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2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接合转移将质粒pSC123上的转座子Tn5随机插入到DLL-E4基因组DNA中,从大约8,000个突变子中筛选到1株在LB培养基上积累红褐色物质的突变株M18,该突变株不能以L-苯丙氨酸(L-Phenylalanine, Phe)为唯一碳源生长。SEFA-PCR扩增转座子侧翼序列发现其与已报道的尿黑酸1,2-双加氧酶基因hmgA的同源性为92%。将hmgA定向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9a中,转化至Escherichia coli BL21,经IPTG诱导后可表达分子量约为48kD的蛋白;诱导后转化子粗酶液对尿黑酸有很好的降解效果。将hmgA连入自杀性载体pEX19Gm,通过同源重组整合至M18染色体中,使其恢复了DLL-E4利用Phe的能力,证实了HmgA是尿黑酸苯环裂解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嘧啶(DEX)对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心肌氧供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66例我院拟行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2例:低剂量右美托嘧啶组(L组)(0.5μg/kg)、高剂量右美托嘧啶组(H组)(1.0μg/kg)、对照组(N组)(与L组和H组同等速率输注生理盐水),而后H组和L组均以0.5μg/kg/h维持输注DEX。记录各组输注前(T1)、输注后5 min(T2)、输注后10 min(T3)、输注后15 min(T4)、输注后30 min(T5)各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每搏输出量(SV)、中心静脉压(CVP)、心排量(CO),计算HR与SBP的乘积RPP,抽取挠动脉和肺动脉血进行动脉血气分析,采用反向FICK法计算氧供(DO2)和氧耗(VO2)。结果:HR:H组和L组患者HR随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H组T3、T4、T5时间点HR较T1时间点显著降低(P0.05);与N组相比,H组和L组T3、T4、T5时间点HR显著降低(P0.05)。MAP:H组T3、T4、T5时间点MAP显著低于L组(P0.05);H组T3、T4时间点MAP显著低于N组(P0.05);H组T5时间点MAP显著低于同组T1、T2时间点(P0.05)。SBP:H组T3、T4、T5时间点SBP与L组和N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H组T5时间点SBP较同组T1、T2时间点显著降低(P0.05)。RPP:H组T3、T4、T5时间点RPP与同组T1、T2时间点和N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DO2:H组T5时间点DO2与L组和N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VO2:L组患者VO2T3、T4、T5时间点与组内T1、T2时间点和N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H组VO2T3、T4、T5时间点与组内T1、T2时间点和N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小剂量(0.5μg/kg)输注DEX能降低胸腔镜下食管癌患者心肌氧耗,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高剂量(1.0μg/kg)输注DEX降低心肌氧耗的同时会降低心肌氧供,存在一定风险,对于患有冠心病以及心肺功能低下的老年患者,建议给予小剂量输注DEX,并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时调整DEX用量。  相似文献   
3.
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基因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中与耐药性相关的基因.[方法]筛选转座突变体文库中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的突变体,通过随机PCR、核苷酸测序及序列比对确定突变体中转座子的插入位点及其破坏的基因.[结果]筛选得到2株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的突变体,其中被破坏的基因分别为功能未知的新基因PA2580和PA2800.[结论]PA2580和PA2800可能分别通过参与细胞氧化还原作用和细胞壁合成进而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用彩色图像分析仪,对马蛔虫受精卵有丝分裂各期进行形态学测量,每期测量50个细胞。从细胞水平测量计算了8项形态计量参数,其中5项参数的显著差异率在83%以上,反映了分裂各期的卵细胞的异型性。这些形态计量参数,为分析细胞有丝分裂形态变化的定量指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6.
蒙古栎和紫椴幼苗对光环境转变的光合作用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比较研究了从温室5%光强转到10%、30%和100%光强处理下,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和紫椴(Tilia amurensis)幼苗的光合能力和叶绿素荧光的响应,揭示了两个树种对光环境变化的不同适应情况及其光保护机制。结果表明,光强转换后两种幼苗都发生了严重光抑制,蒙古栎幼苗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在光强转变后第3天降到最低(0.52),紫椴幼苗在光强转变后第1天就降到了最低(0.67),蒙古栎降低幅度明显高于紫椴。之后随着光适应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到原有水平,说明短时期的光抑制没有对两种幼苗的光合机构造成光损伤;从不同光照条件来看,无论是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还是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2种幼苗均为30%光强下的值高于10%和100%光强,说明过低或过高的光强都不利于幼苗的生长发育,只有适当的中光才利于幼苗的生长发育;与30%光强相比,蒙古栎幼苗100%光强下PmaxFv/FmФPSⅡ、NPQ的变化幅度远大于紫椴幼苗,表明高光强对蒙古栎幼苗的影响要大于紫椴;100%光强下,2种幼苗均通过大量增加非光化学淬灭(NPQ)、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之比(Car/Chl)耗散过剩光能,降低单位鲜重叶绿素含量(Chl)以减少光能吸收,避免了光合机构光破坏。  相似文献   
7.
红颈常室茧蜂Peristenus spretus Chen et van Achterberg是一种绿盲蝽若虫的优势内寄生蜂,本研究利用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显微镜观察了红颈常室茧蜂老熟幼虫发育特征、蛹形态特征及蛹发育后期卵巢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红颈常室茧蜂蛹期为12~15 d,其中雌蛹期比雄蛹期长2~3 d。根据其形态特征,可将蛹划分为预蛹期、第一蛹阶段、第二蛹阶段、第三蛹阶段。蛹期发育前9 d,蛹期组织结构开始分化形成,成蜂的外部形态基本显现,但性别难以区分;蛹期发育至10~14 d,可通过幼蜂体表颜色的变化或腹部末端的形状区分性别,在相同的适宜温度条件下,雌蜂比雄蜂颜色深,雌蜂腹部末端比较尖,有突出的产卵瓣,雄峰腹部末端钝圆,无凸起;雌蜂卵巢在化蛹后的第11天开始形成,卵巢初期的形状如细丝,此时卵巢管已开始初步分化,但卵室尚未分化;蛹发育至第12天时,卵巢管逐渐加粗,卵室开始分化;第13天时,卵巢管、卵室数量逐渐增多;第14天卵巢基部开始有少量成熟卵子产生,呈乳白色。10~12 d,雄蜂腹部末端绒毛逐渐增多,体壁变硬,逐渐角质化,虫体可活动,雄蜂胸部略带黑色,翅逐渐伸展开,整个虫体呈浅红棕色。本研究结果明确了红颈常室茧蜂蛹发育的形态变化过程,提出了蛹期雌雄区分的方法,叙述了蛹后期卵巢发育特征,为研究该蜂繁殖机理奠定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平茶渍属(Aspicilia)是地衣型真菌的重要类群之一。该类真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为丰富,因此在地处半干旱区的新疆,其分布也极其多样。该研究对采自新疆阿尔泰山南麓可可托海风景区的平茶渍属地衣标本,从形态解剖、化学显色反应及薄层层析法和生境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中国新记录种3个,分别为博伊金平茶渍(Aspicilia boykinii)、烟色平茶渍(A.fumosa)和斯氏平茶渍(A.sipeana)。提供了这3个新记录种的外部宏观形态和内部解剖结构彩色图。  相似文献   
9.
作为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的一个重要因素,火对泥炭地优势植物泥炭藓(Sphagnum)孢子库的影响尚不清楚.以采自长白山区泥炭地的泥炭土和3种泥炭藓的成熟孢子为实验材料,室内模拟火烧,以此设置不同温度水平(20、40、60或100℃,持续0.5、1、2、4或10 min),对泥炭藓孢子进行热激处理,经萌发实验后,研究火烧高温对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火烧期间各层土温随深度而递减,表层泥炭可达300℃的极端高温,而1 cm深温度仅为70℃,体现出泥炭土良好的热缓冲性;40℃的热激可使锈色泥炭藓(S.fuscum)与中位泥炭藓(S.magellanicum)孢子萌发率提高20%与50%;60℃的热激使尖叶泥炭藓(S.capillifolium)孢子的萌发率提高1倍;100℃热激对3种泥炭藓孢子萌发则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泥炭藓孢子耐受高温的能力有限,但土壤中的孢子凭借泥炭的良好热缓冲性,可以躲避火烧高温造成的致命伤害,适度的热激甚至能提高其萌发力,对其在火后的建植及种群的长存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刺激下布比卡因心肌细胞线粒体形态变化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生成量,探讨建立理想的布比卡因中毒的大鼠心肌细胞模型。方法采用Langendroff装置新鲜分离雄性SD大鼠心肌细胞,细胞计数后将其转移至doff管中随机分为四组:DMEM静置组、DMEM电刺激组、布比卡因静置组、布比卡因电刺激组。实验重复五次。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形态,并使用多功能微孔板检测仪测量ROS生成量。结果 DMEM电刺激组线粒体肿胀程度及ROS生成量与DMEM静置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0.05);而布比卡因电刺激组线粒体肿胀程度明显高于布比卡因静置组(P=0.000),且ROS生成量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电刺激下心肌细胞呈节律性收缩,能更好地模拟临床布比卡因中毒时心肌线粒体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