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路颈椎显微镜辅助下精准减压联合前路椎间隙Zero-P融合器置入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3例颈椎病患者,处理节段共73个;患者均行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减压、髓核切除、Zero-P置入融合内固定术。记录患者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并发症。手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颈部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和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并采用配对t检验对不同时间点的评分进行分析,评估临床疗效。并同期行颈椎X线、CT及MRI检查,测量和评估椎间隙高度、颈椎Cobb角的改变情况和邻近节段异位骨化形成(Adjacent Level Ossification Development,ALOD)。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9±2.2)个月。平均手术时间(82.2±20.9)min,失血量(91.5±33.7) m L;未发生神经和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JOA评分、NDI评分、椎间隙高度及Cobb角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随访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2例,中度和重度吞咽困难各1例。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获椎间骨性融合,未发生Zero-P融合器松动、滑脱或断裂,椎体未出现继发性骨折。结论: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Zero-P融合器置入治疗颈椎病,能够精准的去除神经脊髓组织的压迫,术后短期和中期临床疗效良好,同时显微镜下止血、术中出血少;视野清晰、手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与后交叉韧带(PCL)同时重建的技术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6月~2009年10月,27例病人(28膝)经MRI检查及关节镜检查证实ACL和PCL均断裂,其中9膝伴内侧副韧带损伤(MCL),8膝伴后外侧角损伤(PLC),5膝伴内侧半月板破裂,4膝伴外侧半月板损伤。27例患者于伤后3~10周在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联合重建。结果:本组术后早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88个月,平均(42.67±3.34)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78~93分,平均(86.67±5.21)分。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综合评定由术前显著异常(D级)28膝,改进为随访时正常(A级)9膝、接近正常(B级)16膝、异常(C级)3膝。结论: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与后交叉韧带(PCL)同时重建创伤小、手术操作精细,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与后交叉韧带(PCL)同时重建的技术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6月~2009年10月,27例病人(28膝)经MRJ检查及关节镜检查证实ACL和PCL均断裂,其中9膝伴内侧副韧带损伤(MCL),8膝伴后外侧角损伤(PLC),5膝伴内侧半月板破裂,4膝伴外侧半月板损伤。27例患者于伤后3~10周在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联合重建。结果:本组术后早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88个月,平均(42.67±3.34)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78-93分,平均(86.67±5.21)分。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mDC)综合评定由术前显著异常(D级)28膝,改进为随访时正常(A级)9膝、接近正常(B级)16膝、异常(C级)3膝。结论: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与后交叉韧带(PCL)同时重建创伤小、手术操作精细,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硬脊膜内外多发性的神经鞘膜瘤的手术治疗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我院2001-2011年间脊柱病区收治的椎管内肿瘤患者中,共发现7例硬脊膜内外多发性的神经鞘膜瘤.肿瘤发生部位:胸段3例,腰段2例,2例为胸段肿瘤位于硬膜内,腰段肿瘤位于硬膜外呈哑铃型向椎管外生长.临床表现为隐袭性、进行性双下肢麻木、无力、僵硬和不灵活,行走不稳等症状.治疗方法:全部手术肿瘤摘除,5例一期行硬膜内外同时摘除肿瘤,2例不同节段的肿瘤采取分期手术.结果:全部病例经1-9年随访,肿瘤未见复发.病理报告:均为神经鞘膜瘤.结论:临床上硬脊膜内外多发性的神经鞘膜瘤较少见,容易漏诊漏治.术前应注意详细查体,仔细阅片,术中注意切除硬膜外的肿瘤后,观察硬膜有无异常表现,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技术及疗效。方法:我院于2004年至2008年间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109例,其中Schatzker V、VI型骨折59例,均采用双侧切口双钢板固定骨折。结果:58例切口获得I期愈合,切口及关节腔感染1例,未发生内固定物断裂、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1年随访50例,膝关节HSS评分平均91.9分(6l一98分),其中优41例,良8例,差1例,优良率98.0%,完全负重时间3~6个月。结论:术前系统的病情评估,准确地掌握手术指征和手术方法,可大大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病理状态下破骨细胞活性的变化与其线粒体表面RyR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构建骨质疏松SD大鼠模型,2周后取长管骨骨髓血提取破骨细胞,筛选出发育成熟细胞核大于3的破骨细胞,高速离心法分离细胞胞质Cytosol和细胞内质网SR,Western-Blot分析骨质疏松状态下OC表达RyR通道蛋白的变化;进一步用FlaxStation 3分析OC细胞[Ca2+]i释放;最后评测骨质疏松环境下OC细胞活性和骨吸收能力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骨质疏松实验组大鼠OC细胞内质网SR上RyR蛋白表达显著减少;,同时破骨细胞[Ca2+]i释放减少导致OC细胞活性骨吸收能力显著增加。结论:破骨细胞内RyR通过调控其细胞内钙释放程度对OC活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克隆人成骨肉瘤细胞CD147基因编码区并进行序列测定。以人成骨肉瘤细胞系MG63的m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得到人CD147的编码区cDNA,克隆至载体pcDNA3.1( )中,酶切鉴定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获得人CD147编码区基因和重组质粒pcDNA3.1( )/asCD147,并经DNA序列分析证实其序列和献报道一致。以上结果证明了CD147在成骨肉瘤细胞中也有表达,为进一步进行其结构和功能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外科手术治疗距骨骨折脱住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4月~2008年12月,共外科手术治疗距骨骨折并脱位15例,其中10例前内侧手术入路治疗;5例采用后侧手术人路治疗.结果: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率100%,平均随访4.3年(4个月~8年).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医生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进行评估[1],优良率为87%.结论:手术治疗距骨骨折并脱位疗效优良,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皮质骨轨迹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与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行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采用TLIF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资料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CBT螺钉固定组25例,行PS螺钉内固定组25例。分别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参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功能指数评分评估临床效果。Bridwell分级标准评价两组融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6.72±3.6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诊断、手术节段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骨轨迹螺钉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为171.88±25.75 min、225.20±51.57 m L,椎弓根螺钉组为221.24±33.53 min、297.60±66.40 m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月及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功能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两组患者均取得骨性融合。结论: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CBT螺钉和PS螺钉内固定方式行TLIF均能到达良好的临床疗效及融合率,采用皮质骨轨迹螺钉行TLIF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10.
外旋法复位治疗急性肩关节前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主要报道我们在治疗肩关节前脱位中采用的外旋法复位。方法:在2005年7月到2007年10月之间,我们采用外旋复位法对来我院急诊科进行治疗的31例肩关节前脱位患者进行了治疗。我们对这些患者分别从脱位的类型、复位的效果、术前麻醉的实施、复位操作的难易以及并发症上给予了相应的评估。结果:31个患者中,29例成功复位,其中25例没有要求给予术前麻醉,在这25例中,平均手法复位时间少于2分钟。只有5例病人复位后诉在复位过程中有严重的疼痛。运用此方法有两例病人没有复位成功,后来在麻醉下给予成功复位。本试验中首次复位成功率达到89%。没有人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在治疗急性肩关节前脱位中,外旋复位法是一个安全和可靠的方法,基本上不需要进行术前麻醉和镇静止痛的操作,此方法基本上能在无疼的状况下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