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冠层昆虫多样性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庆繁 《昆虫知识》2007,44(6):815-820
森林冠层是森林昆虫栖息、取食、避敌的重要生境,其中生活着十分丰富的昆虫物种。但由于乔木树体高大,冠层难于接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冠层昆虫多样性的研究。冠层昆虫类群结构的划分和冠层昆虫取样技术也是冠层昆虫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基础。文章综述当前冠层接近和冠层昆虫抽样技术的最新进展,并评述冠层昆虫类群结构划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记述了中国花天牛亚科1新纪录属角花天牛属Munamizoa Matsushitaet Tamanuki,1940及1新种长白山角花天牛Munamizoa changbaishanensis sp.nov.,模式标本采自吉林省长白山,保存在北华大学林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环境条件恶劣,通过对高山苔原带蛾类研究,揭示蛾类物种组成以及时间变化,可为研究蛾类对苔原极端生境的适应能力,以及蛾类在维持苔原带生态平衡中的作用提供依据。2005-2007年和2019年,每年的6、7、8月,在长白山高山苔原带利用灯诱采集蛾类标本,分析蛾类的物种组成以及时间动态。共采集蛾类1585头,隶属于13科126种,夜蛾科(Noctuidae)为优势类群,绿组夜蛾(Anaplectoides prasina)和一色兜夜蛾(Cosmia unicolor)为优势种,稀有种较多。蛾类的种-多度分布接近生态位优先假说。7月份蛾类的物种数、个体数最多,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都最高,但均匀度指数却最低。不同种类对时间的反应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黄绿组夜蛾(Anaplectoides virens)对8月,厉切夜蛾(Euxoa lidia)对6月的适应力相对较强。各物种的顺序日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只有10种蛾类在3个月份都被采集到。研究表明,长白山高山苔原带蛾类的多样性较低,成虫活跃期较短;不同类群的蛾类在苔原环境中显示出差异化的适应性,夜蛾科的适应能力超过其它类群,尺蛾科(Geometridae)的适应性相对较低,蛾类对时间的变化反应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实验课程教学时间碎片化对实验教学及课程设置的影响,并且针对性地对碎片化的实验时间进行合理的统筹和分配,以吉林大学国家级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设的生物化学本科实验教学为例,沿着我国教学改革不同阶段的时间脉络,进行对比分析,展示吉林大学国家级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针对实验时间碎片化的应对及思考,以期为大家开辟思路,并对实验时间与实验内容的合理分配进行交流及讨论。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生物学基础实验是培养高等学校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实践能力的根本。合理的实验课程成绩评定体系,不但反映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对于21世纪人才的培养与选拔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吉林大学生物学基础实验课程成绩评价体系为例,结合学生毕业后去向的随访调查,探讨成绩评价体系中不同组成部分对于人才培养及选拔的重要性,以期使成绩评价体系更直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兽疫链球菌原生质体激光诱变及高产菌株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索了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产生菌一兽疫链球菌(Streptococcus zooepidemicus)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佳条件。研究了酶浓度、酶解时间、高渗液的选择、预处理及高渗预培养等因素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条件为:经1.2%甘氨酸预处理及高渗预培养共同作用2h后,用50U/mL溶菌酶,在NaCl高渗体系中,于39℃作用60min。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形成率可达94.6%,再生率可达18.5%。用不同功率的He-Ne激光照射不同时间诱变原生质体,当功率密度为40mW/cm^2,照射时间为300s时,其致死率可达99.88%。从存活变异株中筛选出一株高产透明质酸菌株,其产量(2.21g/L)达原始菌株(0.49g/L)的4.5倍。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的昆虫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贾玉珍  赵秀海  孟庆繁 《昆虫学报》2009,52(11):1236-1243
昆虫多样性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为研究昆虫群落变化与生境演替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采用网捕、灯诱和诱捕法系统调查了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次生白桦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原始阔叶红松林)昆虫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 分析了昆虫在森林演替过程中的规律及与植被群落之间的关系。系统调查共采集昆虫标本8 183头, 隶属于14个目699种, 其中鳞翅目和鞘翅目是主要优势类群。次生针阔混交林昆虫的个体数量最多, 原始阔叶红松林中物种数最多。不同演替阶段昆虫群落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差异不显著, 但次生针阔混交林、原始阔叶红松林的Fisher’s α指数显著高于次生白桦林。目水平上的昆虫多样性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昆虫多样性在森林演替过程中和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相同;由于食性和生境选择的不同, 森林演替过程中鳞翅目昆虫多样性逐渐升高, 而鞘翅目多样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东部森林群落β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连续带指数和集合环境梯度作为植物群落演替动态和环境质量的定量指标,探讨了黑龙江省东部森林群落β多样性随环境梯度和演替动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森林群落中植物种的β多样性βZ和昆虫种的β多样性βK都随环境梯度的增加而升高,即随着环境质量升高群落间物种更替速率降低,且βK的变化滞后于βZ.βZ和βK与连续带指数(CI)呈非线性相关,在演替初期群落间物种更替速率较高,在演替中后期群落间物种的更替速率最小.βK曲线的峰值出现滞后于βZ曲线,说明森林昆虫群落多样性变化对植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表观遗传学中英双语教学在传授表观遗传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英文水平,是近年来国内高校生命科学专业积极推进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结合我院双语教学经验,探讨当前高校表观遗传学中英双语教学现状,力求在实践中探索与构建中英双语教学体系,推动高校双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提高表观遗传学双语教学在高校生命科学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林蛙皮cDNA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林蛙皮抗菌肽,筛选、克隆及表达相关抗菌功能基因,构建林蛙皮cDNA文库。方法:提取林蛙皮总RNA后,利用V—gene纯化试剂盒纯化mRNA,RT-PCR合成双链cDNA;取10ng/μLcDNA按照不同比例连接到入噬菌体载体,以选择最佳连接比例。结果:获得克隆总数为1.2×10^5的林蛙皮cDNA文库,重组率为99.4%。结论:所建立的cDNA文库可用于进一步筛选、克隆抗菌功能新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