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016年9月28日在西藏自治区错那县勒门巴民族乡斯木扎景区(27°49′34.89″N,91°43′44.77″E,海拔2 830 m)发现一群约20~30只猕猴。通过比较几种猕猴属物种的照片和相对尾长值,并查阅相关文献,确认其为藏南猕猴(Macaca munzala),这是该物种在中国印控藏南地区之外的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基于多个线粒体基因(包括COI、Cyt b、tRNA-Thr、tRNA-Pro、D-loop控制区部分序列共计2417bp)对间颅鼠兔(Ochotona cansus)的种群遗传结构和历史演化动态进行了研究。基于线粒体基因联合数据构建的贝叶斯树显示,间颅鼠兔分为两大支系:来自岷山山系东部的甘肃白水江和四川唐家河的种群组成了支系一;其余采样点的种群组成了支系二。基于以上基因所构建的单倍型网络图显示的遗传结构与贝叶斯树一致。贝叶斯聚类分析(BAPS)将间颅鼠兔分为4个地理种群。A种群包括甘肃白水江(BSJ)和四川唐家河(TJH)的样本;B种群仅包括四川卧龙(WL)的样本;C种群包括青海北部种群(GC、MY、QL)、青海南部-四川北部种群(JW、JZ、ZK、RE)、四川康定(KD)和陕西太白山(TB)的样本;D种群包括山西娄烦(LF)以及陕西吴起(WQ)的样本。基于线粒体基因构建的物种树进行支系分化时间的推测,结果显示4个地理种群的分化时间约为0.72 Ma、0.32 Ma、0.12 Ma, 这与造成青藏高原剧烈隆起的昆黄运动(1.10-0.60Ma)和共和运动(0.15Ma)发生时间基本吻合。采用中性检验、错配分布、扩展贝叶斯天际线(EBSPs)3种方法对间颅鼠兔的种群历史动态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间颅鼠兔在历史上并没有经历过显著的种群扩张,而且在末次盛冰期后开始衰减。生态位模型(ENM)预测结果表明:末次盛冰期时间颅鼠兔的潜在分布区比其现今分布区小,末次盛冰期比末次间冰期潜在分布区略大,表明间颅鼠兔受末次盛冰期影响较大。气候因子分析显示降水比温度对间颅鼠兔种群影响更大,推测降水对植被的演化影响显著,从而影响间颅鼠兔的食物来源和栖息环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