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甘兰叶片浸液法测定了吡蚜酮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成虫、卵、1龄若虫和3龄若虫的致死作用。在所测试的浓度范围(9.38~300mg/L)内,烟粉虱若虫和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均随吡蚜酮浓度的增大而顺次显著增大。取食75~150mg/L、9.38~37.5mg/L吡蚜酮处理叶片和清水处理叶片的存活成虫个体单头蜜露量(分别为0.37~0.42、0.59~0.72、1.48mm2)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用EPG技术研究了吡蚜酮对烟粉虱口针刺吸的不同阶段和取食活性的影响。接触低浓度吡蚜酮(75mg/L)时,最初粉虱能够正常开始取食,但不能从韧皮部正常吸取汁液。高浓度的吡蚜酮(300mg/L)抑制了口针向植物的插入。综合上述结果,说明吡蚜酮可望成为防治番茄黄曲叶病毒病载体-烟粉虱的重要药剂之一。  相似文献   
2.
EPG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罗晨  岳梅  徐洪富  张芝利 《昆虫学报》2005,48(3):437-443
刺吸行为电图(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 技术在植食性刺吸式昆虫,如蚜虫、粉虱、叶蝉和蓟马等研究中的应用日益深入,尤其是对蚜虫和粉虱的研究,已涉及寄主专化性、植物的抗虫机制以及病毒传播等领域。该文从蚜虫和粉虱等典型的刺吸式昆虫入手,介绍EPG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刺吸电波图实验中金丝与烟粉虱的粘连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刺吸电波图(EPG)是用于研究刺吸式口器昆虫取食的电生理技术。实验中,昆虫粘连技术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技术,直接影响实验结果。该文以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 ,为例,介绍了粉虱成虫和若虫粘连的具体步骤和注意细节,比较了不同粘连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冷冻法是粘连粉虱最好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解B型烟粉虱(Bemisiatabaci)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生物学特性,以制定科学的综合治理措施,作者在271℃的条件下,研究测定了B型烟粉虱在棉花(Gossypiumhirsutum)、一品红(Euphorbiapulcherrima)、甘蓝(Brassicaoleraceavar.capitata)、黄瓜(Cucumissativus)、西葫芦(Cucurbitapepo)、茄子(Solanummelongena)和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上各虫态大小、成活率、发育历期、成虫寿命、平均产卵量等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烟粉虱伪蛹在黄瓜和棉花上体型最大,在一品红上最小;烟粉虱从卵到成虫羽化,发育历期以在一品红上最长(22.0d),黄瓜上最短(17.3d);平均单雌产卵量以在番茄上最多(266.5粒/雌),一品红上最少(112.9粒/雌);成虫的寿命在番茄、黄瓜和茄子上显著长于在其他4种寄主植物上。烟粉虱从卵发育到成虫的存活率以在黄瓜上最高(77.8%),西葫芦上最低(55.6%),两者差异显著。综合比较7种寄主植物,黄瓜是烟粉虱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最适寄主。  相似文献   
5.
B型烟粉虱在甘蓝、西葫芦和辣椒上的刺吸取食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岳梅  罗晨  郭晓军  张芝利 《昆虫学报》2006,49(4):625-629
利用刺吸电波技术(EPG)记录了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在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qitata、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和辣椒Capsicum annuum L.上的刺吸取食波形。结果表明,3种寄主植物的适合度为甘蓝>西葫芦>辣椒。在所观察的25头烟粉虱中,到达甘蓝、西葫芦和辣椒韧皮部的个体数分别为24、19和15,其中持续吸食头数为22、10和1。在第一阶段(从刺吸开始到第一个E(pd)1出现),烟粉虱在甘蓝、西葫芦和辣椒3种植物上非刺探时间所占比例分别为9.59%、23.55%和36.97%,三者差异显著; 在第二阶段(从第一个E(pd)1出现到第一次韧皮部持续吸食),烟粉虱在甘蓝和西葫芦上所考察的4个指标无显著差异; 在第三阶段(从第一次韧皮部持续吸食至记录结束),烟粉虱在甘蓝上第一次韧皮部持续吸食后的刺探次数(4.73)显著低于在西葫芦上的刺探次数(13.40)。在自由状态下,烟粉虱60 min内在甘蓝、西葫芦和辣椒上留存粉虱的百分比分别为100%、88%和28%,这进一步验证了上述依据EPG记录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东亚飞蝗耐高温能力及其体温调节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岳梅  雷仲仁  朱彬洲  姚君明 《昆虫学报》2009,52(10):1103-1109
为明确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的耐高温能力和体温调节行为, 采用高温饲养、提供辐射热源和风力等方法, 对东亚飞蝗各发育期的高温耐受能力、体温(body temperature, Tb)与环境温度(air temperature, Ta)和辐射温度(radiant temperature, Tr)的关系、飞蝗对辐射热的选择行为、体温升高速率以及辐射角度和风力对体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东亚飞蝗44℃下饲养, LT90 最长为326.4 h; 50℃下, LT90可达20.6 h。无辐射热条件下, Tb随Ta的上升而升高, 当Ta升至32℃, 蝗虫出现体温调节行为; Ta以0.5℃/min速率上升时, 出现体温波动的个体数占试虫总数的53.7%, Tb平均波动温差为1.15℃, 平均波动时间为5.2 min, Tb平均波动起始温度为47.2℃, 成虫致死时间略长于若虫。有辐射热条件下, 随笼顶辐射温度的逐渐升高, 飞蝗趋向选择温度相对较低的笼底, 试虫体温调节较无辐射热条件下强; 辐射角度和风力均对飞蝗的体温有显著影响。结果显示东亚飞蝗对高温的耐受能力较强, 并且具有明显的体温调节行为, 可调节体温达到最佳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金杰  吴克  蔡敬民  俞志敏  刘斌  岳梅 《生物学杂志》2010,27(2):96-98,39
校外实习在工程类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办学模式,结合国内应用型本科教学特点,提出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多重目标及应遵循基本原则,对环境工程专业以及生物工程专业环境方向教学的实习基地建设新模式进行了重点总结,对实习基地建设模式和实践教学形式进行深入探索,并取得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