异性引物可从单头米尔顿姬小蜂稳定地扩增出明显的目的DNA条带。因此,可以采用ITS1和ITS2区的特异性对米尔顿姬小蜂进行快速的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6.
【背景】米尔顿姬小蜂是一种入侵我国台湾地区的植食性小蜂,能够严重影响水果的产量和食用价值。目前在我国大陆没有分布,由于其个体微小,与近似种区别较小,通过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难以鉴定,因此有必要研究其基因片段序列,探讨分子鉴定方法。【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并测定了米尔顿姬小蜂线粒体16SrRNA和COI基因的部分序列,并对各序列的碱基组成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COI基因部分序列,利用DNAMAN的MaximumLikelihood方法构建了米尔顿姬小蜂与膜翅目其他科的系统发育树。【结果】16SrRNA基因的PCR扩增产物为426bp,COI基因的PCR扩增产物为488bp。通过测序获得米尔顿姬小蜂16SrRNA和COI基因部分序列,序列分析表明,16SrRNA和COI基因的A+T含量均较高,存在较强的A+T偏向性。系统发育树显示,米尔顿姬小蜂与蚜小蜂科的Encarsiaberlesei亲缘关系最近,与姬小蜂科的Chrysocharisnautius、C.eurynota亲缘关系较远。【结论与意义】本研究为米尔顿姬小蜂的分子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的特异性引物对来自广西一温室栽培的黄瓜病样进行RT—PCR检测,结果扩增得到了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目的片段(650bp)。序列分析表明,该目的片段包含有CGMMV完整的CP基因序列、部分运动蛋白基因(MP)及3’端非编码区(3'-UTR)序列,其中CP基因全长486bp,与已报道的CP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1.2%~99.4%。经系统发育分析,明确该GX-CS分离物与日本、法国、印度等分离物属于CGMMV同一类群,并推测该分离物与广西的葫芦(GX—BG)分离物具有相同的起源关系。  相似文献   
8.
根据已报道的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BP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试管捕捉RT-PCR(Tube capture RT-PCR,TC-RT-PCR)技术对大豆种皮上的BPMV进行检测.结果表明,TC-RT-PCR方法能从携带BPMV的大豆种皮上扩增到预期大小的基因片段.将TC-RT-PGR扩增产物克隆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扩增到的片段序列与BPMV的CP基因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进一步证实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应用TC-RT-PCR方法,成功检测了一批进境大豆样品.本文建立的TC-RT-PCR方法,为大豆种子上BPMV的检测和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9.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辽宁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感病组织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扩增并测定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辽宁分离物(CGMMV-LN)的基因组全序列。CGMMV-LN基因组全长6 422 nt,5'非编码区(noncoding region,NCR)和3'NCR分别为59 nt和175 nt。CGMMV-LN编码的4个蛋白依次是186 kD和129kD的复制酶,29 kD的移动蛋白和17.4 kD的外壳蛋白。CGMMV-LN与其他4个CGMMV分离物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6%~99.3%,与同属其他3种病毒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仅为61.7%~62.8%。基于186kD复制酶和外壳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树显示:侵染葫芦科作物的烟草花叶病毒属病毒可分为2个亚组,亚组I包括所有CGMMV分离物,亚组II包括Kyuri绿斑驳花叶病毒(Kyuri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KGMMV)、黄瓜果实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fruit mottle mosaic virus,CFMMV)和小西葫芦绿斑驳花叶病毒(Zucchini ...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