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植绥螨是柑桔园的重要天敌。桔园杂草假臭草常被误认为藿香蓟而被保留或种植,但其在维持植绥螨上的生态功能是否与藿香蓟相似,尚无报道。了解植绥螨在桔树和藿香蓟、假臭草上的时空分布,可为筛选果园杂草及其它合理保护和增殖桔园植绥螨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本文采用常规摘叶法调查植绥螨和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citri(McGregor)在桔树上的时空分布,以及采用整株取样法调查附近藿香蓟和假臭草上的植绥螨种群。【结果】发现植绥螨在桔树树冠外层的种群密度在夜晚23:30较高,而柑桔全爪螨正好相反,在白天15:30密度更高。在白天藿香蓟上的植绥螨显著多于假臭草上的,在夜晚两种草上的植绥螨无显著差异。植绥螨在白天多栖息于藿香蓟上,晚上则从藿香蓟转出至外面。【结论】藿香蓟对广谱性捕食螨天敌冲绳钝绥螨Amblyseius okinawanus增殖作用明显,建议果园留种藿香蓟;选择在桔树树冠外层植绥螨分布较少而全爪螨分布较多的白天时间段喷施安全性较高的农药,可以较好地达到控制全爪螨又保护捕食螨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粉螨等储粮害螨易于获得和大量饲养,被广泛用作商业化大量繁殖捕食螨的替代猎物,为了明确常见粉螨等仓储害螨对斯氏钝绥螨Amblyseius swirskii (Athias-Henriot)的饲养潜力。【方法】室内分别对3种替代猎物(甜果螨Carpoglyphus lactis (L.)、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 (Schrank)、椭圆食粉螨AleuroglyphusovatusZachvatkin)饲养的斯氏钝绥螨生命表参数进行测定。【结果】斯氏钝绥螨取食3种替代猎物均能从卵发育至成螨并繁殖后代。取食甜果螨、腐食酪螨、椭圆食粉螨的斯氏钝绥螨雌螨的世代历期分别为6.43、9.20、6.30 d,平均每雌总产卵量分别为31.70、8.39和11.50粒,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191 8、0.055 0、0.116 2,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1.211 4、1.056 5、1.123 2。此外,以甜果螨饲养的雌成螨寿命(39.02d)也是最长的。取食3种猎物的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均以取食甜果螨的值为高。【结论】甜果螨是这3种猎物中最适于大量繁殖斯氏钝绥螨的猎物螨。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在黄淮海夏玉米区释放米蛾卵繁育的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防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可行性,本试验在室内组建了玉米螟赤眼蜂在亚洲玉米螟卵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的基础上,在河南省鹤壁市滑县测定了玉米螟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筛选出了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释放密度和释放方法。结果显示,米蛾卵繁育的玉米螟赤眼蜂在亚洲玉米螟卵上的净生殖力R0为9.8240,单雌平均产雌率R0'为12.6256,2013年在河南省鹤壁市滑县释放玉米螟赤眼蜂能使亚洲玉米螟虫口密度减退73.91%,释放密度为2.25×105头/hm2。2014年在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采用传统的人工挂卡和新型的无人机释放玉米螟赤眼蜂,亚洲玉米螟虫口密度减退54.55%-68.16%。结果表明,在黄淮海夏玉米区释放米蛾卵繁育的玉米螟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明确香橼柠檬园中,捕食螨及叶螨发生动态,明确天敌捕食螨对叶螨的自然控制作用。【方法】定期定点,在果园中采用振落法统计捕食螨和叶螨数量;田间采集叶片室内统计柑橘瘿螨数量;盘拍后采集捕食螨标本,室内玻片鉴定捕食螨种类。【结果】在不使用化学杀螨剂的香橼柠檬园中,植绥螨科种类是香橼柠檬树上天敌捕食螨中的优势种类;植绥螨科中的优势种类是纽氏肩绥螨Scapulaseius newsami;纽氏肩绥螨种群在田间可以保持稳定的增长;镰螯螨科种群受环境影响较大,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和柑橘瘿螨Phyllocoptes oleiverus相似。【结论】在不使用化学杀螨剂的香橼柠檬园中,捕食螨种类丰富,自然天敌可以有效的发挥对柑橘全爪螨Panonchus citri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WO噬菌体是侵染节肢动物体内感染的Wolbachia的细菌病毒, 人们推测WO噬菌体可能参与了寄主遗传变异的过程。我们对采自中国境内4个地理种群(上海闵行、 云南普洱、 山东济宁和宁夏青铜峡)的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1~2龄若虫用抗生素HCl-tetracycline处理过的水稻饲养, 每隔20 d取样测定并比较其体内Wolbachia和WO噬菌体的感染率, 以此来初步研究灰飞虱体内WO噬菌体与Wolbachia的侵染关系, 结果表明: WO噬菌体感染率的变化趋势与其宿主Wolbachia的基本一致, 都随着时间推移逐步下降。我们进一步对未经HCl-tetracycline处理的灰飞虱, 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对WO噬菌体和Wolbachia在不同日龄灰飞虱雌虫体内的菌量进行测定, 结果显示, 二者菌量都随着日龄的增长有所变化, 在第8天达到最大, 二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由此我们推断WO噬菌体是侵染胞内共生菌Wolbachia的专性病毒, 并且感染Wolbachia的WO噬菌体很可能是溶原性的噬菌体。  相似文献   
6.
螟黄赤眼蜂的个体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螟黄赤眼蜂广泛应用于多种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常用米蛾卵进行规模化繁育。本文观察了螟黄赤眼蜂在米蛾卵中的个体发育过程。结果发现,在26℃±1℃的条件下,螟黄赤眼蜂从产卵到成虫的个体发育过程历时8 d,其中胚胎期26 h,幼虫期36 h,预蛹期48 h,蛹期84 h,在产卵后的192 h后成虫开始羽化。螟黄赤眼蜂卵为白色透明的棒状,随着胚胎发育时间的增加,其长径和短径逐渐变大,但两者之比逐渐减少;刚进入幼虫期的虫体长径与短径之比较大,虫体上下宽度基本相等,但体积随取食而快速增加;虫体出现梅花斑和米蛾卵卵壳颜色变黑是进入预蛹期的标志;蛹的头、胸和腹部明显分界,梅花斑消失,腹部二条黑带逐渐横贯整个腹背面,复眼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加深,最后为深红色。经过192 h的发育,螟黄赤眼蜂成虫羽化,咬破米蛾卵壳而出。  相似文献   
7.
赤眼蜂的工厂化繁育常使用米蛾卵作为中间寄主卵,为了满足赤眼蜂生产的需要,需对米蛾卵进行冷藏,但冷藏米蛾卵影响赤眼蜂的生长发育。利用核磁共振技术(NMR)测定了新鲜米蛾卵(U)、新鲜杀胚米蛾卵(CK)、杀胚米蛾卵在4℃条件下冷藏15 d(N15)、30 d(N30)、45 d(N45)和60 d(N60)后,米蛾卵卵液游离氨基酸种类和含量的变化。结果共鉴定到24种游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包括昆虫发育必需的10种氨基酸。U和CK之间的游离氨基酸组分没有显著差异,N15、N30和N45游离氨基酸总量随冷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N60中的氨基酸总量与N45比较没有显著增加。对24种游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丙氨酸、谷氨酰胺、鸟氨酸、天冬氨酸、组氨酸、赖氨酸、丝氨酸、焦谷氨酸等8种氨基酸的含量随冷藏时间的增加而有着显著的变化,其中,丙氨酸变化幅度最为明显,随着冷藏时间的增加,含量从0.1624 mmol/L增加到8.6192 mmol/L;组氨酸在N30、N45和N60处理之间显著下降,从0.7553 mmol/L降低到0.2495 mmol/L。因此,冷藏会导致米蛾卵内游离氨基酸含量发生一定变化,这可能是冷藏米蛾卵影响赤眼蜂生长发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