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探究急性低温胁迫对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生理机能的影响,以1龄黑鲷作为实验鱼,以15 ℃为对照组,设置10 ℃和5 ℃作为低温胁迫组,处理24 h后再转入15 ℃的水体中进行恢复实验,测定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点下1龄黑鲷肝的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热休克蛋白(Hsp)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低温胁迫实验中,低温处理组(10 ℃和5 ℃)在急性低温胁迫的24 h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热休克蛋白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0 ℃处理组上述三种抗氧化酶活性皆在12 h达到最大值,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24 h恢复到对照水平,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在18 h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在5 ℃处理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6 h达到最大值,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在18 h达到最大值,且在24 h都仍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在恢复实验的12 h、12 h和6 h恢复到对照组水平。10 ℃和5 ℃两个处理组的热休克蛋白含量皆在胁迫18 h达到最大,10 ℃处理组在24 h恢复到正常水平,但5 ℃处理组的热休克蛋白含量直到恢复实验结束仍与对照组存在差异。本实验结果表明,急性低温胁迫对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热休克蛋白具有显著影响,其均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趋势,说明上述酶和蛋白参与了黑鲷的低温胁迫应答过程,通过协同调节黑鲷的生理机能使其适应环境变化,减少急性低温对鱼体的损伤并使其能够在环境骤变情况下存活下来。只有在自我调节范围内,黑鲷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其体内才能够建立新的生理平衡来适应低温,因此在黑鲷养殖过程中,应当注意水温不宜低于5 ℃,水温过低时,应尽快将其移入室内,避免水温骤降对鱼体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2.
以黄海捕捞的丝背细鳞鲀(Stephanolepis cirrhifer)为实验样本,共100尾,体全长7.00~14.50 cm,体重7.96~136.54 g。对其外部形态进行观察绘图描述,分析其鱼体侧面和头部、第二背鳍鳍条和鳞片的形态特征。对可量性状与可数性状进行测量和线性回归分析。对背鳍鳍条、尾鳍鳍条、臀鳍鳍条和胸鳍鳍条数量进行统计。观察发现,(1)体表被形态多样的绒状鳞片,鳞片为形似盾鳞的骨鳞,由基板和骨质凸起组成;腹鳍棘与腹部之间具有一可收缩的皮质三角形结构,体表布满黑色条纹与黑色斑点,以眼部为中心向外延伸出6条主侧线(背侧线、框上线、框下线、前鳃盖线、下颌线、上颞线)为其外部形态的明显特征。(2)线性相关性最好的是全长(TL)/体长(SL),其比值变动范围最小,雌雄差异小,相关方程为:SL=0.8239TL﹣0.0471(R2=0.9763);线性相关性最差的是头长/吻长,其比值不仅变动最大,而且雌雄的差异最大。(3)体长(SL)与体重(W)的关系为:W=2.3743e0.2803SL(R2=0.96);雄性:W=2.5406e0.2737SL(R2=0.96),雌性:W=2.0328e0.2954SL(R2=0.95)。(4)鱼鳍鳍条数量:第一背鳍为两根背鳍棘,第二背鳍30~34;臀鳍29~34;胸鳍12;尾鳍13;腹鳍为一个腹鳍棘。雌雄第二背鳍的第二根鳍条长度存在差异,雄性长度比雌性长约1/6~1/5。丝背细鳞鲀在黄海的出现,说明该鱼种洄游分布范围已经扩大到黄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